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万历八年(1580)寺成,因供奉银佛像,俗称银佛寺,蒙古文史籍中有称“阿勒坦召”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释迦牟尼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启七年(1627)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形象别致。召庙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寺前原有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被誉为“九边第一泉”,并将此5字雕成匾额,悬挂在山门上。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座北向南,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九间楼、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此外,大召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巨幅唐卡、108部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也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景观。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
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银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庙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乌素图召、巧尔其召等。大召有三绝:银佛、龙雕、壁画。
大召,藏传佛教寺庙,是呼和浩特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最广的寺院之一,又称“银佛寺”。大召始建于1578年(明万历六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其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九间楼以及东西配殿组成,是呼和浩特市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佛像,所以又有“银佛寺”之称。大召内还收藏有众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