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明将牛拽往路边,目光呆滞地看着他们从身旁经过。
队伍中有一人冲他吹了声响亮的口哨,并朝他招了招手。
俞大明鬼使神差地松了牛绳,不管不顾地钻进了那堆人群里。那人群里的另一个男人,正大步流星,目光炯炯有神看向前方,却顺手递给了他俩个光饼。
俞大明不敢相信地看着眼前的这个中年大汉,腹中早已饥肠辘辘,无法忍住诱惑地从他手上接过了光饼。
饼香味让俞大明的眼神闪亮,他记不清已有多少年头没闻过这股芝麻和麦香味。
?说起光饼,是福宁当地有名的小吃,饼虽小却很有故事,据说是与威震四野的戚家军有关。
从明朝开始,小日本就凭着优越的海上实力,驾着小船频频地骚扰闽地沿海区域,福宁人民更不堪其扰。不仅海上渔民受灾甚重,陆上的百姓也是闻倭寇色变。倭寇人数虽少但精于短兵相接,神出鬼没地让闽府当地官员捉急,朝庭就派了当时的名将戚继光率兵一路南下平息倭寇。
?威继光治军严明,麾下的戚家军奋勇杀敌,在福宁绵长的海岸线上持续辗转作战。因军人多为北方人,喜面食。福宁当地人为了表达对戚家军的支援和爱戴,利用发酵后的面团贴着炉壁研烤出香稣的饼,然后用麻绳子串成一串,送给戚家军长途行军作战时随身携带充饥。
小小的饼好吃且又耐于充饥和携带方便深受戚家军的欢迎,所以获得一个极富历史意义的名字一一光饼,取了戚继光的“光“字。
???最早的光饼是光面的,后来因为行伍之人喝水不便,吃多了容易肠子干涩闹便秘。职明的福宁人就在光饼的一面撒上了芝麻,芝麻有润肠的功效,不仅解了便秘之忧,又让光饼更加香脆诱人。
??戚家军走了之后,光饼成了福宁当地人的解馋小吃。
再逐渐地,光饼在福宁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其口感和形状大小还因为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福宁城关的光饼一度是因小且脆香而独占头魁。面团里如果揉进了猪油,烤出来的饼入口香酥,光饼就有了另一个名字叫“猪油酥”。
再后来,有人让光饼有了馅,加入了紫菜、五花肉、虾仁等等,又有了紫菜饼这一品种。
光饼是福宁人祖祖辈辈奉传的小吃,甚至被敬奉在祭祖奉神的祭台上。即使在兵荒马乱或天灾人祸盛行的年代,光饼的小作坊亦倔强地生存着!
俞大明接过光饼,闻着久违了的香味,狼吞虎咽地啃着光饼。他的脚步没有停歇,依然跟随着队伍大踏步地前进,虽然并不知道这支队伍要去向何方。
他啃完了光饼,满是疑问的双眼对上中年汉子炯炯目光。大叔放缓脚步,拍了拍他的肩膀:“唔,依俤(当地方言,指的是小年青)跟我们打鬼子去!”
?俞大明兴奋地点点头,此时才重新认真地审视下整支队伍,发现当中有人扛着长步枪,有人的背上别着把大刀。
十二岁的俞大明穿着哥哥的短褂,身材发育得不是很好,短褂显得特别宽长,个小而精灵,在这个队伍里毫不起眼。
?他的心中虽有许多紧张,却也不想再回到自己的小屋。吉凶未卜的前方远比嫂子冷冷的目光令他向往。
俞大明坚定地抿着嘴,将脚步迈得更加的矫健和踏实。
?俞大明的大哥站在弟弟低矮的房门前,神情不安地搓着手,大明已几天不见了踪影,他无法想象弟弟能去哪里。
妻子却在招魂般地死命叫唤:“你又丢魂啦?阎王要收他也得打个招呼,你瞎操什么心?番薯片得趁早收,这鬼天又要变了!要是它们全泡了水,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风去!”
??俞大明的大哥胸口憋得难受。
农历九月的天空说黑就黑,乌云密布,风雨眼看着说来就来。
?他连忙挑起箩筐,急赶着上龙皇岭,把摊在石岩上的蕃薯片用竹笆收罗起,趁着大雨来临前,得把它们尽快挑回家。
?这些蕃薯片将是一季的主要食粮,容不得一点闪失,至于兄弟俞大明去了哪里,只好在心里想想,实在是没有太多时间细管。
村里少了一个放牛娃,革命队伍里多了位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