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读过一些前代大儒的书,发现圣贤教导人们修身养性,虽然说了千言万语,但总结起来只有两个最关键的方面:不忮与不求。所谓忮,就是忌妒别人的德行才能,妒恨别人有功劳,与人在上级面前争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怠惰的人不肯好好修炼,好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比自己强。所谓求,就是贪图利益,贪图名声,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小利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想得到,得到的时候又怕失去。忮不经常出现,但往往出现在声望功业相当、权势地位差不多的人之间。求也不经常出现,但往往出现在有利益可夺、有权位可争的时候。想要为自己求福,要先去掉忮心,就是所谓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单薄,没有害人之心,仁德就会用之不尽。要想提升自己的品格,要先去掉求心,就是所谓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偷盗之心,他的气节就会绵延不断。不去掉忮心,满肚子都是与别人的嫌隙;不去掉求心,满肚子都是卑污的念头。这两方面我一直在努力克制,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清除干净。你们要想心地纯净,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痛下功夫。我作了《不忮》《不求》两首诗,附在下面:
不忮
最大的善莫过于宽仁,最恶的德莫过于忌妒。忌妒是女人才有的行为,猥琐卑下不值一提。自己笨拙就忌妒别人有才能,自己时运不好就忌妒别人好运。自己没有功劳就忌妒别人建功立业。自己缺乏支持帮助,就忌妒别人外援众多。权势地位相当,就害怕遭到他人的排挤而仇视对方。自己名声不好,就忌妒别人声名显赫。自己子孙不肖,就忌妒别人子孙兴旺。为争名而日夜奔忙,为争利而东奔西走。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诋毁别人的名誉。听说别人遭难就心里痛快,听说别人遇祸就心里高兴。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自己也不知道。人住的地方可以通神明、招鬼怪,自己的一言一行鬼神都能知道。天道重视报应,忌妒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世上有太多卑污的言行,乖戾之气相互交织。乖戾气重会使自身遭受灾祸,轻的也会减掉人的福分。我现在警告你们这些晚生后辈,赶紧警醒过来。一辈子为别人让路,自己并不会失去半步路;一生为别人祈福,自己也不会损失一尺布。如果能消除忌妒之心,普天下都会降下甘露。家家户户都会吉祥,我们自己也不再有恐怖。
不求
知足会感到天宽地广,贪婪会觉得宇宙狭窄。不是没有过人之处,只是被过多的欲望蒙蔽。贫苦的时候常想衣食丰足,困窘的时候常想顺顺利利。有钱了还想有权,有权了还想有钱。没有得到时想快点得到,得到了之后又希望永远拥有。希望自己的名声流芳百世,希望自己的权位永不动摇。追求名利毫无止境,精神愈加亢奋高昂。天热后会变冷,月圆满也会缺。福能双至,祸也不会单行。各种福分无法预料,各种灾祸也会自动上门。一句话说得不当会引起过失,一个行动不妥就会带来障碍。整天忧心忡忡满怀恐惧,精神也日益萎靡。抬起头来看看四面八方,宇宙天地是何等阔大!荣耀时无须得意,困迫时也不需怨天尤人。你要知道,世界上十个人中八九个都是没有依靠的。不顺的人比我多多了,自己的不顺是可以忍受的。何况我现在前途平坦,为什么要唉声叹气呢?对世界没有什么求取,任何时候都是快乐的。随顺天命才是长久之道,其他的就不要多想了。
日课四条同治十年金陵节署中日记①
一曰慎独②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③。能慎独,则内省不疚④,可以对天地,质⑤鬼神,断无行有不慊⑥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⑦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⑧,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⑨。庄敬日强,安肆日偷⑩,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于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矣!
四曰习劳则神钦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著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厉。《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苦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① 同治十年金陵节署中日记:这是曾国藩同治十年(1871)两江总督任上,在金陵南京总督衙门写的日记。金陵,南京的古称。节署,官衙。
② 慎独: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严于律己。
③ 《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指《礼记·大学》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两句。
④ 内省不疚:语出《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思是自我反省时,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
⑤ 质:诘问。
⑥ 不慊[qiàn]:不感到遗憾、后悔。
⑦ 天君:指心。
⑧ 快足宽平:高兴满足,开阔舒坦。
⑨ 束:会集在一起的地方。
⑩ 安肆日偷:安乐放纵则日渐苟且怠惰。
征应:证验。
坛庙祭献:举行盛大的祭祀。
民物:泛指人民、万物。
庶汇:民众。
韪[wěi]:赞同。
昧旦丕显:天不亮就起床,想着怎样才能让德业发扬光大。昧旦,天色尚未明的时候;丕,大;显,显扬。典出《尚书·太甲》:“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日昃[zè]不遑:从早上起来到太阳偏西忙得顾不上吃饭。日昃,太阳偏西。不遑,为“不遑暇食”的省称。语出《尚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
夜以继日,坐以待旦:昼夜不停地操劳。语出《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田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无逸》:《尚书》中的一篇,为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享乐,要多了解民生疾苦的话。
己饥己溺:别人挨饿、落水就像自己挨饿、落水一样。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对百姓的疾苦要感同身受的意思。
一夫不获,引为余辜:一个农夫没有收成,就是自己的罪过。
大禹之周乘四载:大禹在治理水患的时候,乘着四种交通工具到处奔走。四载,《尚书·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刊木。” 孔传:“所载者四,水乘舟,陆乘车,泥乘,山乘樏。”
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了。形容人不辞劳苦,舍己为人。语出《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凭依:依靠,依托。
日课四条同治十年(1871)在南京官衙中所写的日记
一、慎独则会心安
修养德性,最难的莫过于涵养心志。内心已经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却不能努力地行善除恶,这叫自己欺骗自己。一个人有没有欺骗自己,别人不知道,但他自己知道。因此《大学》的“诚意”一章中两次提到“慎独”。一个人能慎独,那么他在自我反省时就不会感到惭愧不安,能够坦然面对天地和鬼神,从而不会因为做的事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而感到丧气。人对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很坦然,内心就会很安定,时常会感到快乐满足。这是人生第一自强自立的方法,第一获得快乐的方法,第一保养身体的方法。
二、心中常存一个“敬”字会使身体强健
“敬”这个字,儒家用来教导人,春秋时期的士大夫也经常提及它,到了程子(程颐、程颢)、朱子(朱熹),所说的千言万语都离不开这个宗旨。我认为“敬”字最实际的效用,尤其在于它能使人的筋骨得到锻炼。人时时保持庄严恭敬,身体则会一天天强健;如果安乐放纵,则日渐怠惰萎靡;这都是自然的反应。即使年老体衰,一旦遇到隆重的祭祀或紧急的战事,也会不自觉地神情为之庄重,精神为之振奋,这些足以证明“敬”能使人身体强健。与人交往不管人多人少,做事不管是大是小,都能时时保持一种恭敬的态度,不敢懈怠,那么让身体变得强健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三、追求仁德能使人愉悦
我们与其他人及万事万物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如果只知道爱自己,不知道爱别人和其他东西,是与万物同源的道理相违背的。至于那些享受高官厚禄、高居百姓之上的人,则是有拯救民众于苦难的责任的。读圣贤书略知些大义的人,都有责任去教导后知后觉的民众。如果只知道顾惜自己,而不知道教导爱护大众,就太辜负上天对自己的厚待了。
四、习于劳苦的人鬼神都钦佩
贪图安逸而厌恶辛劳是人的本性,无论贫富贵贱、聪明愚笨、年老年少,都希望安逸而害怕辛劳,这一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人每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与一天所做的事情、所耗的力气是相当的,这样做,别人赞许他,鬼神认可他,因为他自食其力。古代圣明的君王和贤德的大臣,像商汤天不亮就起来处理政务,周文王忙到太阳偏西也顾不上吃饭,周公不分昼夜地处理政事,他们无时无刻不以勤劳勉励自己。《尚书·无逸》认为勤劳会使人长寿,安逸则会使人早亡,所列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是有根据的。为自身考虑,必须要操练技艺,磨炼筋骨,克服困难获得知识并加以实践,心里常思考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然后才能增长智慧才干。为天下人考虑,一样要对民生疾苦感同身受,要把一个农夫没有收成就是自己的过失作为抱负和责任。大禹治理水患四处奔波,多次经过家门而不回去;墨子为天下人谋利益,而使自己从头到脚都遭受损伤。这都是自己极节俭而甘于献身,自己极勤劳而拯救民众的例子。因此荀子经常称颂大禹、墨翟的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勤劳。战乱发生以来(指太平军兴起),经常看到一个人有一点才能或懂得一门技艺,又能吃苦耐劳的,没有不受到重用称赞的。那些没有任何才干技能,又不能适应劳苦的,都遭人唾弃,最后都冻饿倒在地上。所以君子被他人或神明所依重的品质,最重要的莫过于习于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