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随心所旅
55650300003449

第3449章 安徽.合肥.四顶山

四顶山位于肥东县境内,主峰海拔174米,因四峰并列,故名。此山又因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把它列入名山大川。山虽不高,但由于紧靠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显得尤为峻伟。

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霁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所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清代《庐州府志》、《合肥县志》、《巢湖志》和当代《中国名胜词典》等书,对此山美景均有记载。四顶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古迹。相传东汉著名道学家魏伯阳(会稽上虞人,《周易参同契》作者)曾不远千里,入此山炼丹修道,丹成吞服后,魏伯阳和他的三个弟子纷纷升天成仙,就连他带来的一条白狗,也成了仙犬。今虽人去炉空,然丹气仍在,当年魏伯阳在此山上留下的丹砂仙粉,常常映着朝霞,放出异彩。

清代庐州府学正朱弦“颇疑其说”。他在写《庐阳八景——四顶朝霞》时,曾亲自登山观察:“一日晨起,徘徊于螺髻之侧。适当初晴露旦,草木含滋,旭日东升,奇光四射,俯视四五里许,恍乎涌五色琉璃中,我始悟。”才知朝霞是水气折光反射形成的奇观。

游人观朝霞,一般是头天晚上就住在山上,凌晨登高眺望,要是遇到雨过天晴的好天气,当旭日透过蒙蒙的水雾,带着闪动的阳光来到大地时,在脚下的草地上,会出现一道道光环:在浩瀚的湖水中,会回呈现出一派五颜六色的光彩,微风拂起,光逐水,水生光,直向湖天尽头。

四顶山南端高峰,有一座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的古刹。唐代一僧人在此结庐为庵。宋时建“庆和寺”,明代学者黄道日改名为“朝霞寺”,供奉关羽像。庙前一片大树林郁郁葱葱,中有两棵高达10余丈的紫檀,像两个忠实的卫士分列两边,特别引人注目。金属门铂的黑漆大门上有副对联曰:“山势东来犹望蜀,湖波西下欲吞吴。”明末著名学者方自勉曾隐居朝霞寺,设书院授徒,造就出一大批学士,闻名当时。

1935年之前,山下六家畈的吴中流先生在山上的第四峰偏北处,建了一座“四顶公园”。稍后,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又在附近建了一所西式结构、小巧玲珑的别墅,取名“朝霞小筑”。

庙后有一专供游人休息的场所,石凳石椅厝放四周。一块方形青石棋盘,32个棋子好像分成两队人马,正在楚河汉界前线激战拼杀。周边有四个石鼓圆凳供观阵者助威。相传南北斗星曾下界在此对弈,并从此留下了千古神话。

尤其令人惊奇和不可思议的是,在那大庙和花园相隔的长廊之间,有一口十几米深,名为“滴芦井”的高山古井,晚上月上中天时,从井底水中能看到光怪陆离的五彩祥云和美妙的月光,这便是四顶山景中之景——朝霞映月。

北面山腰处有一处惊险奇观:一条巨大呈宝塔状的尖石直穿长空,高约七八米,顶端镶有一块石片,并垂下一条长三四米的石线,仿佛一个仙翁正坐在那里静静地垂钓。

在南面山腰朝阳处,有两块形似一双鹦鹉巨石,名曰“鹦鹉石”,每当阳光照射之时,站在三里外的中庙或更远一点的姥山向北眺望,只见那鹦鹉石宛如一对情鸟在交颈相偎,喃喃细语。

巢湖水边的西山脚下,有一孤石,似出水青蛙栖息岸边,昂首望天,曰“青蛙石”。

四顶胜镜,不仅吸引了大批古今游客,也留下了成篇累卷的脍炙人口的诗赋。晚唐诗人罗隐曾咏道:“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舍发和须。”宋代文人张彦修也在诗中赞扬四顶山:“翠峦齐耸压平湖,晚绿朝红画不如。寄语商山贤四皓,好来个各一峰居。”明代诗人许蕃春的诗专门描绘了四顶山0:“亭午过朝霞,山溪约略斜。细泉分石齿,晴鸟乱银沙。地远昔年梦,春浓野诗花。晚烟迷短骑,归路柳条遮。”清代周家颐留下了特别赞美四顶山晨景的诗:“瞥见朝霞彩,临湖四顶山。晓钟才觉得,孤骛未飞还。”

四顶山景色优美,文脉深厚,山的周边出过许多名人。

单从山下的六家畈就走出了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还有革命烈士。在杭州执勤时,为避免火车出轨事故而牺牲的蔡永祥烈士的家乡大蔡村也坐落在四顶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