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奥运精神
5538200000019

第19章 要做就做冠军 (1)

——刻苦磨炼,勤奋不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在运动员身上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每一枚奥运金牌的获得,都浸染着运动员的刻苦磨炼、勤奋努力。同样,职场人士要想获得成功,同样需要勤奋努力、踏踏实实的职业精神。成功没有捷径,只能靠刻苦努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永远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

把自己从“虾米”练成“筷子”:勤奋是通向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冠军档案:

高敏

1970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4岁开始学游泳,10岁进入四川省跳水队,14岁进入国家跳水队。从1986年到1992年,高敏在国内外的所有跳水比赛中所向无敌,共获得70多枚金牌、11项世界冠军。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在3年内连得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杯跳水赛和奥运会跳水冠军的女子跳水选手,人称“跳水皇后”。

奥运纪实展播:

1992年8月3日,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跳水决赛的现场又奏起了中国国歌,那枚3米跳板金牌为高敏的跳水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回顾自己的跳水历程时,高敏说:“跳水这个项目用‘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的确,跳水被称为“一秒钟的艺术”,为了在落下跳台的一秒钟里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高敏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经历了一系列的“魔鬼训练”。

进入省跳水队时,高敏只有10岁,但是她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高敏的身体素质和身材都比较好,脚尖却不直。脚尖直不直对一个跳水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刘继蓉教练把真正的“老虎凳”改造了一下,用它来矫正高敏脚尖不直的毛病。高敏能够理解教练的一片苦心,积极配合,即使疼痛难忍,她也咬牙坚持了下来。

1985年,高敏进入国家跳水队少年集训组,在这个集训组里,高敏的成绩并不出色。徐益明是这个集训组的总教练,刚开始他对高敏很不满意,对高敏说:“你的基本功太差,训练不动脑筋,比赛不会发挥,一上台就乱跳,光有一身劲有什么用!”高敏觉得徐教练批评得很对,所以她当天晚上就给自己定了几个规矩:不能只完成训练计划,要加上质量;训练时不再同人聊天,免得浪费时间;每天早起十分钟到训练场地,减少10分钟的准备活动时间,这样可以比别人多练20分钟,一年下来就能比别人多练7000多分钟。勤能补拙,高敏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终于在基本功方面赶上了其他队友,也让徐教练对这个勤奋的小姑娘刮目相看。

当时高敏最大的技术问题是入水。虽然她天生就会压水花,可她的入水线条很差,徐教练曾取笑她说向前入水像“S”,缩肩、挺腹;向后入水像“虾米”,是弯的。这样是拿不到冠军的,所以他要求高敏把自己从“虾米”练成一根“筷子”。于是,高敏每天早晨6点下水练入水动作。那段日子里,一个早晨练上百次入水,还是变不成“筷子”。高敏开始急躁了,可是越急躁技术越走样。徐教练很理解她的心情,特意给她找了一篇当时著名羽毛球运动员韩健的文章《我是怎么从失败的低谷中走出来的》。文章介绍了他在世界比赛中失利后,怎么调整自己的心理,并从中吸取经验,最后拿到世界冠军。看完文章,高敏理解到了世界冠军只能有一个,却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和目标,要实现这个梦想,光靠刻苦训练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技术。

为提高技术,高敏决定每天训练完后花30~60分钟看技术录像。王同祥教练和她一起观看洛加尼斯的技术录像,还为她耐心讲解。几天下来,高敏的技术就有了明显的提高,“虾米”终于变成了“筷子”!

1986年,高敏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世界游泳锦标赛的跳水金牌,由此在全国跳水界引起了轰动。不到一年的时间,高敏从全国倒数第一冲到了世界第一。执著又刻苦的高敏在世界体育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拿到冠军后,高敏依然坚持刻苦训练,依旧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她告诉王队长:“我要用超人的付出换取超人的成绩。”高敏用她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高敏时代”。

职场链接:

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高敏绝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其实,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

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这是古罗马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当时,士兵们全部聚集在他的周围。

当时,农业生产是受人尊敬的工作,罗马人被称为优秀的农业家。因为罗马人推崇勤劳的品质,才使整个国家逐渐变得强大。

然而,当财富日益丰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勤劳不再是最受推崇的美德时,国家开始走下坡路。有着崇高精神和灿烂文化的罗马帝国没落了。

一直以来,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顺序,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到达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的确,勤奋是通向美好人生的阶梯。它首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员工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企业生机和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勤奋地工作,就能获得必将属于你的成功。

几年前,某个著名的建筑工程公司下属的一个建筑队招聘来一个送饭工。这个送饭工跟其他的送饭工不一样,他在工人休息时缠着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工作,很快这个勤奋好学的人就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3周后,他当上了建筑队的计时员,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由于他对所有的建筑工作都非常熟悉,工人们遇到问题总喜欢问他。负责人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决定让这个勤恳又能干的人当他的助理。如今,昔日的送饭工已经是这个建筑工程公司的执行副总了。他依然专注于工作,从不参与任何纷争。

任何成功,都来自于勤奋者的努力,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勤奋工作,乐在职场,把工作视为乐趣,对工作勤勤恳恳的人,才有信心、兴趣和能力去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克服对工作的厌倦情绪,把工作做到极致,把事业推向巅峰。丘吉尔在二战期间每天工作16小时,成为卓越的领袖;英国前首相马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每天睡眠不超过5小时,她靠自己漫长的奋斗,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中国的汉武大帝、雍正皇帝为江山社稷废寝忘食,把办公处当寝宫,夜以继日,建立了汉武帝国和雍正王朝两代盛世王朝;巴甫洛夫常常从早到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埋头在实验室里搞实验,经常忘了吃饭,最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李嘉诚先生从小勤奋打拼,靠勤奋和机遇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帝国,富甲天下。这些典型的事例都说明,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强大执行力的源泉。

所以,正确认识你现在的工作,勤勤恳恳地去做,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伟大的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勤奋、富有奋斗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机会包含在勤奋中,正如未来的参天大树包含在大树的种子之中一样。做一件事,抵过说一百句话!做的事情越多,你就越接近成功!

奥运精神启示录:

任何成功,都来自于勤奋者的努力,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在职场上,成功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勤奋苦干才能有所收获。

身高1.5米的乒坛巨人:勤奋是弥补“先天不足”的灵丹妙药

冠军档案:

邓亚萍

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14次获得世界冠军;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奥运纪实展播:

1999年12月,邓亚萍荣获“世纪之星”中国最佳运动员的称号。当宛如飞龙的奖杯被高高举起时,我们不难想起那一枚枚用汗水铸就的闪亮金牌。

邓亚萍小时候因为个子很矮,被省乒乓球队以“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为由退回,这让邓亚萍深受打击,但她没有就此消沉,而是谨记爸爸的话:“先天不足后天补,只要有特长和扎实的基本功,何愁不会脱颖而出!”她开始了刻苦的训练。

当时,郑州市乒乓球队的条件十分艰苦,连一个固定的训练场地都没有。邓亚萍和她的队友们一开始在一间暂时不用的澡堂里练球,后来又转移到一个小学的礼堂,最后才搬到市体育场靶场二楼的训练房。夏天,训练房里的温度非常高,可队员们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挥汗如雨,连衣服都湿透了。冬天,室内十分寒冷,队员们的双手常常肿得像个面包,甚至开裂。

无论训练多么严格、条件多么艰苦,全队年纪最小、个头最矮的邓亚萍都咬牙坚持下来,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出色。训练房离邓亚萍的家不远,但她从不擅自回家,她那不服输的拼劲,让很多比她大的队员都自叹弗如。正是在这里,邓亚萍练出了“快、怪、狠”的战术,那就是正手球快、反手球怪、攻球狠,这成了她以后打球最突出的风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在全国“乒乓协杯”比赛上,邓亚萍战胜了当时的世界冠军戴丽丽,从而一战成名!河南省乒乓球队最终向邓亚萍敞开了大门。回想起3年来的辛苦训练,邓亚萍自信地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她更加刻苦了,拼命地练球,休息的时间被一缩再缩。

邓亚萍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在国际、国内各项大赛上所向披靡,并夺得了第六届亚洲杯乒乓球比赛的女子单打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依然保持着勤奋、刻苦的精神。

训练时,教练最常给邓亚萍的指示不是“要多练”,而是“要注意休息,别练过了”。邓亚萍的训练量要超过正常运动员很多。平时,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时晚上规定练到9时,她练到11时。一筐200多个训练用球,邓亚萍一天要打掉10多筐,练一组球的脚步移动,相当于跑一次400米,邓亚萍的一堂训练课,相当于跑一次1万米,这还没算上数千次的挥拍动作。有人做过统计,邓亚萍平均每天加练40分钟,一年就比别人多练40天。

练全台单面攻,她腿绑沙袋,面对两位男陪练左奔右突,一打就是两个小时。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般打来,她瞪大眼睛,一丝不苟地接球,一口气打1000多个。教练曾经做过统计,她一天要打1万多个球。邓亚萍每天练球,都要带两套衣服、鞋袜,湿了一套再换一套。她经常因为训练错过吃饭的时间,有时食堂会为她专设“晚灶”,很多时候她只能用方便面对付一下。

一次次的南征北战,邓亚萍捧回了一枚枚金牌,并又一次次地把目光投向更远的目标。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蝉联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的冠军。

邓亚萍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但我也深深懂得,要在比赛时打败对手,必须从一板一球做起。只有脚踏实地,抓牢今天,才能把握明天。”

1997年,邓亚萍从她所深爱着的国家乒乓球队退役了。这时,她已经将自己的名字刻遍了世界大赛的金杯,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虽然她的身高只有1.5米,但她却是乒坛的巨人。

职场链接:

一点一滴的积累,超人的付出,使邓亚萍的球艺和战术不断升华,于是,在身高上先天不足的她理所当然地站在了乒乓球运动的巅峰。可见,勤奋是一服能弥补“先天不足”的灵丹妙药。

在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人都或明显或隐藏地存在着各种缺陷:有的人严重缺钙,有的人严重贫血,有的人智商低下,有的人情商不高,有的人缺乏才能,有的人缺乏学习,等等,这些不足与缺陷,常常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

正因为如此,我们中间有许多人灰心了,他们忘记了勤能补拙的良方。他们有的人抱怨自己太笨,有的人埋怨自己记性太差,有的人甚至哀叹自己命运不济……这些千奇百怪的自卑,这些五花八门的自弃,往往就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地取代了勤奋。只有怨天尤人,没有勤奋努力,其结局当然只会是堕落,只会是失败。这些失败者,他们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没有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的笨拙与不足。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事实上,无论是健康的人,还是身残的人,只要勤奋,就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

杰恩是美国众多推销员中的一个,为了做好工作,他每天起得很早,花三个小时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尽管困难重重,他依旧在勤奋努力着。工作是他的一切,他以此为生,也以此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