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5544600000026

第26章 包容是一种美德

有很多人,遇到挫折后,不是去寻求合适的方法克服困难,而是把一切原因都归结到别人的身上,喜欢迁怒于别人。挫折心理都是由刺激即挫折源引起的。自然逆境引起的挫折没有人为性,而社会逆境和个体自身因素引起的挫折都具有人为性的特点,这样就必然涉及挫折后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

社会逆境引起的挫折,挫折源都是人为的。对于有意为自己设置障碍的人,受挫折者该如何对待呢?是耿耿于怀,视为永远的敌人,还是宽容大度,化干戈为玉帛呢?应该是后者。因为,迁怒于别人只能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障碍,对排除困难没有好处。因此,受到挫折者也应该善待别人。

包容看起来是一件很矛盾的事,但如果不包容而去伤害,只能导致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那么就会出现“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后果。包容不是对原则问题的一种让步,而是对他人的一些非原则性缺点和过失的一种宽容和谅解。同时,不包容往往会最直接地影响人的健康,那些不肯包容别人的人会因此失眠、肠胃不适,甚至还会引起高血压。然而,一旦包容别人之后,他们就会获得一次心理上的升华——一个可以称为再生的心理净化过程。当然,受到伤害的人必须有时间处理自己的愤怒,认清楚自己对整个事件所负的责任,以及拒绝包容后会带来的后果,这样包容的功效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包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质,一种正确的自我意识的体现。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会有包容的胸怀。包容是极高思想境界的升华,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表面上看,它只是一种放弃报复的决定,这种观点似乎很消极,但真正的包容却是一种需要巨大精神力量支持的积极行为。我国有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也主要由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得来。”而人际关系的失调严重伤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学会包容。包容得到的收益是人际关系的协调和适应。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交恶到包容,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杰斐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情,在杰斐逊未来得及开口时,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二人的友情自此破裂,中止交往达11年之久。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邻居探访亚当斯时,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往事,但接着脱口而说出:“我一向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也不计前嫌,他主动请了一位彼此皆熟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了他的心里话。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书信往来。

包容是为那些曾经侵犯我们的人着想而做出的,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非常强大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友谊、爱情和事业,它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一个人的品德往往是体现在能否包容他人这一点上。这就决定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人们在选择自己所追随的目标时,也往往是以包容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包容的人能以德服人。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一些风风雨雨,怎样活得痛快,活得潇洒,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只要你豁达些、宽容些,你的窘境很快就会得以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