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物——见证了古陶发展呈“三级跳”的渐进历程
1959年因修铁路,在大汶口发现了一个距今大约7000年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遗址,后被定名为大汶口遗址。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红色陶器和陶片,是用当地所出产的细腻赤色泥土制成的。经考证,尽管以后中国出现了不胜枚举的精美陶瓷,五彩瑰丽,但这一切都缘起于这些朴素的、尚印有我们先人指纹的泥质红陶和夹沙红赭陶。
彩陶文明——“母亲河”孕育的辉煌
在甘肃的马家窑,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不仅为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用之不尽的陶泥,也为今人留下了特立独行的马家窑彩陶文明。半山类型彩陶出现于公元前2500年至2300年间,是马家窑彩陶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体现出工艺设计已相当成熟。续半山类型发展,马场类型的彩陶是黄河彩陶文明中最绚烂的一章。无论是发现数量、器型之多,还是图案之复杂、色彩之绚丽,都可谓登峰造极。
红山文化——中国陶文明呈多元发展的再一力证
红山文化处于北方原始文化的高峰期,当时的手工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制陶工匠们不仅能在夹砂陶器上刻画出“之”字和更多的几何图纹,并已开始了寓创作于娱乐、游戏。
“一脉相承”与“花开并蒂”
几乎和龙山文化同一时期,在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另一支重要文化——良渚文化中同样出现了黑陶。这说明:在当时的华夏大地上,古老的陶文明不仅早已是遍地开花,而且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浩如烟海中国典籍中,中华文明一向被形容为“上下五千年”,可仅存的文字记载却只能够将中国文明史上溯到4000年前。但是,随着古陶器的不断被发现,它好比一把开启文明的钥匙,将我们的视线从现代的车水马龙带向更遥远的时代;它作为历史的见证,无声但清晰地向今人表白着祖先闪光的生活智慧和中华历史的沧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