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随心所旅
55650300005095

第5095章 山东.聊城.仓颉墓

仓颉墓位于山东省东阿县铜城办事处王宗汤村东南1·5公里处。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于慎行主编的《兖州府志》记载:“仓颉故居在城(东阿县旧治,即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清《东阿县志·古迹志》记载:“仓颉墓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圮。道光五年知县李贤书捐俸重建。”“县西北三十里”,即今铜城办事处的王宗汤村。在这里原有封土高大的仓颉墓,当地俗称“仓王坟”,墓前有一面阔三间的二层硬山式砖瓦建筑,当地俗称“仓王寺”、“藏王寺”、“南楼”。

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论衡》《吕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这个人类“秘密武器”的创造弄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淮南子》),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创举。

2000年,当时的全国人大代表宋益乔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进行仓颉故地文物发掘、重修仓圣祠的建议”的议案。全国人大办公厅转国家文物局办理。国家文物局责成山东省文物局立即组织文物考古队伍,对东阿县王宗汤村的仓颉墓地及可能与仓颉有关的遗迹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王宗汤村的仓颉墓地原是一处面积约有10000平方米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这与古史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相对应。那么,这里很有可能是一处黄帝时期仓颉部落活动或居住过的地方。因此,留下了大量的仓颉遗迹和历史信息。根据国家文物局提出的对仓颉墓地“进行相应的保护意见”,2002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对仓颉墓地进行了规划性建设,复筑了占地面积近500余米,高9米的仓颉墓,墓前刻立纪念性石碑十余通,植松柏槐等各类树木400余棵。现存的仓颉墓为方形,底边长17米,高9米,巍然如金字塔般立于平野。墓正前方立有“古仓颉之墓”墓碑,高4.72米、宽1.2米,厚0.4米。另有十几幢有关历代维修仓颉墓之记事碑和文字发展史碑。特别是文字发展史碑,自仓颉造字始,有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历代名人碑刻。今日之仓颉墓,碑刻林立,翠柏成行,成为人们忆昔怀古的靓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