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随心所旅
55650300002596

第2596章 江苏.南京.栖霞山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太平门外22公里,濒临长江,青峰逶迤,属于宁镇山脉的一部分。全山大致作东西走向,包括几座山峦,自南而北,分为三条:最南为景致岗;中间为千佛岩;北面为黑石挡、平山头及三茅峰。其中以三茅峰最高,又名凤翔峰,为栖霞山之主峰,海拔286米,卓立天外,雄镇群峰。凤翔峰之东北山坡,形如卧龙,名为龙山;其西南之山坡,状若伏虎,名曰虎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多次出巡,曾途经栖霞山所在地江乘县,栖霞寺的开创者、南齐望族成员明僧绍隐居摄山,与法度和尚交结甚密。明僧绍死后,其子明仲璋任临沂县令,在栖霞山石壁上鸠工镌造无量寿佛,齐梁两朝的许多王公贵族纷纷仿效,开窟雕造佛像。南朝末年,陈后主在尚书令江总的陪护下,曾游历栖霞,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返途经栖霞寺,南唐大官、词人高越和林仁肇主持修造栖霞山舍利塔,徐铉、徐锴兄弟二人在千佛崖石壁题刻,字体为“螺篆体“,乾隆帝五次驻跸栖霞山,更使栖霞山名声大振。孙中山先生获悉宗仰重建栖霞寺时,率先捐献银元1万元。民国建都后,蒋介石、林森、冯玉祥等人均光顾过栖霞山。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卓立天外,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每到深秋,满山红遍,景色十分迷人,是栖霞山吸引游人的主要景致。另外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奇岩怪石不少,因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南京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景点名彩虹明镜。向东有月牙池,然后就是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在凤翔峰西南麓还有著名的千佛岩。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栖霞寺后山岩壁镌刻有“千佛岩栖霞山”六字,千佛岩上下呈五级,层次分明,佛龛大者数丈,小者远远望去,宛如鸽舍。共有佛龛294座,摩崖造像515尊,号称千佛。

栖霞山驰名江南,不仅因为有一座栖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层林尽染,南京人尤喜举家游览,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