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随心所旅
55650300000689

第689章 山西.长治.龙门寺

龙门寺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时期曾予大规模扩建,尤其是北宋建隆元年(950年),规模达到极盛,“殿堂寮舍数百盈”。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后唐、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间。

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布局为东、中、西三路轴线,各条轴线又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建筑依地形而建,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中线建筑主要有前院的山门(天王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佛幢、中殿、钟楼。后院有东西僧舍、后殿(燃灯佛殿);东线有圣僧堂五间、水陆殿七间及禅堂、僧舍、马厩等附属建筑;西线有前后两组四合院僧舍及库房等附属建筑。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线上。

西配殿位于中轴线前院西侧,为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至清泰二年(935年)之间。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构造简洁,具有唐代建筑的遗风,是我国现存已知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中殿即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创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山门,即天王殿,位居中轴线前端,金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山门两侧的廊房,其柱额斗栱及梁枋制作手法,与山门类同,皆具金代建筑风格。

后殿,即燃灯佛殿,位于中轴线最后,元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

东配殿位居前院东厢,与西配殿相对而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重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478~1504年)。

东线建筑有水陆殿、天宫殿等;西线为两进院落,多为僧舍、厩库等,大多为清代晚期或民国年间所建。

龙门寺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是仅存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