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伊辛巴耶娃还只是个不引人注目的丑小鸭,在雅典奥运一战,她以4米91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保持的4米90的世界纪录,不仅成为本届奥运会田径赛场上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人,也为开赛以来状态一直低迷的俄罗斯代表团赢得了一枚含金量较高的金牌。一日之间她享誉全球,在国际田联年度最佳颁奖晚会上,伊辛巴耶娃受到摩纳哥王子阿尔贝特的邀请,与之共跳晚会第一支舞;她还得到总统普京的接见,普京还对她说:“我非常享受你的比赛。”
现在,对于破不破纪录,人们最担心的都不是她的能力,而是她是否愿意。因为过去几年中,她每次参加比赛都有所保留,总是一厘米一厘米地突破。有人非议她这样做为的是每次都能赚到五万美元的破纪录奖金。但她说,我每次一厘米一厘米地破纪录,为的是积累次数,以超过布勃卡35次打破世界纪录的纪录。当时有这个想法是为了提高女子撑竿跳的知名度,现在你们看,大家更关注女子项目了。
的确,每一次伊辛巴耶娃打破世界纪录都会给人们带来快乐,这总比那些几十年都还没人破世界纪录好吧。就像美国跳远怪杰鲍勃·比蒙,他曾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以惊世骇俗的8.90米将世界纪录大幅提高,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一个21世纪的成绩,但比蒙此后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伊辛巴耶娃说:“我不想成为比蒙,他只给人们留下一次深刻的印象,人们很快就忘记了他,是因为他不能再次打破纪录,而我想长期地被人们记住。一厘米一厘米地打破世界纪录是最好的方式,这样我就总在人们的关注中。”
职场链接:
每次只高一厘米,这是一个最享受的境界。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次到顶,那么你便再也没有了缓步前进的空间。伊辛巴耶娃,每次只把成绩提高一厘米,轻松上阵,从而让自己的成绩稳步提高,始终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位置。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我们也是一样,只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终有到达成功的那一天。
纽约的一家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新的总裁就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散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一位员工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
原来,这位员工在大学刚毕业来到这家公司之后,就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有许多不足,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开始了自身能力的储备工作。虽然工作很繁忙,但他却每天坚持提高自己。作为一个销售部的普通员工,他看到公司的法国客户有很多,但自己不会法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译帮忙,有时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下来。因此,他早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同时,为了在和客户沟通时能把公司产品的技术特点介绍得更详细,他还向技术部和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这些准备都是需要时间的,他是如何解决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的呢?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只要每天记住10个法语单词,一年下来我就会3600多个单词了。同样,我只要每天学会一个技术方面的小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掌握大量的技术了。”
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伟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他们注重细节,每天懂得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前进一大步。对那些勇于开拓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后获得成功的人。
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原则,是成功的人生战略,无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还是对事业成功的追求都是如此。我们可以追求短期效应,但目光却应放得更长远些,不要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要让急功近利蒙住了我们智慧的双眼。
布留索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可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但绝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
人的身体之所以能够保持健康活泼,是因为人体内的血液时刻在更新。同样,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只有不断地从学习中吸收新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不断改进的方法。
每天进步一点点如果成为一种习惯,将会受益无穷。一名不断改进的员工,他的魄力、能力、工作态度及负责精神都将会为他带来巨大的收益。一个持续改进的老板,不但会感染自己的员工与他一同改进日常的工作,还能让自己的事业每天都有所发展。
一桶新鲜的水,如果放着不用,不久就会变臭;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老板和员工如果不时刻作出更新和改进,这个公司的经营也必定会逐渐衰退。一个积极的成功者,每天在工作之中都要求自己有所改变、有所进步。他们害怕退步,恐惧落后,因此,他们总是自强不息地力求让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有所进步。因为他们都明白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式的修炼。
奥运精神启示录: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个人,如果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住他最终的成功?
只要我去,就一定能拿金牌:磨炼自我,让自己不可替代
冠军档案:
刘春红
198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96年在烟台体校由柔道改练举重,1998年进入山东省举重队,2002年入选国家队。刘春红力量大、技术全面。2003年世锦赛包揽69公斤级3枚金牌,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金牌。
奥运纪实展播:
北京时间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刘春红以绝对优势夺得该项目的金牌,同时她还打破了该项目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的第13枚金牌。
刘春红是个竞赛型的选手,喜欢竞争激烈的比赛,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她的水平展现出来,比较有成就感。她不怕对手的挑战,如果对手再举起一把的话,她会再冲击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在2000年全国锦标赛上,15岁的刘春红战胜了当时国内女子69公斤级的“王牌”林伟宁,初尝冠军滋味;而后,看到林伟宁在悉尼奥运冠军领奖台上的无限风光,她暗下决心要参加奥运会。良好的身体素质加上聪慧的头脑,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刘春红几乎成了该级别所有新纪录的创造者。
在2001年全运会上,她一举打破了69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全国纪录。
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刘春红表现出色,上演“完美风暴”,以抓举115.5公斤、挺举148公斤、总成绩263.5公斤,3次打破纪录,并夺得金牌。
2003年11月19日,刘春红在温哥华世界举重锦标赛上缔造举坛神话,5次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得3枚金牌。
2004出征雅典之前,刘春红就说:“竞争虽然非常残酷,但我想只要我能去,就一定能拿金牌!”果然,8月19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刘春红易如反掌地连破世界纪录,在抓举项目上刷新了自己创造的120公斤的世界纪录,将成绩又提高了2.5公斤;接着在挺举中,刘春红又以153公斤的成绩再度打破自己保持的152.5公斤的世界纪录;在总成绩上,刘春红也以275.5公斤的成绩刷新了原来270公斤的世界纪录。
刘春红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观众为她的出色表现欢呼雀跃,现场解说员惊呼:“从未见过这么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的场面。”
出道短短几年时间,从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到震惊举坛的世界冠军,刘春红的成长速度令人惊讶。法新社在奥运会前曾专门撰文指出:“在中国女子举重选手中,最具有统治力的当数69公斤级选手刘春红,对这位年轻选手而言,破世界纪录似乎易如反掌。”
奥运会之后,当有人问刘春红打破世界纪录对她而言不是什么难事,特别轻松时,刘春红否认道:“不是,以前的世界纪录,从2002年开始就是我的,一直是我自己保持的,因为我有这个实力。但是如果想在比赛中把成绩再提高一点的话,就必须要打破这个世界纪录。”
展望北京奥运,刘春红说:“我希望创造奇迹,一方面中国代表团能够创造奇迹,金牌数超过雅典奥运会,坐上第一把交椅;另一方面,我希望我们中国女子举重队参赛的四个级别把金牌全部拿下!”
职场链接:
在女子举重69公斤级项目中,刘春红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成就完全来自于她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终于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冠军。
同样,在职场中,我们要想让自己不可替代,就必须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磨炼自己,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约翰·布勒就是抱着这样的工作理念,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约翰是在20岁时进入工厂的。工作一开始,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了一次全盘的了解。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
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活就要到哪里去。因为这项工作,约翰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因此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当了一年半的杂工之后,约翰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部门去工作。在不到五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又决定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
约翰的一位朋友杰克对约翰的举动十分不解,他问约翰:“你工作已经五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