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CCTV中国记忆 破解曹操墓千古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78000000001

第1章 破解曹操墓千古之谜(1)

从2006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010年6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遗产,关爱文化遗产。主会场设在苏州,由国家文物局主持,于2010年6月9日至10日,揭晓了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南西高穴的曹操高陵遗址已经名列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榜单之中,这也是我们将要介绍的重点内容。

我们将请有关专家为大家解读曹操,解读1800年前的曹操和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我们也将谈到吴国和蜀国,谈到三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会说到吴国和蜀国的帝王死后陵墓的规则、建制,总而言之,力求为大家展示出一幅三国文化的历史画卷。

古墓迷踪

这里是安阳西高穴村,所在的位置是东经114度16分,北纬36度14分,这个位置就是二号墓墓道入口。在墓道口两侧有两组磬形遗迹坑。

整个陵园的面积是八千多平方米,陵园内有二号墓和一号墓,这两个墓都是坐西向东的。

在陵园周围,也有一些其他遗迹出现的迹象。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河南安阳西高穴村发现的那个东汉大墓是曹操的陵墓。

因为里面发现了八块刻着曹操封号“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墓中有一些随葬品是曹操的生前用品,另外,墓中发现了一具60岁左右的男性骨骸,被认为是曹操的遗骸。

在此之前,曹操这位在历史上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军事家、政治家、大诗人,他的陵墓的确切地点是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谜团。

这座墓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2005年除夕,村委会发现一处地面被人用炸药炸开一个大洞。

根据警方侦查的结果,这里是一个墓葬,在这里爆破是为了盗墓,警方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魏武王常所用”

从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琳琅满目,有一些陪葬器,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铭牌。在墓葬一开始发掘的时候,有一个小牌特别引人注目,牌子的内容是“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

这个牌子不大,但很有特点,像圭形,上面有铜环,背后还有一条铜链。

这块牌子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上面有“魏武王”,给了我们很重要的线索。有了带文字的东西,又有了遗迹,还有文献记载,就有了非常充分的证据。

这个牌子有着非常传奇的色彩,它并不是直接从墓里面出来的,而是从盗墓分子手里追缴过来的。

在二号墓的墓室当中,还出土了铠甲片和陶器的残片。在前室出土了“挌虎大戟”、“挌虎短矛”,刻着“魏武王”的一共是9块。

王侯大墓判断之谜

2008年12月1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潘伟斌带领他的考古队进驻墓地,正式开始发掘工作,经过近百天辛苦细致的发掘,2009年3月14日,一号墓、二号墓整体形状初步展现在世人面前:两座墓穴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均坐西朝东,一号墓平面为刀把型,二号墓平面为甲字形,主要由斜坡墓道、前后室和4个侧室构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

这座大墓,当时发现的时候,考古队员就初步判断,它应该是东汉时期的一座王侯级的大墓。

所依据的是在发掘这个墓之前,已经发掘的汉代诸侯王墓。

站在墓的前室可以发现,这个墓葬分前后室,每个室有南北两个侧室,从主室上面看,陵墓顶非常高,从地上到墓顶达到6.4米到6.5米,给人的感觉,他享受的是四室两厅待遇。这个墓顶是四角攒尖顶,是大青石铺地,这在同时代的其他级别很高的墓葬中都很少见到。

这也是曹操高陵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

陵墓选址之疑

曹操为什么把自己的陵墓选择在这个地方?

在西高穴村东边有一个叫西门豹祠的地方,再往东有邺城遗址,邺城就是魏国的首都,在首都西边大约30千米左右的地方就是当时的郊区。

为什么选择这儿呢?一是这里是都城的旁边,古代的皇帝都喜欢死后埋在城旁边;第二,要埋在高的地方,这个地方叫西高穴,比都城的地势要高。

王立群教授认为,帝王陵、王侯陵确实就埋在它的国都附近,曹操这个陵的选址,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很明确。

不棺不椁之谜

当人们看到二号墓中没有发现棺椁,又有人提出了疑问:知道曹操提倡薄葬,但是肯定不能不棺不椁,为什么会这样呢?

刘庆柱认为:这是六居室,前头有一个前室,两个侧室放东西,后室一个主室和两个侧室都是放棺材的,后室两个侧室一南一北。主人应该在后室的主室这里,因为他的级别越高,棺材修得越好,棺材是不是木头的不知道,至少没有见到,但是相对的葬具因为是石头的,被砸碎的砸碎,取走的取走了。

还有人提出了问题:这座大墓的考古价值和对史学的研究究竟有什么意义?

王立群回答道: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我们了解曹操,对每一位读者众心中曹操的形象,可以做一定程度的修整。

我们通过这个墓就可以看出来,曹操是提倡薄葬的,而且我们从墓中现在知道的情况来看,他确实也是采用了薄葬的形式,上面不封不树,里面用的陶器都很俭朴,都是素陶没有彩陶,从石牌上看,那些随葬品都是常用的。

这样看出来曹操这个人第一,生活比较俭朴,第二,言行一致。

残缺头骨之谜

在曹操墓二号墓的墓道口东北角的位置,有一个长方形的遗迹坑,这就是一号坑。一号方坑是我们二号墓两侧方形坑最大的一个。

就在这个位置,曾经让潘伟斌队长第一次激动不已,准确说是,他发现了头骨。

在墓葬里,我们发掘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在墓葬里出土的人骨是格外值得关注的,它直接牵涉到墓葬的主人是谁。

但是曹操的头盖骨只有后脑勺和顶骨,前面都没有了。

此外,但凡写着“魏武王”的都被砸断了。所以,不但是盗墓,有毁墓的迹象。

定都邺城之谜

三国时期,可以说诸侯纷争,烽烟四起,曹操东征西杀,南征北战一辈子,从20岁举孝廉,步入仕途,到66岁去世,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公元211年7月,曹操率军西征,最终打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建了魏国的基础。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把他的国都设在邺城?

邺城本来是袁绍的政治中心,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打败袁绍,就把自己的大本营放在那里,后来换了汉献帝,又册封曹操,就把邺城作为他的王都。

另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战略位置很重要,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木墨行清之谜

从曹操高陵中所出土的文物看,很多都是素陶,而且人们有一个发现,就是大都和生活起居有关系,还有一些很有意思,比如说有井、灶、猪圈,上面还有厕所。

这些东西都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器物。

有一个石牌让人觉得特别生动和有趣——木墨行清。那么,木墨行清到底代表什么含义呢?

行清就是厕所,便器的意思,木墨是什么意思还不太清楚,特别是木墨行清能不能放在一起解读,还是拆开来解读?也没有定论。

另外还有一个牌子,上面也有木墨两个字。木墨,如果把这两个牌子放到一起解读的话,给人感觉就是木墨是一种材质。

那么,我们为什么在曹操高陵当中发现如此多的这一类器物呢?

汉代的时候是小农经济,家庭观念很强,我们发现有合葬墓,还有家庭合葬墓,出土的这些东西反映了他生前使用的一些器物,或者他向往的一些东西,所以有井啊等等,整个生活图景都可以在墓中反映出来。所以,在这里看到的每一件物品都不是冰冷的,应该说是还原了一个历史。

文武双全的标志

在这次考古中,发现了很多很有特点的东西,比如有兵器出现,有铠甲出现,表明墓主人和军事有很大关系。

除了兵器以外,在前室里面还发现了出行仪仗,还有车,同时出土了书案、砚台,还有一些棋子。

这反映了曹操的多个层面,既是一位叱咤疆场的军事家,也是登高必赋的文学家。最有意思的是出土了古琴,原来的东西已经腐烂了,可以看见琴面的模型。

可惜的是,由于盗墓贼在盗洞的时候,把书案的一部分给破坏掉了,所以现在只能看到非常清晰的上半部。从这里也能看出曹操深厚的文人情结。

一般而言,武将不需要古琴,不需要砚台,文人不需要挌虎大刀、挌虎大戟,但是曹操全有,确实说明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很特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