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商量了一下午,决定马上组织先遣队去广州建立据点,负责情报搜集、人口移民、物资采购等工作。
“第一次去广州就由我带队吧,沈立本和我熟悉,在广州建立据点很多事情还得靠他帮忙。”李道宗道。
文朝乾点点头道:“李总去也好,熟人好办事。”
“不过船只不能用我们的现代船只,容易引起明廷官府的警惕。”李道宗想了想道。
“我们不是有好几艘帆船么,坐帆船去就好了。”叶文胜道。
李道宗笑道:“我们最小的那艘风帆训练舰排水量都是800吨的,而且是钢质的,开到珠江上不得引起轰动啊!现在明朝大部分海船排水量都只要一二百吨,最大的封船排水量也不到三百吨,西方殖民者在东亚的炮舰排水量一般也只有五百吨左右,已经比明廷的战船大了不少。你弄一艘800吨的船去,肯定引起围观,说不定还要和广东水师干一场。虽然我们不怕打,但是在我们站稳脚跟之前还是不要和明廷发生矛盾比较好。最好是像葡萄牙人在澳门那样,每年给广东官府两万两银子,给我们在广州城内一个据点。我们同文同种,在穿衣打扮上注意一下,至少表面上看上去应该和明朝土著差不多。”
纪大海也同意道:“这事应该不难,沈立本是广州本地乡绅,由他出面打通关节应该不难,明末官场腐败不堪,也就是多给点钱的事情,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用在明末更加合适,那些晋商还不是把明廷严厉禁止的粮食、铁器这种战略物资卖给后金野猪皮。”
文朝乾道:“那就买一艘本时空的帆船,加装个船用发动机和柴油发电机,改造一下近海也能用,临高距离广州也就是五六百公里的海路,如果帆船航速能到10节,也就是不到两天的航程。”
“临高本地好像没有什么大船吧,都是比较小的渔船。”韩大成道。
纪大海道:“琼州本地有临高拖风、文昌拖风、琼山拖风等十几种帆船,不过排水量都不大,一般排水量也就是几十吨的样子,在沿海航行还是够用。想要大船的话,海南应该只有琼山有。只要给钱,白沙水寨的军官官船都敢卖,琼山离临高其实也就五六十公里路,海路更近,先派人去临高买艘船回来应该不难,最好是在琼山也建立一个据点搜集情报,那里是明廷统治琼州的核心地区,有什么风吹草动很快就可以传回临高。”
文朝乾拍板道:“那就马上派人去琼山买船,这个事情由交通牵头,海军部、情报调查局和贸易部派人协助。”
“本地招人的事情就交人事局办吧。先发动道灶村的人去招募,施工队有人愿意去的也可以去。”李道宗补充道。
“那这个中介费怎么算,招到一个人给多少提成?”叶文胜问道。
文朝乾想了想道:“开始不妨高点,招一个人给三钱或者两钱银子,不过去招募的人要担保,如果来了马上就走,骗中介费可没门。”
李道宗笑道:“他们也要够这个胆子才行,再说了我们这里的伙食在琼州府绝对排第一,每天都有一餐鱼肉吃,地主家都做不到啊!保证他们来了都不想走!让人事局制定一套招聘的流程和制度,让他们按制度流程来就好了,到时候我们还要复核,不合格的就不录用。”
…………………………
“来福哥,周首长说去招一个人劳力来做工可以得2钱银子的奖励,招一个工匠来可以得3钱银子,你说这是真的吗?”铁蛋跟在陈来福一旁不停的问道。
陈来福一边走一边道:“这自然是真的,首长犯不着骗我们吗?自打我们来了这里,穿的、用的、吃的哪一样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听都没听过,那发光的灯泡,那脸盆居然是不锈钢的,还有那肥皂,那叫洗的一个干净,闻起来还有一股香味,官家小姐用的胰子比我们用的肥皂差远了,更别说皂荚了。还有每天大米饭管够,一天还给三顿饭,中饭还有鱼肉吃,天天有肉吃,地主家也做不到啊!还有各种没见过的机械车子,这些都说明首长们来历不凡,不差钱!”
铁蛋使劲点头道:“是啊,是啊!我从来没有吃的那么好,穿的那么好过!那来福哥你打算去招人吗?”
“那当然要去了,我认识不少人呢,还有亲戚家也去走走,好几个亲戚过的也不怎么样,能够来这里做工,那是祖上积了德。有好事不能光顾着自己,亲戚朋友也是要照拂一二的。”陈来福斩钉截铁的道。
“那我也要去,我认识的人虽然没有来福哥你那么多,但是亲戚还是不少的。只可惜邻县我就不认识了。”铁蛋惋惜的道。
陈来福拍了一下铁蛋的脑袋道:“你心还挺大,招不到也没关系,在首长这里好好干,一样能吃饱穿暖,还能给家里挣不少银子。这首长这里吃穿住都不用钱,给的工钱就是净赚的。”
道灶村的劳工们到百仞刚刚满一个月,施工队给村民们发了工钱,交通部派了几辆公交车,先把劳工们送回道灶村,建筑队已经把金牌港到道灶村的路修通了,从百仞到道灶村也就不到20公里的路,虽然路况差一点,半个小时也就到了。愿意去招工的,还特地给他们多批了几天假期,没有亲戚朋友的也不要紧,2天后同样派车来接他们回去上班。招到人可以直接带到百仞滩,或者先带到道灶村,跟驻村的盐业公司的人联系,到时候盐业公司的人会打电话通知人事局。
道灶村的村民提前知道了今天是放假的日子,男女老少都到村口来迎接自己的亲人。
远远地的看到车队过来,一个个的兴奋不已,小孩的眼力跟是充满了羡慕的眼光,巴不得自己也上去坐坐。
村民们看到劳工们一个个看着干净整齐的新衣服,都羡慕的很,只是看到头上短短的头发有些不习惯!
“娃他娘,我回来了。”陈来福刚下车就看到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兴奋的跑过去喊道。
“爹,你可回来了,好久没看到你了。”陈来福十岁的儿子陈长寿也激动的叫道。
“爹、娘,小妹,我回来了!”铁蛋也高兴的跑到自己家人旁边。
同样的一幕幕在道灶村上演着。
陈来福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家,迫不及待的从自己的包袱里拿出好东西来道:“这是首长们发的糖果,你们快尝尝,可甜了。还有30斤大米,这是用工钱向首长们买的。”陈来福又从身上摸出几个银币,悄声道:“娃他娘,这是剩余的工钱,总共一两三钱五分,你收好。”
陈来福的老婆林氏紧紧握住那几枚银币,高兴的道:“娃他爹,这银子可真好看,你在那边做工怎么样?累不累?”
陈来福有说不完的话跟老婆说:“做工嘛,累肯定是累,可累的值啊!首长们每天给我们吃三顿饭,顿顿是干饭,中午还要鱼肉吃,晚上还给我们看影戏,教我们认字,还发新衣服。你看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首长们发的,穿着很舒服。”
林氏抚摸着陈来福身上的衣服,使劲点头道:“是好衣服。”陈长寿嘴里喊着糖果,听自己老爹讲他打工的故事,心里充满了好奇与羡慕。
同样的一幕幕在别的村民家里也发生着,整个道灶村充满了欢喜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