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登左掖[140],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141],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142],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143]。
况余蹇薄者[144],宠至不自意[145]。
惊近白日光[146],惭非青云器[147]。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148],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149],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150],对之终自愧。
【解读】
全诗描绘了自己任左拾遗之后的心情和想法。“奉诏”四句写自己摆脱了风尘小吏,作为朝官,参加了朝廷的议论。“杜甫”四句写大诗人杜甫陈子昂当时也不过做了拾遗,现在自己能够做到拾遗,应当知足。“况余”四句是诗人自谦,说自己担任拾遗,深受皇帝恩宠,“惭非青云器”。“天子”四句美化天子唐宪宗,说他“从谏”、“无忌讳”,表示自己要尽忠于君王。最后四句写自己受命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二十天,很想呈献谏议,但尚未发现问题。白居易是一位同情人民疾苦,敢于揭发贪官污吏的封建士大夫,读这首诗我们可以相信许多需要揭露的社会问题正在他的胸中酝酿,不久《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就要喷薄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