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随心所旅
55650300005139

第5139章 山东.泰安.黄石悬崖

黄石悬崖是大自然的造化,因这里黄崖万例,似刀削斧劈,直指苍穹,有瞬间倾倒之势,所以故名“黄石悬崖”。崖下古木参天,古刹隐藏其中,清泉四季不烟,风景十分优美。黄石悬崖下面原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总神殿”,据地方志记载,200年前殿宇宏伟,主殿内塑有神像72尊,每年古历四月初庙会,前来总神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人们把塑好的神像请来供奉在总神殿内。香火盛时,总神殿内供奉神像

总数增至800余尊,日日香火缭绕,钟磐齐鸣,可惜现在已成残垣断壁。

现存建筑群体,是佛教与道教并存的古建筑群,北为“玉皇殿”,西为“纯阳阁”,东为“罗汉殿”和钟楼,钟楼下为“罗汉泉”,最西南悬崖上为唐代造像窟,观览造像要攀登上30米高的绝壁,方可入得窟中,真是不险不成游也。造像共十三尊,全为盛唐佛教造像。中间造像呈坐状,体态丰腴,双耳垂肩,为释迦牟尼和弟子像,两边右手0神像。0神像身着盔甲,面容威严,体态雄健,栩栩如生。

“纯阳阁”为道教建筑。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全石结构,特别是石窟的构思十分巧妙,上下层之间木构件,外顶女儿墙留有垛口,与腊山的邱祖阁风格相同,可惜年久失修坍塌严重。

“黄石悬崖”唯一的一处完整存在建筑体——亭状钟楼。钟楼为全石结构,建于清乾隆年间,在造形上采用唐代风格,四柱支撑,巨石做盖,古朴厚重,拙中见巧,粗中见妙,是鲁西南一带不多见的清代钟楼。

“罗汉殿”,殿内原有21尊铁铸罗汉,每尊高近1米,工艺高卓,浇铸年代为大宋宣和五年,与灵岩寺泥塑罗汉时代相同,但这些珍贵的造像在大炼钢铁的年代被毁掉,游人到此,无不感到惋惜。有一游人在石壁上写下一打油诗,曰:罗汉远去留空殿,游人扶槛自哀叹,院内苍松招手问,千秋罪过谁承担。这几句小诗,又给我们增添了许多遐想……

有一缕缕细流的泉水,来自中间石缝,它先聚池中后溢而东去,沿石槽流向山下,泉水甘冽,救济一方百姓。在如此悬崖下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清泉泥?还要从传说故事说起:唐代,这里就有庙宇,但由于山上缺水,僧人要到山下挑水吃,来回几里地,耗时耗力,后来,住持决定解散众僧,另选寺址,此事惊动了21尊铁罗汉,罗汉们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不可舍弃,所以罗汉们大发慈悲,决定救助僧人,于夜深人静之时,罗汉们一齐在殿前跺脚,只听得一声巨响,一股清水从石缝间汩汩冒出,后来人们便将清泉取名“罗汉泉”。黄石崖自从有了这泉水,寺院扩建,僧人剧增,香火旺盛,至明代佛、道两教在此携手发展而使此地成为东原古刹。泉旁碑记中有一联曰:“半壁黄崖昭万古,一汪清泉仰千秋。”概括并形象地道出了“黄石悬崖”胜景的精华。

“黄石悬崖”景内现存碑刻21方,多为重修碑记。其中有一方碑最引人注目。是清代所立,系东平州州官为保护“黄石悬崖”胜景处的古术所发布的禁令,禁令中对到“黄石悬崖”胜景内砍柴毁树等破坏行为制定了惩罚条款,这个禁令发布后,对保护“黄石悬崖”景区古迹和树木发挥了作用。这是前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风光名胜的实物证据,是难得的历史资料,是今人效仿的典范。

“黄石悬崖”美丽的风光景点中,以“一线天”最引人注目,从底下往上看,南面的这一巨岩名曰:“佛手”,他与山体之间闪开了一道缝,从缝隙中可以看到一线天色,蔚为壮观,游人可从下边挽“佛袖”,攀上“佛手”,沿臂登上一线天中,倍感胸怀坦荡,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感。

“黄石悬崖”右上方有一山崖缺口,十分陡险,攀上崖顶,顺势南去,可到达“蚕尾”,蚕尾上有一巨石平台,站在平台可鸟瞰整个东平湖的美景,难怪清代诗人王士祯游蚕尾山后舒发感想,写成《蚕尾集》,以寄托对小洞庭、蚕尾山使其魂牵梦绕的东平名山秀水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