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博铺钢铁厂一期工程完工,一期工程规模比较小,顶多就是原时空乡镇小钢铁厂的水平,厂里的设备也是原时空去产能淘汰下来的设备,便宜的很,基本上就是按照收破烂的价格收过来的,型号也比较杂,设备也比较老旧,但是穿越前进行了维护翻新,重新投入使用完全没有问题。钢铁厂光高炉就有好几个型号,有13立方米高炉一座、18立方米高炉一座,25立方米高炉一座,28立方米高炉一座,30立方米高炉一座,这些小高炉加起来能够年产铁10万吨,像这样的小高炉根本没有厂家生产新的,国家也不允许生产。钢铁厂还有3吨转炉和1吨小转炉各一台,能够年产普通钢5万吨。2吨小电炉一台,能够年产特种钢1.3万吨。轧钢厂的设备倒是全新的,拥有连铸、冷轧、热轧各种生产线,能够生产各种型钢、钢板、线材、无缝钢管、车轮和轮箍等。这些轧钢厂设备原本是为50万吨钢铁厂配套的,设备非常齐全。原时空还援建了不少非洲国家的钢铁厂。
穿越众当中懂得冶金的人才不少,还有不少原本就是在大型钢铁厂工作的,所有炼钢人才到是不缺,普通的炼钢工人培养起来也不算太难,现在最尴尬的是缺少炼钢的原材料,煤炭还能凑合一下,南宝煤矿的也能暂时用用,但是没有铁矿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所以执委会立刻组织冶金、地质、测绘等部门组成联合考察组,准备先对田独铁矿进行考察。
按说应该先考察石碌铁矿,“石碌”一名的起源,据考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发现了铜矿,呈孔雀石类型,故后改称“石碌岭”,因石碌铁矿地处境内,故而得名石碌铁矿。石碌铁矿矿体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岭,西起石碌岭,东至红山头,方圆16平方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狭的长条形。主体矿分布在石碌镇南部一公里一带,以北一主矿体为中心。石碌铁矿平均品位51.2%,最高达69%,是国内难得的富铁矿,储量丰富,达到3亿吨以上。原时空最先开采石碌铁矿的就是抗战时期的日寇,石碌铁山的开采由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进行。1940年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资源勘查时,发现石碌藏有亿万吨矿石藏量,矿石品位高达60%,此消息引起了日本政府尤其是军方的高度重视。日寇组织地质、冶金和测量专家至海南复核,于调查报告书中说:“石碌铁山为含铁品位约60%的赤铁矿,可采量达一亿九千万吨,年产量有一千万吨,为东洋第一大铁山,本矿山采掘方法主要为露天开采,至港湾铁道线路最短距离约53公里,……切望根据国策上的重点注意,早日开发此铁山。”如此量大质优,开采简便的“东洋第一大铁山”的发现令急于获得铁矿石的日寇欣喜若狂。在日寇军方全力支持指导下,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制定了一整套包括矿山、铁路、港口和发电站等建设内容的掠夺计划。在确定开采目标时,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起初定为年产百万吨,后来下改为300万吨。1941年1月,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北黎设立办事处,工程正式启动。石碌为露天铁矿,开采非常方便,困难是矿山位于深山丛林之中,交通运输问题亟待解决。1942年1月底,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在石碌矿业所的基地建设完成。基地建设的同时,为将石碌产出的铁矿石尽快地运出,1941年1月,石碌到八所的铁路动工。在军方全力支援和督促下,全长近60公里的石碌铁道于1942年3月如期开通,运出了第一批矿石。
铁矿开采和相关设施需要大量电力,日本窒素株式会社调查队首先在昌江发现了一合适场所(宝桥发电所)。然而,日窒的建设过程因受水文条件影响,工程进度无法跟上矿山开采的速度,只能另选更合适的地方。后选址于东方瀑布,1942年12月始建,1943年11月东方水电站竣工,陆续向港口和矿山发电,矿山开采速度显著提高。日寇在开发石碌铁矿的同时,已有把八所作为其运往日本的主要出口的打算。然而八所港水位较浅,珊瑚礁密布、无良好的港湾,易受风浪袭击,并不具有建设成大型港口的条件。但由于时间紧迫,日军仍将新港选址确定为八所港。1942年初临时码头建成,4月迎来第一条运矿船。受码头设备装载能力低下影响,该船用三天时间才载完1千吨矿石驶往日本。此后,尽管矿石开采进度很快,因港口建设滞后,矿石难以顺利外运。从1942年3月到1943年3月,运到港口的近9万吨矿石,仅5万余吨运往日本,完全没有达到预定的百万吨这一目标。
日本窒素株式会社加班加点施工,1943年5月完成第一期工程。港口装载能力巨增,每小时可装船1千吨,达到了每年运出300万吨的目标。然而,随着日寇的节节败退,已经无力组织大批船只来海南,入港装载矿石的船只锐减,大量矿石堆积港口无法外运。1944年10月东龙丸入港运走5100多吨矿石后,再也无船进入,八所港成为死港。面对恶化的战局,同年11月日本海军省不得不下令将年产量降为30万吨,1945年1月则下令全面停止开采。《海南岛石碌铁矿山开发志》中记载,日本窒素株式会社从石碌铁矿开采了116万余吨铁矿石,输送到日本的石碌铁矿石有95万余吨。
之所以选择先考察田独铁矿就是因为交通因素。田独铁矿离海岸近,运输远比石碌铁矿方便。正是因为田独铁矿地里位置优越,日寇对田独铁矿的掠夺更甚于石碌铁矿。独铁矿位于榆林港东北12公里处,是日寇率先掠夺海南铁矿资源的第一个矿区。1939年2月14日,日军占领榆林港,5月,石原产业海运株式会社对该地区进行调查。同年8月,开始着手进行开采,并于1940年6月11日开始出矿。同时,在榆林港建成了万吨级的矿石运输船舶码头,供大型船只停泊以运送铁矿。日寇对田独铁矿的开采持续到了1945年1月底,共计开采矿石约270万吨,输往日本约240万吨。田独铁矿矿石主要是磁铁矿,次为赤铁矿,品位高达63%。主矿体长66~195米,厚17米,储藏量为500万吨,日寇在不到七年的时间中将其掠走过半储藏。田独铁矿一直开采到原时空的六十年代才开采完毕。
田独不仅有铁矿,还有锰矿和磷矿,原时空三亚吉阳区大茅矿区拥有锰矿储量100万吨主矿体长100~200米,最长900米,厚度1.5米,平均品位25.18%,最高45.96%。田独不远的中和岭矿区拥有的磷矿储量更大,也是海南唯一的中型磷矿,有C-D级磷矿929.5万吨,平均含五氧化二磷13.1%~17.6%,主矿层含有磷矿13层,其中具有工业价值的有3层,矿体长600~1400米,延伸115~400米,厚2.5米。
从各部门抽调了27名穿越众组成了田独考察队,考察队涵盖了各种人才,包括地质、采矿、测绘、冶金、医学、林学、生物、军事、水文、情报等各个方面。又从职工当中选了三名熟黎作为翻译,从新兵营选了一个排随行,这个新兵排不是为了保护,而是去做苦力,帮穿越众背行李。
清晨两架AC313直升机,满载着60人前往崖州,AC313运输直升机其实就是直8F直升机的民用型号,最大起飞重量13.8吨,最大巡航速度255公里,最大航程900公里,机内最大载重4吨,机外吊挂最大载重5吨,可以一次性搭载27名乘客或者15名伤员,挤一挤坐下30人也不成问题。
临高到崖州航程不到200公里,50分钟的时间就从临高飞到了鹿回头半岛。两架直升机先后在鹿回头半岛的海滩降落,石嘉伟第一个走出机舱,马上观察了一下附近的地形,然后用挂在胸前的98式望远镜向远处仔细观察。石嘉伟是037猎潜艇的艇员,在原时空榆林港他没少来,榆林港也是穿越集团将来要重点建设的港口,所以这次海军也派了5名战士加入考察队。
等所有人员和物资卸载完毕,两架直升机就立刻返航了。石嘉伟爬上山坡,再次仔细观察地形,有点激动的对身旁的战友何泽大喊道:“没错,这里真的是鹿回头半岛。你看,这边是三亚角,那边是打浪角、东海角,那边是小东海,再过去是大东海,榆林角,对面那个是锦母角。这里的地形我太熟悉了,虽然不是同一个时空,也没有现代建筑,但是这个地形还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
何泽翻了个白眼道:“那不是废话,直升机是按照原时空的坐标飞的,虽然本时空没有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但是这么近的距离用惯性导航系统也不可能飞到别的地方去啊。”临高为了飞机能够使用无线电导航系统,还特地在百仞城建设了一套10千瓦的短波电台广播系统,便于飞机飞行的时候导航定位。加上飞机上还有专门的领航员,通过空速表、磁罗盘、电罗经、航向陀螺仪和高度表仪表进行人工仪表导航,在这么近的距离是不会飞错目的地的。
石嘉伟没有理何泽的话,自顾自的感叹道:“真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啊。原时空这里是鹿回头公园,那边还有小东海风景区,榆林军港,现在这里却还是一片树林。”
何泽翻白眼道:“别感叹了,收拾东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