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隋唐时名“历水陂“、“莲子湖“,宋时又称“西湖“,金代又称“大明湖“。其水来源于珍珠、濯缨、芙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其一大优点,并具“蛇不见,蛙不鸣“的自然生态之谜。现今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区内,公园面积86公顷,湖面46公顷,水深平均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特色的写照。湖上鸢飞鱼跃,画舫穿行,岸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极阁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北极庙、真武庙,是一座道教庙宇。北极阁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乐年间重修。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成仙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后殿名启圣殿,供奉着真武父母的塑像。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北水门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命名为汇波楼。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北水门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命名为汇波楼。
汇波楼建成后,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解放前,汇波楼毁于战火。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楼基本保持原貌,为重檐两层城楼式建筑,气势宏伟。登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阳西下时,更可领略到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象。
汇波楼建成后,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解放前,汇波楼毁于战火。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楼基本保持原貌,为重檐两层城楼式建筑,气势宏伟。登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阳西下时,更可领略到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象。
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
小沧浪位于铁公祠旁,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小沧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因系效法苏州沧浪亭风格修建,且规模较小,故取名小沧浪。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边建有八角形的小沧浪亭,整组建筑布局奇巧新雅,境界超凡脱俗。小沧浪国门两旁,镌有清大刘凤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
遐园坐落在大明湖南岸,为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王钧创办山东图书馆时所建,原为山东图书馆的一部分,后分开划归大明湖公园。遐园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建成后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在当时颇负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园内假山突兀,花木扶疏,山石嶙峋,游廊迂回,亭台巧置,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筑,均造型巧妙,古朴典雅,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另外,园内西北角长廊壁上还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