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55177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人,生活在世界上,所受的教育是多元化、多形式、多样性的,而非单一性、局限性的。但母亲教育对任何人都是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母亲教育既是一种必要的教育形式,同时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内容。就教育形式而言,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种教育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母亲教育同其他教育不同,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特殊教育。

但我国目前的母亲教育总体现状令人担忧,很多作为教育者的母亲不能成为良好的、合格的教育者。孩子的心理障碍、情感缺欠、人格扭曲等问题,很多源于家庭中母爱的扭曲和教育不得法。母亲“爱河泛滥”,对孩子投入的关怀过度,也就是所谓的“溺爱”,往往是孩子出现心理障碍的首要根源。有调查显示,29.6%的家庭存在关爱过度现象,其中有70%的妈妈承认自己对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溺爱和娇惯。令人思考的是,许多母亲一方面溺爱孩子,一方面又对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颇有微词,同时也承认自己的教育失误,84%的母亲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59%的母亲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溺爱。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过分的爱护或许就变成了溺爱。实际上,溺爱并非“爱”,而是一种剥夺,孩子在处处受到家人呵护的同时,也丧失了自信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当问题真正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表现得软弱无能,这种问题在男孩身上尤其明显。在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的当代社会,个别家庭中儿子与母亲的关系过于亲密,由此引发了“恋母情结”。心理专家表示,“恋母情结”是错误家教和母亲对儿子溺爱的直接产物,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衍生出不正常的母子关系,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男孩的个性发展。弗洛伊德曾说过“过分恋子易诱发‘恋母情结’”,孩子们出现“恋母情结”,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养育方式上。这些孩子通常有喜欢依赖年龄比他们大的人的共同特征,并且多数在同龄人中显得孤僻不合群,缺乏男孩子的阳刚之气等。

除此之外,在母亲溺爱教育下成长的孩子,还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顽劣性格。这类孩子难以为他人着想,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为荣,任性自私,缺乏同情心,过分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对他人冷漠无情。

现在,越来越多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如何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却日渐成为新的关注话题。许多父亲忙于工作,母亲便一手掌握教育大权。殊不知,这样最易导致教育失衡。父爱与母爱在家庭教育中同等重要,母亲不能“一手遮天”,事无巨细的将孩子全部“捏”在手心里,而是应该留给父亲适当的教育空间,留给孩子独立思考行动的机会。对孩子一时的放纵,可能成为其将来任性妄为的导火线,宽容与溺爱的尺度往往难以合理拿捏,本书给广大处于困惑中的妈妈一个良好的指导,当个慈爱而不失严格的妈妈并非难事,从而正确发挥妈妈的作用,当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首任并合格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