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找借口找方法
5539000000020

第20章

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给自己来场思维革命

有一年下了一场特大的冰雹,望着眼看就要收获的苹果被砸得“遍体鳞伤”,杨戈一筹莫展。苹果已经订出去了,如果到时间发不出货,不仅自己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经销商也会遭到连带的经济损失。再说,如果把被冰雹砸过的苹果发给经销商,大家不满意,同样是砸自己的牌子。

杨戈心事重重地来到苹果园,他捡起一个被打落的苹果,擦掉上面的泥,咬了一口,发现被冰雹打过的苹果,竟变得格外甜脆。

杨戈立即命令员工,采摘苹果,运送出去,同时在每一个苹果箱附上一个简短的说明:“朋友,这批苹果个个带伤,但请您看好,这是冰雹打出的疤痕,是西北地区的苹果特有的标记。这种苹果,果肉紧实,味道甘甜,具有妙不可言的香味。”

很快,经销商们便收到了这种带伤的苹果,大家看着苹果难看的样子,半信半疑。可尝了一口,却发现口味非常独特、甘甜异常。

从此,人们更青睐西北苹果了,消费者甚至还向经销商提出建议,要求多进点这种带伤疤的苹果。

世间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寻找方法。俗话说:“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积极地开动脑筋,给自己的思维来场革命。山不转,水转;路不转,人转。

任何资源都有价值,关键是你的利用能力。豆浆稀了可以做成豆奶,稠了就把它做成豆腐,豆腐时间久了还可以做成可口的豆腐乳。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废人。转变思想废物就能变成宝了。 “穷则思变,变则通”,打破思维定式,人做不了的还可以借助工具做。

罗天以前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的皮鞋厂,只有十几个雇工。当皮鞋工厂一多起来,做皮鞋的技工便显得供不应求了。其他的工厂都出重资挽留住自己的工人,即使罗天提高工资,也难以把工人从其他工厂拉过来。没有工人,工厂将难以维持,这是最令罗天头疼的事了。他接了不少订单,但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交不上货,那么他将赔偿巨额的违约金。

罗天为此煞费脑筋。

他召集18家皮鞋工厂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坚信,3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协力,定能把问题解决。

罗天把缺少工人的难题告知大家,并宣布了那个动脑筋有奖的办法。

一个不起眼的小伙子举起了右手,在罗天应允后,他站起来发言:“罗天先生,没有工人,我们可以用机器来造皮鞋。”

罗天还未表态,底下就有人嘲讽说:“小伙子,用什么机器造鞋呀?你能给我们造台这样的机器吗?”

那小伙子听了,怯生生地坐回了原位。这时罗天走到了他的身旁,然后把他拉到了主席台上,朗声向大家宣布:“诸位,这小伙子说得很对,虽然他还造不出这种机器,但这个想法很重要,很有用处。只要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问题肯定会很快解决的。

“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把思维局限于一定的框架之中,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创新。现在,我宣布这个小伙子可获得500元奖金。”

通过4个多月的大量研究和实验,罗天的皮鞋工厂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经被机器取代了。

很多时候,因为没有突破视野的局限,“画地为牢”,人做不了的时候可以找机器做,当常规主义的思维扼杀了天才的想法时,我们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创造力,更不要说把普通的事情做得精彩,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非凡了。这就需要我们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革新自己的思维方式。

有一年,美国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电报电缆线因破损需要更换,这则小消息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一位不起眼的珠宝店老板却没有等闲视之,毅然买下了这根报废的电缆。

没有人知道小老板的企图,大家认为他一定是疯了。

他呢?关起店门,将那根电缆洗净、弄直,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金属段,然后装饰起来,作为纪念物出售。

大西洋底的电缆纪念物,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纪念品吗?

就这样他轻松地发迹了,他又买下欧仁皇后的一枚钻石。淡黄色的钻石闪烁着稀世的华彩。

人们不禁问:他是自己珍藏还是抬出更高的价位转手?

他不慌不忙地筹备了一个首饰展示会,观众当然是冲着皇后的钻石而来。

可想而知,梦想一睹皇后风采的参观者会怎样蜂拥着从世界各地接踵而至。

他毫不费力就赚了大笔的钱财。

他就是美国赫赫有名、享有“钻石之王”美誉的查尔斯·刘易斯·蒂梵尼,一个磨坊主的儿子。

大西洋的一根光缆在别人眼里也许只是断掉了的电缆,但被珠宝店老板包装以后,突出了它在大西洋底待上了一段时间而身价倍增,成了热销的纪念品,这就是思维革命的神奇效果。

善用发散思维:方法藏在角度里

一位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条活鱼,女儿走过来看妈妈杀鱼,妈妈看似无意地问女儿:“你想怎么吃?”

“煎着吃!”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

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

“油炸!”

“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

女儿想了想:“烧鱼汤。”

妈妈追问:“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

女儿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鱼片。”妈妈还要女儿继续想,这回,女儿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咸鱼、晒鱼干吃。”

妈妈首先夸奖女儿聪明,然后又提醒女儿:“一条鱼还可以有几种吃法,比如,鱼头烧汤、鱼身煎,或者一鱼三吃、四吃,是不是?”

女儿大受启发,心里暗想,原来方法还有这么多,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妈妈不经意间的一个问题把女儿思路的闸门打开了,也为女儿找到了学习的好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设想的展开型思考方法,向四方扩散,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甚至异想天开。发散思维可以使人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

一个简单的问题:四个角的桌面砍掉了一角还剩几个角?

有人说五个,正确;有人说四个,也正确;还有人说三个,也正确……方法藏在角度里,不同的砍法不同的答案:对角砍,3个;切边砍,4个;砍小角,5个……

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在观察一个事物时,往往通过联想与想象,将思路扩展开来。拓展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就常常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物与规律,从而提出多种新设想、新办法。因此,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发散性上。

在一次有许多中外学者参加的如何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上,日本一位创造力研究专家应邀出席了这次研讨活动。面对这些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仁,风度翩翩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曲别针(回形针),说道:“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能说出这些曲别针的更多种用途,看谁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

片刻,一些代表踊跃回答:“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夹稿件、讲义。”

“纽扣掉了,可以用曲别针临时钩起……”

七嘴八舌,大约说了十多种,其中较奇特的是把曲别针磨成鱼钩,引来一阵笑声。村上对大家在不长时间内讲出十多种曲别针用途,很是称道。

人们问:“村上您能讲多少种?”

村上一笑,伸出3个指头。

“30种?”村上摇头。

“300种?”村上点头。

村上紧了紧领带,扫视了一眼台下那些透着不信任的眼睛,用幻灯片映出了曲别针的用途……这时只见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

“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能说出3000种,甚至3万种!”

第二天上午11点,许国泰“揭榜应战”,走上了讲台,他拿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别针用途求解。原先不以为然的听众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昨天,大家和村上讲的用途可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钩、挂、别、联。要启发思路,使思维突破这种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简单的形式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 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10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根标线连接起来,形成一根信息标。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相分析,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许国泰从容地将信息反应场的坐标不停地组切交合。

通过两轴推出一系列曲别针在数学中的用途,如,曲别针分别做成1、2、3、4、5、6、7、8、9、0,再做成+-×÷的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运算出数量,就有1000万、10000万……在音乐上可创作曲谱;曲别针可做成英、俄、希腊等外文字母,用来进行拼读;曲别针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用曲别针做指南针;可以把曲别针串起来导电;曲别针是铁元素构成,铁与铜化合是青铜,铁与不同比例的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则是成千上万种……实际上,曲别针的用途,几乎近于无穷!他在台上讲着,台下一片寂静。与会的人们被“思维魔王”深深地吸引着。

许国泰先生用他的发散思维成功地为我们诠释了发散思维的魅力。从启蒙那天开始,社会、家庭和学校便开始向我们灌输这样的思想: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不要标新立异;这是规矩;那是白日做梦,等等。对于思维方法的培养,制定唯一的准则这一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如果对思维进行约束,则只能看到事物或现象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在思考问题时,我们也往往认为找到一个答案就万事大吉了,不愿意或根本想不到去寻找第二种,乃至更多的解决方案,因而难以产生大的突破。缺少发散思维,在理论上很难突破旧有的理论束缚,实现新的突破。发散思维,并不只是看到一个事物或事件的几个方面,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上,也是一种发散思维。

一个星期天,法国著名医生雷内克瓦带着女儿到公园玩。女儿要求爸爸跟她玩跷跷板,他答应了。玩了一会儿,医生觉得有点累,就将半边脸贴在跷跷板的一端,假装睡着了。女儿见父亲的样子,觉得十分开心。突然,医生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睁眼一看,原来是女儿用小木棒在敲跷跷板的另一端。这一现象,立即使他联想到自己在医疗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时医生听诊,采用的方式是将耳朵直接贴在患者有病部位,既不方便也不科学。

他想:既然敲跷跷板的一端,另一端就能清晰听到,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某样东西,使病人身体某个部位的声响让医生能够清楚地听见呢?

雷内克瓦用硬纸卷了一个长喇叭筒,大的一头靠在病人胸口,小的一端塞在自己耳朵里,结果听到的心音十分清楚。世界上的第一个听诊器就这样产生了。后来,他又用木料代替了硬纸做成了单耳式的木制听诊器,后人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现代广泛应用的双耳听诊器。

雷内克瓦通过一次偶然的发现——跷跷板传导声音,运用发散思维从而研制出听诊器改进了工作条件。工作中,主要的发散思维方法还有: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形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发散思维威力是很大的,创造者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格局,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工作中要及时运用,善于运用发散式思维。

逻辑思维——观瓶水之冰而知天下寒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