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以任何宽恕,也不会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频频回顾;时间又是有情的,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我们不是时间的富翁,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所以你要是以“忙”为借口来欺骗时间推托学习的话,实际上,最后你得到的会是一个空白一片的头脑,被欺骗的只能是你自己。
《三国·吴志》里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吕蒙年幼时家境贫寒,没有机会读书。后来在军队里,天天在战场上打仗,也很少有学习的机会,所以文化水平较低。孙权见他年轻有为,就劝他多读些书。而吕蒙心想:读书是文人学者的事,领兵上阵的人只要能打仗就行,哪里要读什么书呢?
于是吕蒙便推托道:“军队里事情太忙,我没有空闲时间读书。”孙权听了,很严肃地跟他说:“我不是要你做一个精通古今的博士,只要你粗略地看看各种书,多知道一些往事,能够拿历史作为镜子,不至于犯下古人犯过的错误就行了。我比你忙得多,但我还经常抽空读书,觉得大有好处。”吕蒙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勤奋读书,后来,他担任了吴军的最高军事统帅。后来,人们便以“不再是吴下阿蒙”来形容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的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不仅吕蒙用“忙”来推托学习,今天的人们也一样。倘若吕蒙不听孙权的话,借故放弃读书学习,恐怕到老也只是他人心目中没文化的一介武夫。相反,一个人只要勇于进取,下决心提升自己,“忙”或“没时间”根本不是问题。
学习无止境
麦当劳公司创办人克罗克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维持长久成功的秘诀:你若青涩,便还能成长,你若熟透,便将腐烂。
所以,只要你还肯学,就能不断成长。是成长的机会或腐烂的开始,全由你自己决定。你可以把学习看成是更丰富的人生的开始,一次的成功只是下一次成功的踏脚石,知识无边界,学习也无止境。
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产生的信息革命至今,已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般知识约五年内便失去价值,信息科技更是三日一更新。
在这样一个知识寿命严重缩短的社会,如果离开学校就以为知识已经到手而不再继续学习必定落伍,如果停止学习的时间太长的话,活得越老,可用的知识越陈旧,越与社会脱节,越没有活力。不断学习,理念就会不断更新,个人的生命力也会越来越强。
近年来,日本提出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美国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力图尽快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在“罗马会议”的报告中,以“终身学习廿一世纪的生存概念”为题,指出“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联网,缩小了地球各个角落的距离,正在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经济的发展,以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总之,以飞一般的速度向前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在精神、观念、心理、素质等多方面,接受再培训、进行再学习,以适应新的岗位,并刺激着人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按照自己所面临的任务去选择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充分开发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现代社会的发展及趋势,要求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飞卫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跟飞卫学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应先学习注视目标不眨眼,然后才能谈到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躺在妻子的织布机的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穿来穿去。这样练了两年之后,就是有人用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眼。
纪昌很高兴,他以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学习射箭的才能,就兴冲冲的去找飞卫,把自己的这个学习成绩告诉飞卫。可是飞卫说:“这还不行,你还得锻炼眼力才行。你要能够把一个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一个很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清楚,到了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回去以后,便用一根牛尾毛拴上一个虱子挂吊窗口,每天面向南边目不转睛地望着它。过了一百天,就把虱子渐渐地看得大了起来;三年之后,看到虱子就像车轮一样大,再看稍大的东西,就像小山一样了。于是,纪昌就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成的弓,北方出产的篷竹做成的箭杆射那虱子,箭穿过虱子的中心,而吊着虱子的牛尾毛却完好,没有射断。
纪昌把这个成绩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说:“嗯,通过你这样不断的学习,射箭的妙处你已学到手了啊!”
飞卫是名师,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教纪昌什么绝招奇技,对他的要求依然是先练基本功,打好基础,然后循序而进,从浅入深。纪昌从一名射箭的“门外汉”到有出神入化的技艺,也是因为在一开始取得成就的时候没有满足,继续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最后练成了神奇的箭法。
曾经有一名心理医生,在凌晨4点的时候,被门铃唤醒了。他从沉睡中迷迷糊糊地爬了起来,摸索着走到门口,听到门外面是我的一个病人在大声地叫:“理查,开门,是我啊,请开门。是我呀!”
医生理查听出了是谁,赶紧打开了门锁。吃惊地看见著名的医学教授佛利维站在门口,
他穿着礼服,脸上淌着泪水。他举着一座奖杯,哭着说:“我怎么办啊?我的人生已经到了终点了,我不会再有进步,也不会在前进了。”
医生赶紧把他请到屋里来,给他煮了咖啡,同他一边喝一边谈话,直到天亮。教授才慢慢地对我倾诉了他的想法。原来,教授刚刚被授予了国家的医学奖项,这是一个标志着业界最高荣誉的奖,得到了这个奖的人,同行们都会羡慕得不得了。
佛利维教授眼泪汪汪地对医生说,他害怕他所获得的成功将是最后一个,他认为自己在研究成功了这一个项目以后就不会再有动力了,最困难的已经克服了,这样,他的人生已经没有意义了,他的职业也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教授吓得连承认自己取得的成绩都不敢。他觉得以后的成绩肯定赶不上现在的;不管再作什么努力,同这次获奖的成果相比都会被认为是倒退了。
碰见这样的事情,医生没有取笑他的想法有多么的幼稚,而是问了教授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教授从来没有涉及的领域中的问题,自然一个也答不上来,医生又问教授在医学中是否还有尚未研究出结果的论题,教授有了精神,想出了几个悬而未答的问题。随着两个人的交谈,教授明白了,医生以这种方式告诉他,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非医学的方面自然不用说了,就算是自己的专业中仍然有尚待研究的地方。这个奖项,奖励的是过去,而不代表了将来。
在举国倡导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的背景下,在迎接国际化竞争与挑战中,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任务就是学习。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提升个人创造力与竞争力的唯一手段。道理虽如此,但目前每年能通读4~5本书的人已是少数,而处于忙碌中的成年人学习时间更是有限!出现了有很多书似曾听说过、甚至买过而没读过的现象。
想成为学习型人才,我们就必须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要知道成年人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学习力下降!要让每一个人都理解学习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现任凯悦国际酒店集团中国地区副总裁、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总经理的戴毅先生8、9岁时移居台湾在当地求学。中学会考后他先后去英国和德国留学,青少年时代辗转于中国台湾、香港及国外的求学生涯,为他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时的他,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厚的专业水平。后来他又考入瑞士著名的GLION酒店学校。瑞士GLION酒店学校主要培养酒店业和观光业的经理人才,以高质量的教学水准著称。进入GLION后,戴毅更加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满足于以前已经学到的,仍旧认真的学习。他拿出头悬粱骨刺锥的拼劲,每天只睡5、6个小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到学习上。1971年戴毅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晋平公有一次问师旷:“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我已经70了,还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 对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年轻的时候爱学习,就像刚刚升起的太阳那样的有冲劲,中年了以后想学习,就像中午的太阳,热烈浓重,年纪老了以后想学习,就像蜡烛的光明,蜡烛那样的光明,怎么不行!)平公曰:“善哉!”
古人尚且如此,我们现代人更应该努力。现代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未来的文盲是不会更新知识的人。”此言也证实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而不重视学习的人必将遭遇失败,也必将被社会淘汰。
生活大课堂
书本是我们在年轻时代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以至于很多人现在一想到学习,一想到受教育马上就还会想到学校、教师、课堂、作业……
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以后,更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本领,要记住,社会才是一个无以伦比的大课堂,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老师,你的成绩也更加地体现出你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法国硅谷——格勒诺布尔,美丽,宁静。格勒诺布尔一大、二大、三大,构成了这里有名的大学城。
阿浩是这里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当他读完语言预科,申请进入格勒诺布尔二大,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时,生活费已所剩无几。
于是,阿浩找到格勒诺布尔一家小型电脑公司打工,刚开始,阿浩只能干一些跑来跑去送零件的事情,因为他不会修理技术,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几乎有时候要跑遍半个城,非常辛苦。可是,细心的他在平时很注意观察公司技术人员的维修过程,还利用闲暇的时间向他们请教问题,很快的,阿浩对基本的电脑问题已经熟练掌握,很快得到老板的信任,3个月后便一步步提升为维修人员。当年年底的时候,当时最主要的维修员因病要休假,阿浩在半年内跟着他悄悄学来的技术,就在这时发挥了作用,成功地解决了大客户的问题,因而被老板提升为主要维修员。
知道阿浩的经历的老师感慨地说:“学习、打工是留学生活的两个主要内容,打工更是在社会中学习。硕士当送零件的工人,这又何尝不是未来事业的第一步!”
奋斗总会有失败,没有哪一个人是可以一帆风顺到老的,失败并不可怕,关键的是你会不会从失败中学习,以及你从失败中学习到了什么。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经历过一次失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能够使人摆脱掉拘束,去冒更多的风险。一旦发现自己能够挺得住失败,患得患失的情绪就会减轻一些。
以骑术而论,从来没有从马背上摔下过的人并不是好骑手,不从马背上摔下来,永远成不了好骑手。从马背上摔下来过之后,就知道了因为什么我会从马背上摔下来,到下次的时候就会避免再摆出那样的姿势,既然通过学习和总结找出了原因,就不会害怕骑马,进步得也就更快了。
尤其是家长,不要怕孩子犯错误,而要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这样,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就完全可以从容的自己应付了。
所以说,不一定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就肯定是正确的,不然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失败,而只用按着书本上说得一丝不苟的去做就行了。但是,正是因为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总是会有和书本上不同的地方,在具体的环境中,死扣书本的结果自然就会是失败。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擅长做车轮的能工巧匠,他的名字叫轮扁。
一天,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齐桓公读书读到妙处,不禁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很是得意。轮扁见桓公这样爱书,心里觉得纳闷。他放下手中的锥子、凿子,走到堂上问齐桓公说:“请问,大王你所看的书,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呀?”齐桓公回答说:“书上写的是圣人讲的道理。”轮扁说:“请问大王,这些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说:“他们都死了。”于是轮扁说:“那么,大王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很是扫兴。他对轮扁说:“我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工匠,凭什么瞎议论呢?你说圣人书上留下的是糟粕,如果你能谈出个道理来,我还可以饶了你,如果你说不出道理来,我非杀你不可!”
轮扁不紧不慢地回答齐桓公说:“我是从自己的职业和经验体会来看待这件事的。就说我砍削车轮这件事吧,速度慢了,车轮就削得光滑但不坚固;动作快了,车轮就削得粗糙而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应手,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由此看来,削车轮也有它的规律。可是,我只能从心里去体会而得到,却难以用言语很清楚明白地讲授给我儿子听,因此我儿子便不能从我这里学到砍削车轮的真正技巧,所以我已经70岁了,还得凭自己心里的感觉去动手砍削车轮。由此可见,古代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你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只能是一些古人留下的肤浅粗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