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人穆格发说:“良好的形象是美丽生活的代言人,是我们走向更高阶梯的扶手,是进入爱的神圣殿堂的敲门砖。”
形象是提升个人品牌的潜在资本,因此,在塑造个人品牌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形象资本来扬长避短,塑造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全新形象,塑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外秀内美的现代形象。
这是一两分钟决定命运的世界
个人品牌要从第一印象开始,在生活和工作当中,让自己以轻松、简单的方式,发挥自我风格与整体形象。如果你想让自己形成个人品牌,就让自己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开启通向成功之门。
1.第一印象犹如童贞
我们常听人讲:“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的人。”这就是第一印象。这所谓“一看”,无非只有几秒钟时间。第一印象在建立个人品牌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别忘记第一印象的作用。
在心理学上,第一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无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大部分人依赖于第一印象的信息,这种第一印象的形成对于日后的影响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第一印象就是效率,是经济效益。它比第二印象、第三印象和日后的了解更重要。第一印象是决定人们是否能继续交往的关键。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的第一印象的形成是非常短暂的,有人认为是在见面的前40秒钟形成的,有人甚至认为只有两秒钟。在现实生活中,有时这几秒钟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化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好的第一印象的人。
人与人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友情,能否建立信任与合作,能否相互之间产生影响力,第一关就在于初次见面,必须好好表现才有下一次机会。
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无法重来,不可能因身体不适、情绪欠佳而宣布改期。所以,有人打趣地说:第一印象犹如童贞,一旦失去,便永不再来。
威廉·罗克森在加拿大某移民律师行工作,1998年被委派回国寻找合作伙伴。经人介绍,他与中国某部下属的李总首次相会。威廉·罗克森被引进李总的办公室,看见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后打电话。他穿着灰棕色的、人造纤维的格子西服,一条花亮的领带露在他V形口的毛衣外面,鼻子里的黑毛像茂盛的亚热带草丛,毫无顾忌地伸出鼻孔,他张口讲话时,一口黑黄的牙齿暴露无遗。电话中,他大声地训斥着对方,然后,毫不客气地猛然摔下电话。
“噢!上帝啊,这就是公司的老总?”威廉·罗克森心中不免非常失望。李总与威廉·罗克森象征性地握了握手。“冷酷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死鱼式的握手。”威廉·罗克森心中的失望又增加了一分。李总邀请威廉·罗克森共进午餐,在座的还有威廉·罗克森的那位身材略胖的同事以及李总的两位副手。就餐时话题无意间进入饮食与肥胖的关系,李总旁若无人地指责胖人没有节制的饮食。威廉·罗克森的胖同事低头不语,敏感的威廉·罗克森举杯转移话题:“好酒,中国的红酒比加拿大的冰酒还有味道。”李总喝完了酒,再度拾起肥胖的话题,强烈地攻击胖人之所以胖是由于懒惰。
最终,他们之间没有结成商业同盟。威廉·罗克森谈到这段经历时说:“他留给我一个永不可磨灭的可怕的恶劣印象。从我一进门的瞬间,他那张冷酷不带微笑的脸和那双死鱼般的手,无不在告诉我这是一个冷酷的、没有修养的人。在餐桌上的表现,更进一步证明了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不但没有修养,简直是没有教养,不懂得一点点为人的基本礼貌。我无法想像与这种人合作经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更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可以坐在公司老总的位置上?他早就应该在大浪淘沙中被时代淘汰。”
第一印象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尤其对于一个有着个人品牌影响力的人来说更为重要。案例中的李总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太差,导致他丢失了一个商业同盟,同样也失去了一次建立个人品牌的机会。这只是个小小的缩影,如果是一个有品牌影响力的人,那后果是不堪设想。
同时,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把在首次相见中打开个人品牌大门的钥匙。
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生活会为我们敞开机遇的大门。硕士研究生还未毕业的多丽丝在一次学术会议中遇到了加拿大某咨询公司老总,多丽丝那高度职业化的自我展示能力和流利的英语,使这位政治家出身的来自蒙特利尔的公司老总,当场拍板雇用了多丽丝,而且还付给多丽丝博士生待遇的工资。20世纪90年代初,在经济大萧条的北美,多丽丝运用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的金钥匙,打开了在北美的事业大门。
糟糕的第一印象能够让千辛万苦的努力化为幻影。投资商黎先生与潜在的项目合伙人赵先生在北京相见。黎先生在与赵先生见面20分钟后,就做出了不给赵先生投资的决定。黎先生形容赵先生:“他的外表一看就让人知道他没有他所吹嘘的那种商业经验,首次见面连西装都不穿,他无法让我相信这个项目的前景是那么宏伟。”而赵先生对黎先生的印象却是另一种评价:“他一看就是个精明的、有城府的成功商人,他做这件事,我就充满信心,我们一定能成功。从头到尾20分钟,他没说几句话,就明白了我项目的全部内容。”遗憾的是,赵先生至今还在为自己的项目寻找投资人。
心理学家发现,当我们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们立刻靠直觉给你进行至少十条总结:你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社会背景、你的精明老练度、你的可信度、婚姻与否、家庭出身背景、成功的可能性、年龄、艺术修养、健康状态,等等。
所以,你想形成个人品牌的人,必须给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良好的教养很重要
现代社会人人都在推销自己,建立个人品牌,那么形象便是个人的商标。要想成功地推销自己、影响别人,就要把自己包装成品牌,必须拥有良好的教养。
吴坤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小伙子人长得帅,文雅得体,再加上一身笔挺的西服,更衬得他成熟、有档次。无论是多么棘手的业务,只要他一出面,就能马上成功。
吴坤刚来公司时和一般人一样都是从普通的业务员做起,每天出入于写字楼和高档宾馆做业务,几个月下来却一件业务也没有做成。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是自身教养加形象问题影响了他业务的开展。
吴坤应聘到公司时,公司统一发了一套西服,但需交服装押金300元,他刚毕业,这是第一份工作,手头比较紧张,而且他嫌西服过于正式,干脆就不穿西服。吴坤平时喜欢穿休闲装,他觉得,一个男人穿着讲究的西服,却骑着一辆自行车,简直不伦不类,所以,上门谈业务时,他没有按公司的要求,而是一如既往的一身休闲装,同时,也不太在乎客户的感觉,说话大大咧咧,行为举止显得十分不雅。
一天,当吴坤敲开一家客户的门时,女主人在门缝里对他说:“你来晚了,他带着孩子到河边去了,你到那里去找他吧。”吴坤一听,就显得特别不高兴,这种情绪马上反映在脸上,他刚想发挥口才,但门已关上了。
当吴坤扫兴地走下台阶时,一个女孩儿冲他打招呼:“嗨,能陪我打一会儿网球吗?”
反正业务也吹了,有漂亮女孩儿陪也好解闷。吴坤与女孩儿打了三局,女孩对他的球技非常欣赏。谈话中,吴坤告诉她自己是某公司的业务员,运气不好,一直未能说服客户。
女孩儿问刘天:“你平时也是这副表情,也穿休闲装与客户谈业务吗?”他点点头。女孩儿背起球拍对吴坤说:“只有在网球场上我才理你,如果你是这样的脸色、行为举止和这身打扮到我家谈业务,我才不会理你!”
真是这样的吗?第二天,吴坤换上一套西服,礼貌地再次敲响客户的门。这次还真的成功了,简直不可思议!从此他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装束,业务进展很快,一年后当上了部门经理。
吴坤做业务,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首先要影响别人,只有用自身的教养和形象打动他人、影响他人,才能成功地形成自己的品牌。一前一后,两相对比,我们发现教养和形象,对个人影响力的作用是巨大的,有好的教养和形象别人就认可你、接纳你,也愿意与你合作,相反别人是不敢接近你的,又何谈建立自己的品牌呢?所以建立个人品牌,千万不能忽略形象问题。
教养和形象,并不是一句话、一个简单的穿衣和外表长相的概念,而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在流动中的展示。教养形象的内容包含得很丰富,它包括你的穿着、言行、举止、修养、生活方式、知识层次、家庭出身、你住在哪里、开什么车、和什么人交朋友等,它们清楚地为你下定义:你的社会位置、你如何生活、你是否有发展前途……教养形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为我们形成个人品牌提供了很大的回旋空间。
对于那些并不缺乏雄心抱负的人,他们不再需要励志和更多的鼓励,他们只需要按照成功的原则去操作。建立个人品牌的概念从另一个角度为成功者的游戏提供了必胜的规则。
3.做个让人一见难忘的人
有些人不论讲到什么事都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这种自以为是评论家的人和具有辩才的雄辩家大不相同,其鼓噪的言辞,不但产生不了效果,还令人生厌。
有品牌效应的人说话的要领并不在于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及华丽的词藻把对方迷得团团转,或是运用高深的哲学理论,让自己的品牌效应影响别人。说话的真意在于将告知的讯息正确地传达至对方的内心,以有组织的理论使对方受正确的影响。
为了增加自己的交际范围而进行的谈话,与谈论道理有所不同:它必须要具有休闲与幽默的特质。只是,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之下,很少人是富有幽默感的。
让别人感到有趣、说话的内容值得一听、很高明地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和他人唱反调、在分手的时候总是留下一点让人回味的情趣,具备了这些技巧,就能引起人想要继续与之交往的念头。
如今并不是“沉默是金”的时代,在这个凡事都讲求快速的社会,想以沉默来让大家了解你的影响力,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一切就已经结束了,留给大家的误解也就没有澄清的机会。
因此,有个人品牌效应的人必须借着言辞来表达自己,不擅言辞的人虽然可以用沉默来避免暴露自己的缺点,但他只要一开口马上就会露出破绽,要培养说话技巧就是这个道理。
说话的技巧理论上有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前者是由各个具体的事态,导论出重点与法则;后者则是由理论来说明特殊的事态。
要采用前者,就必须具备很充足的事例,资料与数据必须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后者则需要广泛地了解各种理论,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在恰当的例子上。
说话技巧的应用,是为了要让对方了解自己内心的本意,为了更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偶尔也可以利用“极端的事例”来影响对方。
例如,某人因为不受上司的赏识而打算辞职。一般人大概都会劝他打消这个念头或是予以安慰,但往往还是不能改变他的心意。如果你是个有影响力的人,你这个时候倒不妨用一些极端的例子来挫挫他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