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面积8万公顷,1987年经辽宁人民省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鹤等珍稀水禽和海岸河口湾湿地生态系统。
出盘锦市西南行约30公里,便来到辽东湾北端的双台河口。这里是辽河、浑河、太河、饶阳河和大凌河五条河流下游的沉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0-6.5米,地处辽东湾辽河入海口处,是由淡水携带大量营养物质的沉积并与海水互相浸淹混合而形成的适宜多种生物繁衍的河口湾湿地。形成大面积的淡水沼泽、咸水沼泽、沙滩和潮汐间泥滩。从河口东部到大凌河西部,生长着大片芦苇。沼泽平均水深20-30厘米,水的PH值(酸碱度)为7.9-8.2。在沼泽中有很多小鱼塘,在东部岩上最大片的水稻田。这里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5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5℃,主要植被以芦苇为主,常见的还有香蒲、水烛、苔草、苦草等湿地植物。
保护区内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湿地,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为许多鸟类的栖息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双台河口,地处我国东部候鸟迁徒的必经之路,每年经此迁飞、停歇的候鸟多达172种,数量在千万只以上,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鹤、蓑羽鹤、白鹳、黑鹳、白额雁、大天鹅、大、苍鹰等达20余种。同时这里既是丹顶鹤最南端的繁殖区,也是丹顶鹤最北端的越冬区。据调查,这里生活着242种鸟类,其中以水禽种类数量最多,它不仅是水禽的重要繁殖地,也是珍禽丹顶鹤的自然繁殖地的最南端,还是珍禽黑嘴鸥在全球仅有的少数几处重要繁殖地之一,因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保护区管理处现已划出5600公顷的面积,作为黑嘴鸥的永久繁殖地其特点是:独特的自然环境,除双台子河穿过该区入海外,还有大凌河,饶阳河,盘锦河,大辽河等十几条河流从该区入海,俗称为“九河下梢“,由于河水携带泥沙的沉积致使海水退却形成了大面积的发育滩涂和沼泽湿地,两河口间滩涂每年增长393.3公顷,保护区内岸滩的淤进演变过程正是辽河三角洲乃至下辽河平原形成过程的缩影,这一岸滩类型在全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区内地势低洼平坦,陆地海拔最高7.5m,由于淡水和咸水的相互侵淹、混合,使该区植被具有喜湿耐盐植物多,植物种类少,草本多,木本少,优势种群密度大,生物量高的特点,据统计该区有维管束植物260余种,其中优势种30余种,主要有芦苇、翅碱蓬、灰绿碱蓬、香蒲等,在滩涂生长的翅碱蓬单一群落,生长季节一片赤红,成为广阔的“红地毯”,是我国沿海少有的自然景观;陆上沼泽环境是芦苇居绝对优势的耐盐植物群落,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这种由低到高红绿分明的带状植物分布规律是我国沿海少见的,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既其在生态方面,该区植被除具有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外,还有很强的蓄洪功能,是陆地水入海前的一个天然蓄洪水库,使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悬浮物在此沉积,既是营养的供应地,又是营养物质的储积仓库,哺育了丰富的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是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属河流下游平原草甸草原区。以苇田、沼泽草地、滩涂为主。区内木本植物较少,只有零星的杨、柳、榆树及柽柳灌木丛。草本植物却有芦苇、香蒲、牛鞭草、水木贼、慈菇、三棱草、碱蓬、水蒿等126种之多。区内野生动物有699种,因这片湿地是东亚至澳大利亚水禽迁徙路线上的中转站、目的地,在区内236种鸟类中,水禽竟有百余种上百万只。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4种;二类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白额雁、黄嘴白鹭、苍鹰、蓑羽鹤、鸳鸯、白琵鹭、蜂鹰、雀鹰、白尾鹞、鹊鹞、白头鹞、大鵟(kuang)、毛脚鹭、秃鹫、鹗、燕隼、灰背隼、红隼、红脚隼、长耳鹃,短耳鹃,纵纹腹小鹃,鹰鹃,雕鹃27种;濒危物种有黑嘴鸥、斑背大尾莺、震旦雅雀、灰瓣蹼鹬4种。其中黑嘴鸥,全世界仅有3000余只,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内就有2000余只。历年在这里停歇的丹顶鹤有400余只,白颧360余只,白鹤430余只,分别占世界其野生种群的25%、20%、20%。由于近年多暖冬,有些鸭雁不迁徒了,如逢严冬冰封大地时,保护区都要投些玉米、鱼干等饲料。世界自然基金会-马尔斯先生,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其波及一些国家、地区的鸟类专家、学者先后来区内进行考察、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目前,区内已筑成人工岛三处,修柏油路4.8公里,建成了黑嘴鸥繁殖基地、鹤苑、芦园等景点,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是旅游观鸟的好地方。
大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小凌河等河流综合的河口系统,辽东湾顶部延绵的永久性的淡水沼泽、盐沼、沙滩和潮间泥滩。主要的芦苇沼泽东起双台子河东岸,西至大凌河下游,北起小台子村,南至海岸。沼泽区平均水深20~30厘米,变动较小,pH值7.9~8.2;冬季所有的淡水沼泽冰冻深达30厘米。河口区潮水涨落范围平均3.9米,沼泽地内及其周围有许多鱼塘,东面是大面积的稻田,东南面盐场。合计有苇田67,0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