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位于衡水市故城县县城南30公里处的建国镇霍庄村,东与山东省武城县、夏津县隔京杭运河相望。南、西与邢台市清河县接壤,距省会石家庄270公里。1995年被中共衡水地区委员会、衡水地区行署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省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
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10月,由山东人民政府拨款,武城县人民政府主办,在原祖杨公社霍庄村修建了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当时隶属山东省。1964年行政区划后,归河北省故城县管理,1986年11月—1987年4月由省政府、衡水地区行署、故城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全园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门厅宽3.9米,高3.1米,大门上额雕刻有“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9字(由刘志坚书)。园内安葬着213位烈士,建有纪念碑、纪念堂、英雄塑像等。大门内是高4.5米的花岗岩石英雄群雕,重7吨,再现八路军指战员和民兵紧密配合,英勇突围的壮烈场面。英雄们足下是日本侵略者的战刀和钢盔,托起群雕的圆形大理石底座有3个缺口,寓意是英雄们浴血奋战,从3面突破敌人的“铁壁合围”,粉碎了日伪军企图一举歼灭冀南区党政军机关、部队的妄想。烈士墓位于群雕西侧,为直径7.5米的圆柱体,顶部为绿色草坪,其内安葬着49位烈士。近有花岗岩质墓碑,碑之阳是“四十九位烈士之墓”镏金大字,碑之阴是《四十九为烈士碑志》,文中称民国31年(1942年)4月29日是中国以少胜多载入战史的重要纪念日,也是49位烈士集体壮烈殉国的祭辰。志文记录了烈士就义的情况。陵园北面是青松翠柏掩映下的单人墓群,安葬着164位烈士。陵园中心矗立着12.72米高的纪念碑,碑体有54块花岗岩和白色大理石火炬组成,雕刻着冀南抗日斗争领导人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王任重、刘志坚的亲笔题词。徐向前的题词是:“四·二九”反扫荡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宋任穷的题词是:向坚持抗日平原游击战争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王任重的题词是:“四·二九”狂风助战惊天地,红五月阴雨洒泪吊英魂!陈再道的题词是:烈士业绩永垂青史。刘志坚的题词是:业绩永存启迪后人。纪念碑后是纪念堂,墙壁用花岗岩罩面,雕刻着冀南抗日斗争主要历程的画面,悬挂着24块展牌,用绘图表述“四二九”突围斗争的全过程。陵园内还有接待室、碑亭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