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是冀东抗日根据地西部的中心区域。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提出:“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战略提议。
1938年5月底,宋时轮支队和邓华支队整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打昌平、攻兴隆、收平谷,主力进入平谷的靠山集、将军关、下营(今属蓟县)一线,配合冀东抗日-,创建抗日根据地。其第34大队在易跃彩大队长率领下,进驻桃棚、鱼子山村,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
1940年4月建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7月建十三团,冀东军区副司令员包森兼任团长、政委。7月,在桃棚、鱼子山村建西北办事处。9月,在桃棚村建平谷县第一个党支部,同时在山边村庄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13团和西部的抗日武装力量向日伪军出击,歼灭日伪军300余人,缴获0350余件。其中包森指挥十三团组织水峪村战斗,击溃日军,直追平谷城下,又进行放光村战斗,夺山炮1门,鼓舞了群众。11月,13团专署专员焦若愚、包森、李子光视察桃棚、鱼子山西北办事处,决定蓟平密联合县一分为二,盘山南部为蓟宝三联合县,北部以平谷为中心建平密兴联合县,冀东西部根据地形成,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后又改建为平三密、平三蓟联合县。县政府曾在熊儿寨乡东长峪村办公,留有县政府办公、兵工厂、看守所旧址。
1943年10月1日,十三团、二区队进行甘营、望马台战斗,消灭宫奇守备队和申田日军小队。
1944年6月,日军两个中队纠集4个讨伐队日伪军共1100余人沿长城扫荡,夜宿熊儿寨、北土门两村。八路军第十三团占据两村周围山头。团长舒行在北土门九里山指挥,参谋长陈云中、政治处主任王文在熊儿寨东山指挥。3日凌晨,战斗打响,十三团发起强攻,居高临下射击敌伪。敌伪在睡梦中仓促应战。八路军冲进村内,展开巷战、肉搏战。直至下午2时,敌派飞机空投弹药,附近据点又来增援,十三团主动撤出战斗。此战,毙日军6人,伪军492人,伤伪军62名,俘虏3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13支、短枪2支、刺刀22把、子弹4200余发和其他军用品若干。十三团亦有71名指战员牺牲,92名负伤。此次战斗在冀东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它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和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1945年2月1日,一架美国第十四航空队B29重型轰炸机,在完成轰炸日军鞍山昭和制钢所任务返航途中,因机械故障在平谷熊儿寨乡东长峪上空坠落,11名飞行员跳伞,被平谷军民营救,军分区派部队护送到延安。
1985年,平谷区人民政府在“熊儿寨北土门战斗遗址”设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纪念碑由李运昌同志(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题字,李越之同志(原平三密联合县县高官)撰写碑文。
1995年,原冀东军分区第十三团参谋长陈云中将军(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逝世后,按照将军的遗愿,骨灰安葬在熊儿寨村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