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品牌定位还需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险。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锲而不舍,孜孜以求,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才能成就大事业。
一言以蔽之,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了自己最大的能量。那你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建立你自己的个人品牌,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
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戴维·巴尔德摩说:“如果你要预测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否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那么我认为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能否乐在其中。”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药理学家吉尔曼这样说:“回想我的经历,我最想告诉孩子的是,你要做什么事情必须首先喜欢它,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感到快乐,这样的事情才值得去做。”
当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科学家,更不可能人人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追求卓越和成功。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卓越和成功的呢?成功者只占少数,大多数人是平凡者,我们是否可这样认为:工作不是人们的兴趣,或者人们只是为生存而无奈地重复着每天一样的工作?反之,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着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十分感兴趣的,那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美国赫门米勒家具公司的总裁赛蒙曾经说过:“为什么工作不能够是我们生命中美好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把工作看成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未能珍惜和赞美它?为什么工作不能够是人们终其一生发展道德与价值观、表现人文关怀与艺术的基石?为什么人们不能从工作中去体会事物设计的美,感受过程的美,并试着欣赏可持之恒久的价值之美?”
台湾圣国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成功学讲师余正昭先生在介绍成功之道时说,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你的方向。大多数成功者,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掌握了自身的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完全投入自己所喜欢的项目之中,将这种富有特长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因此,在选择工作时,不要问自己可以赚多少钱,而应该问哪些工作自己最感兴趣,并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而言之,喜爱的工作,充沛的活力,都会为你的个人品牌带来生机与活力。兴趣比金钱更重要,不要为了一时的安逸而留下一生的遗憾。
从自己的优势出发
乔治·萧伯纳曾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既不像家庭那样成为我们出生后固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也不像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供我们随意挑选。它更像一位朋友或一位合作伙伴,既存在,又不一定在眼前;与其结识不乏机缘,但更需要自我的设计和自我的奋斗。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想要建立个人品牌的人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我怎么干”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1.明确自身优势
首先是明确自己能力的大小,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马到成功。要知道个体是不同的、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
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1)我曾经做过什么。即自己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曾经为某知名组织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及经验的积累,获得过的奖励等。经历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往往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潜力状况,因而备受招聘组织的关注,同时这也是自我简历的亮点所在和重要组成部分,绝对忽视不得。对于一个想建立自己个人品牌的人来说,经历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许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可能有深刻的体会。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其长处与不足。
(2)我最成功的是什么。我做过很多事情,但最成功的是什么?为何成功的,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否自己能力所为?通过对最成功事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自我优越的一面,譬如坚强、果断、智慧超群,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魅力闪光点,形成对个人品牌的有力支撑。
2.发现自己的不足
(1)性格的弱点。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譬如,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对难以担当组织管理者的重任。
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来,多跟别人好好聊聊,尤其是与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学、朋友等交谈。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经验与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局限,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3.进行社会分析
(1)社会分析。社会在进步,在变革,作为想建立个人品牌的人,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这就需要做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产品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及发展趋势等;对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
(2)人际关系分析。个人处于社会庞杂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因而分析人际关系状况显得尤为必要。人际关系分析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将与哪些人交往;其中哪些人将对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上下级、同事及竞争者,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相处、对待,等等。
由此可知,从个人的优势出发是实现个人品牌的关键。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掌握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
专才还是全才
《商学院》杂志上说,美国顶尖大学的MBA的申请者已经比1998年下降了30%,哈佛和耶鲁的商学院院长双双辞职,麦肯锡招聘的新员工,以前75%是MBA毕业的,而现在只有25%,这一切都似乎表明了MBA教育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至于中国的MBA教育,早就被国内外的学界和商界一致批判。而MBA教育,更多的是提供一种通才的教育。那么通才不好吗?似乎又不是这样。
那我们是追求通才还是专才呢?这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并不能一刀切地说专才好还是通才好。
对一家企业而言,专才与通才都是极其重要的人才,两者同样不可或缺,缺乏专才,企业无法有深度;少了通才,可能坐井观天,企业格局无法拓展。而要成为专才或全才,也要看每一个人的性格与对自己前途的规划。
究竟专才与通才有何不同呢?所谓专才,必须专注在专业领域,讲求的是深度,一个井凿通了,可以挖到无限深,你要喝到多么甘甜的井水,要看自己下了多少苦功。而通才却恰恰相反,通才必须对万物有一层广泛的了解,一点就通,并且可以举一反三,为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找寻创意发展的可能。
在各个专业的领域里,尤其是研发与科研技术,需要在技术层面的专精深入,才能有所突破。而各个公司与单位,也需要有广泛知识与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来担任统合协调、组织整理的工作,或在业务、行销、管理领域,因为都与人打交道有关系,在这些工作上,通才又比专才更能胜任。
有次辩论会,专门辩论专才重要还是通才重要的问题。辩论双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论据,争持不下,听起来似乎都蛮有道理。然而仔细思索之后,就会感到对此类问题不能作“是”或“否”那样简单的回答,也不应当把辩论双方观点视为势不两立的,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才与专才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两极,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两方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晓当时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经济学、哲学、逻辑学,等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因而他能在哲学、逻辑学等方面提出独创性的思想和理论。19世纪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通晓当时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和文、史、哲等人文科学,因而能创造出庞大的、独特的哲学体系。我国古代的孔子、墨子、朱熹等大思想家,也是具有广博知识的大师。
同时,专又能促进博。精通某一领域知识的专家,有助于他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成为博学多才的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其特长是空气动力学,是世界空气动力学的权威。但他触类旁通,由专到博,由博到专,成为既专又博的奇才。钱学森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招收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生,而且招收了其他几门自然科学的研究生,并经常撰写和发表哲学论文,提出很好的见解。由此可见,不要把博与专、通才与专才绝对对立起来,而应当使两者互相依托,相得益彰。
其次,是偏重朝通才还是专才方向发展,要依工作岗位、职业需要而定。
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而学问无涯。要克服这个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必然根据自己岗位或职业的需要,决定偏重于朝通才或是专才方向发展。
毛泽东就是一位杰出的通才式领袖,他精通文史哲等科学,又通晓农业、天文等知识,因而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从事哲学一类科学研究的人,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做基础,不仅要懂得一些数、理、化知识,也要熟悉文、史、哲知识,还要精通某一门科学,这就决定了从事哲学研究的人,要向通才方向发展。
可是,从事某些具体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更主要的要求是对本专业精通,因此他们要更多地向专才方向发展。当然,社会分工不同,决定知识面及其方向,这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有条件的人来说,可以使博与专兼顾。
再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的融会、交叉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因而要求人们学会一专多能。例如长江三峡工程,需要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管理的领导人才,需要大批懂得各种科学技术知识、能够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的人才。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广大干部、技术人员都像少数大师那样,既广博又精深,但可以学多一点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比较熟悉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通才和专才都不是绝对的。
在“专才与通才”二者的关系上,过分强调“专”或“通”都是片面的、存在着误区的。这是由于专才是才,通才也是才;专才是真才实学,通才也是真才实学。通与专是对立的统一,二者是相对而言的,专中有通,通中有专。严格地说,恐怕没有绝对的专才,也没有纯粹的通才。通与专代表一种智能结构,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对从业者的智能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的是使得专才与全才的比例达到最优化。过分强调专才教育,就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人格的培养和心灵的教化,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反之亦然,如果片面追求通才教育,在社会生产还存在分工的条件下,也有它的不足。
我们在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方向,是做专家还是多面手。但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要忘了,无论是专才还是通才,都必须有真才实料才行。
你的目标决定自己
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真正了解该市场是创立一个成功品牌的关键之一。在选定目标市场之前,要深思熟虑,耐心细致地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关于该市场的各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