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5544600000011

第11章 慷慨仁慈 广播爱心—仁爱心 (2)

在赞美别人时,如果太直截了当,有时反而会使他感到虚假,或者会使人疑心你不是真诚的。一般来说,曲线赞美无论在大众场合,或在个别场合,都能传达到本人,除了起到赞美的鼓舞作用外,还能使对方感到你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

③内容热诚具体

缺乏热诚的空洞的称赞并不能使对方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称赞别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你这篇文章写得蛮好的。”“你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错。”

内容热诚具体是赞美别人的诀窍。比如,上述三句称赞的话可以分别改成:“这篇文章写得好,特别是后面一个问题特别有新意。”“你的歌唱得不错,不熟悉你的人没准还以为你是个专业演员哩。”“你这件衣服很好看,这种款式很适合你的年龄。”

必须永远牢记:人是喜欢被人夸奖、被人欣赏和赞美的,当你夸奖他比别人更强或某方面做得特别好时,他一定会对你十分感激。

④通过对比赞美

两个学生各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请老师评价。老师如果对甲说:“你画的不如他。”乙也许比较得意,而甲心中一定不悦。不如对乙说:“你画的比他还要好。”乙固然很高兴,甲也不至于扫兴。

⑤合理利用赞美

要一个人经常努力把事情干好,首要的是激起他的自尊心。而用赞美来鼓励,能树起人的自尊心。有些人因第一次干某种事情,干得不好,你应当怎样说他呢?不管他有多大的毛病,你应该说:“第一次有这样的成绩就不错了。”对第一次登台、第一次比赛、第一次写文章、第一次……的人,你这种赞美会让人记忆深刻,终身难忘。

⑥把握赞美的度

合理地把握赞美的“度”,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适度的赞美,会使人心情舒畅;否则,使人难堪、反感,或觉得你在阿谀奉承。

一般来说,必须做到:

①赞美他人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②赞美的方式要适宜,即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赞美方式和口吻去适应对方。如对年轻人,语气上可稍带夸张些;对德高望重的长者,语气上应带有尊重的口吻;对思维机敏的人,要直截了当;对有疑虑心理的人,表达要尽量明显,把话说透。

③赞美的频率要适当,在一定时间内,赞美他人的次数越多,赞美的作用就越小,尤其是对同一个人。

让世界充满爱

1慷慨地施予爱心

还是先让我们来看一段故事:故事发生在佛罗伦萨市的一座公共建筑物的台阶上,有一位年老体残的士兵正坐着拉小提琴。在他的身边站着一条忠诚的狗,它的嘴上衔着这个老兵的帽子,不时地,经过这里的人向帽子里放上一枚硬币。这时有一个绅士路过,他停了下来,向老兵要来了小提琴。他先调了调音,接着就演奏起来。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观: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场所,一位穿着体面的绅士正在拉小提琴,这真是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人们纷纷停下了脚步。小提琴拉得太棒了!路人们都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其中。于是,捐给那个老兵的钱的数目也大量增加了。帽子变得非常沉重,以至于那条狗都开始发出呜呜声。帽子里的钱被老兵取空了,但很快地又被装满了。聚集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这位演奏者又演奏了《祖国的天空》系列曲中的一首,然后将小提琴归还给它的主人,然后飘然而去。

其中一个围观者终于从美妙的琴声中醒来:“这个人就是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阿玛德·布切。他出于善意做了这件好事,让我们向他学习吧!”于是,帽子在一个又一个人的手中被传递着,很快又收集到了一大笔捐款,这笔捐款全部给了这个老兵。布切先生并没有拿出自己的一个便士,但他却使老兵的一天都在一种充满幸福的心情中度过。

这个故事显示出了艺术家高贵的品质。诗人阿姆斯贝理说:“具有善良、温柔、优雅的个性,在同情他人时表现得慷慨大方,并且时刻关注你身边的人——那么你将受到人们对你的崇敬和赞美。”

2给不幸者以温暖和力量

1983年11月1日,里根总统的办公室里请进了一位小客人。他叫比利,只有7岁。小比利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当美国总统。但小比利患了一种绝症,医生说他不会活过10岁生日。

得知此事后,里根总统决定让小比利临时当一天美国总统,而自己则做这位小“总统”的助手。

小比利很高兴,终于“实现”了他的总统梦。里根向“新总统”详细介绍了日常工作和职责范围,随后就忠实地侍候在小比利的身边。部下呈上的文件,“小总统”都请里根参加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请里根代签并盖章。在办公之余,里根与“小总统”进行了友好的交谈。里根告诉比利,他自己7岁时,只梦想过成为一名消防队长,还未曾想到过当总统。

美国总统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势和最忙碌的人之一,却能安排出一天的时间,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帮助他的一位普通公民——7岁的小孩实现梦想。这种爱心是值得人们学习、赞扬的。

人生的道路起伏不定,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需要加强自信心,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当亲朋好友遭受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你应该多谈谈对方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其精神负担。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交代、说明,无需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使其包袱加重。

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因此对于由于先天性缺陷或因出身、门第被人歧视的不幸者,劝慰时应该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例,鼓励对方不向命运屈服,树立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等。这时,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的平衡和平静的状态。

对遭受挫折的人,责怪不对,怜悯也不对。“唉,你真倒霉!”“你的命真苦!”这类话,只能使听者更加心灰意冷,无法重新奋发起来。一个人遭到挫折时,十分需要人们的同情。比如孩子考试失利,有的家长是一味责怪:“真是黄鱼脑袋!没出息!我看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也有的是同情安慰,积极开导:“这次是题目不对路吧?没关系的,爸爸年轻时考试也失利过。好好总结教训,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显然,前者的态度只能使孩子倍增痛苦,后者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对那些给人心理造成重创的突发事件,要注意安慰的时间性。时过境迁再安慰不仅失去意义,而且会使对方已经平复的心灵勾起伤心的回忆,这是有害无益的。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去安慰。一个人在情绪处于失控的情况下,任何人的安慰都难以入耳,只能是火上浇油。还是等他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这时再安慰才有效果。

在人的一生中,你所遇到的人大都渴望得到同情。如果你给他们同情,他们同样也会把同情还给你,你就能大为获益。

3付出爱心总会有回报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率大臣西行避乱,驾车路过左藏库时,唐玄宗看到许多士兵举着火把在等候,便停下来问道:“这是干什么呢?”杨国忠回答说:“请允许我把库里的积存烧了,不要给敌寇留下。”皇帝严肃地说:“敌寇来了,如果得不到这些财物,就会从百姓那里搜刮。不如给他们,不要让我的百姓再次遭受困苦了。”于是下令把库里的积存保存下来,不准烧毁。听到这件事的人都感激得流泪。相互传颂说:“我们的国君像这样地爱护老百姓,他的福还没有享尽。虽然他离开了国都,又有什么能超过这些呢?”

在逃难时,唐玄宗尚能为百姓着想,可见开元初年的政治,足可以使人心归附,因而他最终能得到机会返回京城。杨国忠不想留下左藏库的积存去资助敌寇,也不是错误的计策。只是明皇考虑到老百姓将再次遭受困苦,而宁愿给敌寇留下。唐玄宗的这种仁爱心在一定程度上挽留了民心,为日后平定安史之乱奠定了民众基础。

不管你将来做什么工作,你都可以在你的心中培养一种炽烈的愿望——向他人施予帮助。每个人都能以他自己的一部分力量向别人施予爱心。你不要以为只有富有的人才能实现这个信念。

例如,有一天,美国儿童俱乐部的一个代表要某个人以很少的赠与帮助美国儿童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惟一目的就是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但被他以恶劣的态度拒绝了。

“滚出去!”他说,“我病了,讨厌人们向我要钱!”

这位代表转身向外走,走到门口又停住脚步,转过身来,和善地望着书桌后的那个人说道:“你不想同这些贫困的人分担疾苦,但是我愿意同你分享我所有的一部分东西——一句祷文:愿上帝祝福你。”说罢他就带上门走了。

这位儿童俱乐部的代表随着一时闪现的激励情绪,记起了:“……银子和金子我都没有,但是,要是我有了这样的东西,我就赠送给你。”

过了几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说过“滚出去”的那个人敲着儿童俱乐部办公室的门,问道:“我可以进来吗?”他随身带着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他把这张支票放到桌上,说道:“我赠送这50万美元有一个条件:请你绝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我做了这件事。”

“为什么?”代表问他。

“我不希望孩子们知道我的名字,误认为我是一个好人,而实际上我却是一个罪人。”他捐助钱财是为了使孩子们避免做出他所做过的错事。

这就是你为什么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的原因,只有那个儿童俱乐部的代表才知道他的名字。

你可能没有钱,就像那位儿童俱乐部的代表一样,但是你能同别人分享你所拥有的一部分东西。你也能像他一样,成为伟大事业的一部分。你也能在需要给予的时候慷慨地给予。你最贵重的财产和最伟大的力量常常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没有人能拿走它们,只有你才能分配它们。

你施予他人的东西愈多,你所拥有的东西也会愈多。

怎么,对这一点还有什么怀疑?其实你可自行加以证明。办法是,给你所遇到的每个人一次微笑,一句亲切的话,一句令人愉悦的话,良好的思想,发自内心的喝彩、赞扬、希望和信任,等等。

施予爱心总会有回报,成功的法则就是这样。有人会担心付出而没有回报。是的,你的某次付出,甚至好多次付出都没有回报。但是,如果你坚持做下去,坚持做一年、两年、一辈子,你将获得令你想像不到的回报。

4要有自我奉献的精神

在一个灵魂最为崇高的人生旅程中,自我奉献的品质永远不会被超越。如果能坚持正确的信仰,那么,这种信仰必然能发展他的能力,增强他的精力,提高他的自尊,使他的品格变得更为稳固,并且会帮助他拓展成功的前景!

你不能期望先获得丰厚的报酬,然后才决定要回报什么。你必须在收受之前先奉献。你必须直率地付出,并且深信终究会获得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