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阶段与城市空间生产的资审理论分析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耦合与错位的资本循环分析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耦合的资本循环分析
由于资本投入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工业化通过进一步吸引和接收农村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错位的资本循环分析
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工业化并没有相应跟进,从而导致了超前城市化现象。与此同时,在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进一步提高,城市空间进一步膨胀,其城市产业经历了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使得其产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错位现象便凸现出来。
二、过度金融房地产化与城市化问题成为全球性现象
(一)资本投机与经济的金融房地产化
根据大卫·哈维的三级资本循环理论,由于在第一级资本循环之内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产生了产品过剩、资本闲置以及劳动力剩余等状况,资本投入到第二级循环更为有利可图。资本主义通过占有土地和空间,不动产的“动产化”倾向,在资本主义中处于中心地位。
以房地产为支撑的房地产金融,在美国20世纪最后十年和21世纪最早十年得到长足的发展,导致金融资本与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与实体经济脱钩,社会投机盛行,并形成了权贵资本主义。
(二)加速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张成为全球性现象
资本投机、经济金融房地产业化与加速城市化两者存在直接关系,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加速城市化与发达国家城市空间进一步膨胀的动力,也促使原本加速城市化的动力由工业转换到金融与建筑房地产业上来。它反映在发展中国家是城市过度发展,城市化质量不高;而在发达国家而表现为城市空间过度扩张,构成了城市蔓延。
三、如何跨越资本循环与城市化的“卡夫丁峡谷”
资本能否从第一级循环或第二级循环进入第三级循环,决定着科技创新能力,也决定着城市化是否存在超前现象,这是“卡夫丁峡谷”,如何跨越它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世界性难题。
跨越资本循环与城市化问题的“卡夫丁峡谷”,要采用法律与政策鼓励更多的资本进入第三级循环,不断缩小创新与城市化水平线之间的差距,防止超前城市化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
第二节 我国城市空间生产的政治属性与资审逻辑
一、中国人的群居化偏好与古代城市的政治属性
我国国民文化与精神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国人天然具有集群的倾向,对城市有着自然的倾向。
古代城市代表着政治权力与地位,居住于城市代表着具有较高的社会阶层,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空间生产的政治属性与资本逻辑
政治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是我国当前城市空间生产的推动力与突出特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工作原则和以逐利为目的资本两者结合的条件下,我国城市空间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张。
在虚拟化经济与投机之中,政府与资本同时发现,通过销售城市空间,可以获得高于制造业的利润。中央政府通过财税政策,地方政府以土地为媒介,资本的代表——开发商以房地产为途径,共同对城市空间进行开发。
第三节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形成机理
一、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经济成因
(一)“二元化”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二元化”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空间扩张具有重要影响。所谓“二元化”经济增长方式是产业结构升级并不是来源于内部利润积累、经济增长与地区要素禀赋利用存在差距,因而相对地区居民来讲,产业结构的外生性较为明显、结构性失衡较为严重。
制造业为主、出口导向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导致的产业同构化是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经济成因。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但没有削减我国原有的二元化经济增长模式,反而强化了原有的二元化特征,并且形成自我累积因果循环效应。
(二)经济房地产业化与外生服务业化
由于货币超发导致相关资产估值急剧膨胀,以房地产为支点的金融、保险与租赁业急剧增长,使得第三产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以超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发展。经济的房地产化促进了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和蔓延,城市周边空间不断地以房地产开发的形式卷入到城市空间之中。
在我国三大都市圈之中,首位城市服务业比重较高并不表明其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外向型与服务业比重较高在一定程度表明城市产业结构不能像一个大国那样具备完整与合理的产业结构。
城市经济房地产化与服务业外生化在我国三大都市圈的首位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表现得特别明显。
二、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制度成因
(一)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体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城市空间扩张利益主体的形成源于单一制政体之下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和分权化体制发展。
为调动地方政府建设经济积极性,实行了分权化与市场化改革、中央权力下放、推行分税制改革以及土地有偿制度。这些都在不断促成地方政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主体。
(二)土地制度
以土地征用和收入为利益基点推动的工业化与快速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较为引人瞩目的现象。
在城市土地法规与政策的限制下,城市通过扩大外围的方法远比整理原有的内部空间的成本要低,也较为简易,所以许多城市的外围空间不断地扩张。
(三)税收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实行分税制,中央与地方依据事权划分税种及其收入。地方为改变入不敷出的状况寻找财政收入源泉的办法还是通过征收土地来解决。地方政府通过转让土地和开发住宅房地产,提高城市财政收入。
(四)户籍制度
我国实行大中城市严格控制人口的政策。外来务工人员户籍迁入务工城市较为困难。流动人口的存在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拥有空间位移能力,也为城市空间的跳跃式开发提供了条件。
(五)城市规划制度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尚没有形成刚性约束。其次,我国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度比较低。使得城市空间刚性过强,在未来发展遇到问题只能通过扩大或到城市外围寻找空间进行解决。
三、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的途径与形式
(一)城市建成区
建设新城、围绕着中心城区进行“摊大饼”式城市空间扩张和增加现有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是目前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建成区扩张的主要状况。
(二)各种功能开发区、大学城与城市新区
我国各种各样功能的开发区是城市空间蔓延的途径与表现。对城市空间具有较大的影响的城市大型项目建设还有大学城与城市新区建设。
(三)房地产
对住宅与商业房地产的开发构成城市空间扩张与蔓延的重要因素。
(四)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我国城市空间蔓延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