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人性的枷锁(全集)
55614100000009

第9章

转眼又到了礼拜天,牧师准备去客厅小憩,他的饮食起居如同仪式般一丝不苟,凯里太太正准备上楼,菲利普问道:

“要是不让我玩,那我该干什么呢?”

“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吗?”

“可我没法儿坐到吃茶点的时候。”

凯里先生望着窗外,外面又阴又冷,又不能叫菲利普去花园玩。

“我知道啦。你可以把今天的短祷文背下来。”

他从风琴上取下那本祷告书,翻到要找的那一页。

“这段不是很长。要是到喝茶点的时候你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我就让你吃鸡蛋尖儿。”

凯里先生将菲利普的椅子拖到餐桌旁——他已经给他准备了一把高脚椅——把书放在他前面。

“魔鬼专找游手好闲者。”凯里先生读道。

他又往炉子里添了几块煤,这样,等他进来吃茶点的时候,炉火正好旺了。进了客厅,他解开衣领,摆好垫子,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凯里太太想到客厅会有点冷,便从门厅里给他拿来一床毯子,盖在他腿上,又帮他裹上脚。怕日光太亮,她本想把百叶窗拉下来,见丈夫已经关上了,便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牧师今天心绪平静,不到十分钟便睡着了,还轻轻打起了呼噜。

今天是主显节[9]后的第六个礼拜天,这天的短祷文开头是这样的:“主啊,神的儿子已经显明,他可以除去魔鬼的恶行,让我们成为上帝之子,从而获得永生。”菲利普读了一遍,压根儿就不知道这话什么意思。但他还是高声读了出来,可里面有好多词他都不认识,而且句子的结构也怪得很。他顶多记住两行。而且他还老开小差:院墙边上整齐地种了不少果树,长长的树枝不时拍打窗玻璃;羊儿在花园那头的田野里机械地吃着草。他的脑袋里像是打了很多结一样。他突然变得恐慌起来,生怕到吃茶点的时候记不住这些祷文。他不住地在心里默念,也不指望弄懂什么意思了,只希望像鹦鹉学舌一样记住就成。

那天下午,凯里太太怎么也睡不着,到了四点仍旧睡意全无,干脆走下楼来。她想最好先听菲利普把短祷文背下来,等背给伯父听的时候也不会出什么差池了。伯父自然也会高兴,觉得孩子的心术还算端正。可是,等到凯里太太正准备走进餐室的时候,却听到一个声音,她立马站住了。她的心咯噔一下,跟着,她转过身,悄悄出了前门。她绕过房子,来到餐室的窗户那儿,然后小心翼翼地往里面瞅。菲利普还坐在她安排的椅子上,但他将头埋在臂弯里,伤心地啜泣着。她看到他的肩膀上下起伏,凯里太太很害怕。她一直觉得这孩子非常镇定,从来没见他哭过。可现在她总算明白了,平常他故作镇静只是本能地觉得在别人面前感情外露是件丢人的事,他常常躲起来哭呢。

她甚至顾不上丈夫突然被叫醒会不高兴,噌噌地冲进客厅。

“威廉,威廉,”她喊道,“孩子哭得好伤心呢。”

凯里先生一骨碌坐起来,拿开裹在腿上的毯子。

“可他为什么哭啊?”

“我不知道……噢,威廉,我们可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你觉得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要是我们有孩子,就可以应付了。”

凯里先生一脸困惑地看着她,感觉是那样的束手无策。

“他不可能是因为我让他背短祷文就哭了,那连十行都没有。”

“威廉,要不我还是拿几本图画书给他看看吧?里面有几本关于圣地的书,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好吧,我无所谓。”

凯里太太进了书房。收藏书是牧师唯一的嗜好,只要去特坎伯里,他一定要在旧货店待一两小时,非得淘四五本发霉的旧书回来不可。可他从来不看,读书的习惯早被他扔了。不过他闲来无事喜欢翻一翻,要是书里有插图他就看看插图,他还喜欢修补书的封皮。他喜欢下雨天,这样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花上一下午用蛋清和胶锅修补破损的俄罗斯革四开本旧书。他收藏了不少旧时游记,里面有不少钢板雕刻插画,凯里太太很快找到两本介绍巴勒斯坦的书。她走到门口时,特意咳嗽了几声,好让菲利普有时间冷静下来,她觉得不能在菲利普哭鼻子的当儿进去,这样他会觉得丢脸的。跟着,她又将门把手转得咔嗒作响,等到她进去时,发现菲利普正全神贯注地看那本祷告书,他用手遮住眼睛,担心伯母瞧出他刚才在哭。

“你会背短祷文了吗?”她问。

菲利普一时没有回答,她觉得孩子担心一说话就会穿帮,莫名地觉得有些尴尬。

“我还没背熟。”他吸了一口气,终于开口道。

“噢,不要紧,”她说,“你不用背了。我给你找了几本图画书看。过来坐在我的腿上,我们一起看吧。”

菲利普从椅子上滑落下来,一瘸一拐地走向伯母。他低着头,不让伯母看到他的眼睛。她一把将他搂住。

“瞧,”她说,“这就是我们圣主诞生的地方。”

她指着一座东方风格的城镇给他看。平顶的房舍,画面中有不少圆顶建筑和尖塔,前景是一排棕榈树,树下有两个阿拉伯人和几头骆驼。菲利普摩挲着画面,像是能感觉到画中的房舍和游牧民宽松的衣服。

“念一下上面都写了什么。”他请求道。

凯里太太用平缓的语调念了一遍印在背面的文字。说的是三十年代几个东方旅行者的一段奇遇,虽然辞藻有些浮夸,但感情充沛,令人神往,旅行者步拜伦[10]和夏多布里昂[11]的后尘,来到东方。但没过多久,菲利普就打断了她。

“我想看看别的画儿。”

玛丽·安进来后,凯里太太起身帮她铺桌布。菲利普把书拿起来,如饥似渴地翻看书中的插图。伯母好不容易才说服他放下书,先吃茶点。这会儿,他早已把刚才背短祷文的不快抛到脑后,也忘了刚才还在哭这档子事。转天下起了雨,他还想看看那本书,凯里太太自然开心,把书给了他。凯里太太同丈夫谈到了孩子的未来,发现夫妻两个都希望他将来领受圣职,做个牧师,而他对描述耶稣降临圣地的书如此痴迷,这似乎是个好迹象,看起来孩子的心灵天生是同神圣的事物相通的。但是一两天过后,孩子就想看更多的书了。凯里先生把他带到书房,让他看看那个放有图画书的书架,选了一本介绍罗马的书。菲利普贪婪地翻阅着。图画给他带来了新的乐趣。为了看懂那些插画,他会翻看插画前后两页的文字,很快就对玩具一丁点儿兴趣都没有了。

后来,只要身旁没人,他就会自己去拿书。也许是书中描绘的那座东方的城镇给他留下了第一印象,所以,他最感兴趣的是描绘黎凡特[12]的书。只要看到清真寺和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他的心就会兴奋得怦怦直跳。在一本描写君士坦丁堡[13]的书中,里面有一幅画更是令他心驰神往。那幅画名为“千柱宫”,画的是拜占庭的一个人工湖。异想天开的人工湖浩瀚无垠,奇妙至极。据传入口处总会停泊一艘小船,引诱莽夫进入人工湖,但游人只要进入黑魆魆的湖中,就再也出不来了。菲利普很是好奇,小船是永远在一根根柱廊间漂荡,还是最终会到达某个奇怪的宫殿呢?

一天他运气不错,淘到《一千零一夜》的莱恩译本。起初他只是被里面的插画吸引,便开始读起来,先是从那些魔法故事开始,再看别的故事。他爱不释手,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除了书里的故事,脑子哪里还会想别的,把周遭的一切统统忘了。每次得叫他两三遍,他才会恋恋不舍地去吃饭。他不知不觉养成了一个世上最令人愉悦的习惯:阅读。他并没有意识到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逃避世上所有烦忧之事的庇护所,不过他也不知道自己创造的这个虚无的世界让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成了痛苦失望的源头。不久,他开始涉猎别的书籍。他的思想也变得少年老成。伯父伯母见他埋头看书,不再自寻烦恼、惹是生非,倒也不再费心劳神。凯里先生的书多得连他自己都搞不清了,因为贪便宜,他时不时买回一堆杂乱的旧书。在一大堆布道、训诫、游记和圣徒教士的传记、教会史书中偶尔也能找到几本旧小说,这些书最后都被菲利普找到了。他看到哪本书的书名吸引人,就先看哪本。最先看的是《兰开夏的女巫》,接着看的是《孤岛历险记》,后来又看了很多别的小说。每次他翻看那本两个孤独的旅行者在悬崖峭壁间行走的故事时,他庆幸自己是安全的。

夏天到了,那个当过水手的园丁给菲利普做了一张吊床,挂在一棵垂柳的枝干上。菲利普在上面一躺就是几个钟头,如饥似渴地看书,不管谁来牧师家,都见不着他的人影。时光荏苒,七月过后,转眼到了八月。每逢礼拜天,教堂里挤满了很多陌生人,奉献仪式上筹的款往往有两英镑之多。在这段时间里,牧师夫妇不怎么爱走出花园,因为他们不喜欢见到生人,碰上从伦敦来的游客,他们总是带着一副厌恶的表情。有位先生租下了牧师府邸对面的房子,一住就是六个礼拜,他身边还带了两个小男孩,他还派人来问,菲利普是否愿意过去跟他们一起玩耍,但凯里太太客气地回绝了,害怕伦敦来的小子把他带坏了。菲利普长大可是要当牧师的,不能沾染陋习。她指望菲利普打小就成为撒母耳[14]这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