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80300000001

第1章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蕴含的核心价值分析

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孙力

中国梦包蕴了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它把社会主义的追求接活在中华民族腾飞的百年梦想中,因此而采撷所有的民族正能量,打造当今时代的、民族腾飞版的社会主义。认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爱国”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核心价值观的每一要素都要在这一“寻梦”和“圆梦”的进程中接民族国家的地气,都要立足中国国情,打造与中国梦相契合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民族特色的辩证统一。

中国梦的历史逻辑与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书俊

一、正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全面把握中国梦与我的梦的辩证关系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团体和组织来说,都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而作为主体,每个主体又各自具有自己的梦。所以,中国梦与我的梦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这样说,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没有中国梦,我的梦就不可能实现;而缺少每个个体的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一句空话。

三、践行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中国梦是现实的行动,而不只是一个梦。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场伟大的实践活动,是中国每一个我的梦的基础和保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紧紧围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努力工作,践行中国梦。

从治国理政新创造到决胜阶段新理念

——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玉华

一、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原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覆盖人群要全面。

2.指建设目标要全面。

3.指建设布局要全面,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观。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人的发展要全面,要求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更加关注并努力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现阶段的高度统一。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内涵

1.改革总目标要全面,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2.改革覆盖领域要全面。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依法治国目标要全面。

2.依法治国工作布局要全面。

3.依法治国过程要全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

治党内容要全面。这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组织上解决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作风上解决四风问题,廉政建设上解决打老虎苍蝇问题,并解决制度建党的问题。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一)创新发展

(二)协调发展

(三)绿色发展

(四)开放发展

(五)共享发展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事关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总方略的新创造。“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新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融入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与中国梦具有内在一致性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周毅

一、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历史主体,实现中国梦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来认识和对待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思想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二、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力量。

三、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价值主体,实现中国梦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价值活动的评价主体以及价值成果的共享主体来认识和对待。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焦连志

一、中国梦的多维内涵与立体架构

中国梦具有文化、价值等多维度的丰富内涵。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精神灵魂。纵观近代国家、民族的兴衰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民族的崛起不光依赖于经济与军事实力,其背后的关键支撑因素还在于文化的崛起。中国梦不仅仅只关注经济、社会生活层面的发展,更体现了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强烈追求。

二、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逻辑联系

回顾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凝聚了近代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国梦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对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做出的科学阐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贡献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继文

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1.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创新,主要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毛泽东所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2.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方面的创新,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创新,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和群众,指导实践,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

二、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就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

三、在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上形成了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理论的创新,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目标、战略步骤和途径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新的观点,使改革开放有了新的思想武器。

四、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从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实事求是,就是探索规律和把握规律,增强行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是改革开放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改革开放就是遵照这样的思想路线进行的。

共享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中共中央编译局王瑾党

一、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

(一)收入差距扩大

(二)城乡二元分割仍旧存在

(三)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拉大

二、共享是发展的目的,更是发展的动力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阻碍经济发展

(二)影响社会进步

(三)影响党和政府的合法性

三、探索新的共享路径

(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

(二)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缓解贫富分化

(三)统筹城乡发展

(四)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中国梦的逻辑维度

武警政治学院党建工作系郑敏

一、历史积淀:民族复兴的文化基因

二、现实场域:实事求是的问题意识

三、价值向度:凝心聚力的精神旗帜

四、主体维度:最大公约数的命运相连

五、全球指向:人类文明的重叠共识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路径的哲学分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所李梅敬

一、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路径具有一致性的可能性分析

(一)中国梦:一种高度的价值自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秩序梦的彰显

(三)中国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中国梦为中国社会发展确立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品格,给予整个国家民族以目标定位。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证

二、理论路径:存在—思维—行为三层面的深入发展

(一)前提:存在层面的外在需要

(二)过程:思维层面的内在素质

(三)目的:行为层面的自觉活动

三、实践路径:弘扬起来,渗透进去,传播出去

(一)弘扬渗透传播需要关注软硬环境

(二)弘扬渗透传播需要亲民式的话语形式

(三)弘扬渗透传播要相信群众的自我教育能力

国外学术界对中国梦的研究:主要观点、偏见及启示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爱武

一、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梦的主要观点

(一)对中国梦概念的认同

(二)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

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芬·欧伦斯主要从社会层面分析了中国梦的内涵,认为中国梦指的是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一个更加富裕的社会,一个更加清洁的社会——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国家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创办各类企业等等。对中国长期关注的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则强调,中国梦追求的终极目标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一种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

(三)对中国梦意义的肯定

对于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一些国外学者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一方面,他们认为,对正处于高速发展,而改革又到了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需要一种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的理念来统领整个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学者们也认为,中国梦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

(四)对中国梦与美国梦关系的阐释

客观而言,基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条件而形成的中国梦和美国梦,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拥有属于各自的内涵。要理解中国梦与美国梦,必须联系这两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当然,对于在同一个时代能够共存的中国梦和美国梦而言,两者也必然存在某些相通之处。

二、国外学者对中国梦的误解与偏见

(一)片面地认为中国梦不过是一个宣传口号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内容上来看,中国梦这个概念非常模糊和空洞,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内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事实上它就是一个宣传口号,并不能成为人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二)错误地将中国梦看成是一个新的威胁

虽然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梦更像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涵,但他们依然认为,中国梦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西方世界的威胁。

(三)简单地将中国梦等同于“宪政梦”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世界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向非西方世界输出其民主模式的可能性,把中国梦打造成宪政梦,自然被西方世界认为是不能放过的一个重要机会。

三、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梦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热议,有助于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了解,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又容易造成人们对中国梦的误解。

(一)过分强调中国梦概念的现实针对性

(二)简单地将中国梦与美国梦对立起来或等同起来

(三)脱离中国实际,仅仅从自己的视角和立场出发理解中国梦

四、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梦这个故事

(一)避免把中国梦庸俗化。

(二)进一步明确中国梦的内涵。

(三)讲清楚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强调中国梦,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中国梦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