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蹲在洋车上(经典悦读)
55362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河畔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与父亲也始终疏远,唯与祖父亲近,在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下,她从小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读中学时,祖父去世,萧红十分悲痛,对家庭也没有了感情和留恋。中学毕业后,她逃离了父亲和家庭的牢笼,也从此开始了辗转各地的颠沛流离与坎坷苦难。

流落哈尔滨时,萧红认识了青年作家萧军,互相爱慕,在萧军的影响下,萧红开始了文学创作,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1934年,萧红先后辗转到上海,见到了她最为敬仰的鲁迅,在鲁迅的指导和帮助下,她创作和发表了许多小说、诗歌和散文。“七七事变”爆发后,萧红从上海辗转到武汉,次年1月,她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2月下旬又随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去了西安。1940年春,萧红来到香港,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创作,写出了她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一生孤独漂泊、遭遇坎坷,却始终憧憬追求着心中的爱和温暖,孜孜不倦、一笔一画地书写着她挚爱的人与土地。她的小说语言直率而自然,抒情色彩浓烈,形成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她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茅盾在为《呼兰河传》所作的序言中评价“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一写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文学评论家夏志清称萧红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本书从萧红作品中精选了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篇目,尽量保留作品原貌,但因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大都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部分词语、标点的用法已发生变化,为避免引起读者误解,对少量文字和标点按照现代汉语规范略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