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县长这个官
55403000000002

第2章 岁月碾过(序)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

特别在哪里呢?

首先,这是一本当代的县长写他履职的书,写他当县长的感受、感悟、感慨的书。我们有很多写公务员的书,而处在县长的位置上,张加春先生写了一些啥呢?值得一读。

其次,中国现有1400多个县和110多个自治县,又是这1500多个县中唯一的水族自治县的县长写出的书,更值得一读。

水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有40多万人口,他们中的大多数居住在贵州省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都)。张加春就出生在三都一个偏远的村寨上。

贵州于我来说,就是第二故乡。当年从上海到贵州修文插队落户,一待就是10年。此后调到贵州省文联工作,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离开贵州。21年的贵州生活,让我对贵州的民族、民风、民情有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写的许多作品里面都有贵州的影子,无论我到哪里,总把自己视作半个贵州人。

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来到贵州,有时一年会来好几次。贵州的老乡把我当贵州人看待,这份情义,让我十分感动。我到过贵州的大部分市、县,三都水族自治县更是去过多次。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这种自然环境决定了贵州的喀斯特地貌独一无二。在贵州走一趟,看那莽莽苍苍的群山,看那曲曲折折的河流,就会发现时间在这里几乎是停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些山地数万年来就是如此的相貌,时间仿佛凝固在数万年的某处。岁月碾过,逐渐有了文明的气息,有了人文的温度。比如在梵净山,那“翻天印”在数万年前就是那样的了,至今为什么仍保持那样的姿势?所以说,时间在这里被定格成为一种独特的样貌,也许才是最好的解释。后来,有信仰的人冲着那“翻天印”和那座独山而来,在上面建了寺庙,香火从此在高高的山上飘袅起来。比如那百里杜鹃,那些朴实而神奇的植物在那里多少年了?为什么会成片的生长,并且派生出若干品系?比如荔波的山石与树木,上面生满了厚厚的青苔,而要使青苔长得这么厚,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所以说,在贵州溜达一圈,你会发现人类其实只是一粒沙,尽管这些沙在不断增多和变化。岁月在这里设置的情节,以山水共生的方式推进。

“岁月”这个概念,更多具有人文的意味。在单纯的地理面前,岁月是没有意义的,人们赋予时间一个可感知的具象,于是才有“天增岁月人增寿”的温暖诗句。我先后到三都去了几趟,时间虽短,所见所识,却很让人意外和震撼。在这么一个地方,有全国唯一的水族在此生存。水族的存在,意味着这片土地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水族敬仰凤凰、敬仰石头、敬仰天与地,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端节,就在这里延传、承袭,让你无法想象那么长的节日是如何过的。与这个奇特的节日相对应的,是水书和马尾绣。以上这三样东西,都被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韵,而且是国家级的。我想,贵州那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是因为岁月碾过,才显得那么神秘、神奇。细细一想,是的呀,时光刻写在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心坎上,生产的技能和生活的技巧,就慢慢沉淀成为可以一代代传承的技艺。而这些技艺,显然是先祖们无数悲喜在时光之轮上面的映射。一条都柳江,把如此富有魅力的人类记忆保存下来,首先是对先祖的尊敬,其次是对下一辈人的交代。在这个不间断的岁月之链中,没有缺失的环节,只有一种坚守。而这种坚守,源于对天与地的敬畏,对生命思考的敬畏。这个敬畏其实就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密码,不用解读,依靠眼睛和双脚,就可以达成共通的默契。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张加春一个水家汉子,以他的独特方式,将他走过的足迹捋了一遍。这并不稀奇,谁没有值得回味的足迹呢?我之所以觉得这个水家汉子独特,是因为他从农村去当兵打仗,参加过著名的者阴山战斗,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复员后不断追求记者的梦想,最后成为一名县长,在他的家乡任职。岁月不长,但经历丰富,就像某部电视剧,故事生动,情节曲折,线索纷繁。逐梦与豪放,亮点和暗淡,徘徊与执着,这些要素交织在一起,这个水家汉子就成了一个传奇。他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在梳理自己的人生路径:重炮卷地的惊心动魄,新闻生涯的激情飞扬,执政为民的殚精竭虑,是他的人生全部。人生的精彩并不在于你是否拥有轰轰烈烈的过往,而在于你的每一步是否走得安心、灿烂、实在。这个名叫张加春的水家汉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是英雄,不是楷模,不是典型,但他的每一次呼吸,都有着都柳江晨露的清爽,水家人坦诚、厚道的性格,在他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从这部回忆录式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中国基层组织的一个侧面,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剖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加春的这些文字记述是独特而又很有启示意义的,这些文字并非是一个水家汉子的人生过往,而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干部的心灵史记。从一个单纯的农村青年“演变”成一个操心不已的县长,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励志生态,其中饱含的艰辛不可想象。人们关心的是,他是如何当这个县长的?他在县长的岗位上,遭遇了哪些困惑?他做了哪些积极有益的事情?他的现实步伐与理想内心是否同频共振?他是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血性汉子吗?事实上,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张加春显然秉持了他的天然个性,同时也在学习中形成了另一个他。这个他在不断成长、成熟,不断丰沛、丰富。

三都是一个小县,但他是贵州守住两条底线的一个投射。它按照自己的足迹前行,后发赶超的理念始终成为一种引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评价的: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正因为贵州的88个县(市、区)像三都这样在谋求突破,所以贵州的画卷才那么灿烂生动。近几年,贵州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着力把三大战略行动统筹起来、贯彻下去,取得了许多实效。一个百姓富、生态美、百业兴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这几年,贵州举办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这个战略的有机延伸,它们把贵州的符号具体化,使贵州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于一个长期欠发达的省份来说,我深知实在不易,也彰显出一个不发达省份励精图治的积极态度和真诚修为。太多的张加春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抒写人生,抒写未来。他们是勤勉的,也是开创的,为了子孙,他们不遗余力地付出,不为什么,只为家乡的景色美起来,贵州的百业兴起来,家乡的人富起来。

我始终敬佩那些坚持人生原色的人,尤其是一个掌握了一定社会资源的人。浮躁的世界让许多人迷失,但张加春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水家人的严格家训,在他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正直的人有时候很吃亏,但这并不说明在前进的过程中要把正直“稀释”掉,相反,我们还要不断让正直放射光芒。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捧着张加春的这本书细细地读,眼前呈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个正直的水家汉子的清晰形象,还有中国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轴线。现实中的县委书记与县长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处理得好,这个地方的发展就很顺;处理不好,这个地方就看不到未来。而张加春用他的智慧,与两任县委书记相处,折射出水家汉子以诚相待、将心比心的灵魂亮色,为许多县长提供了一个现实参考。

别人写县长,站的位置不同,所获的视野也不同。别人写县长,总是隔了一层膜,很多地方难以落到实处,缺乏地气。而张加春一改这一“传统”,自己操刀,把点滴写下来,把人生写下来,把世界写下来。这个世界的故事是由若干有志气、有能力、有胆识、有才华的人在铺陈的,情节看似已有安排,实际上那是他们行进路线的一个映照,其中有宏大的背景作铺垫,也有细微的点滴作支撑,有血有肉,堪称佳作。

这部书近似一部口述实录,是一部贵州人寻谋后发赶超之路的心灵史,也是一部工作与生活的有思考、有洞见的随笔。有时候作者写他经历的一些事情的具体细节,也有时候作者把笔墨放在一种处事、做事的方法和技巧上。整本书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从书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子,中国的基层干部是如何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的。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成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照见贵州,照见民族地区的艰难和奋发。如果你不熟悉像贵州这样的西南地区,那么,你可以好好看一下这本书,你就知道什么叫西部了。西部有希望,在于有着像张加春这样的无数干部,他们有彷徨、有挣扎,更有理想、有作为。西部崛起,一定是他们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想,我还要到三都去,那个被誉为“凤凰羽毛般美丽的地方”。而端节、卯节、水书和马尾绣,就可以成为十足的理由。岁月碾过,我也是可以成为三都的一滴水的。

是为序。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叶辛

2018年夏改定于贵阳花溪孔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