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和母亲坐在沙滩上。母亲指着前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后来,儿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后来,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大道理:是啊?母亲给出的答案多么经典: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只有笨拙的海鸥才能真正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父母给孩子的是鼓励和欣赏,而不是迁就和姑息。
680.先检查一下自己
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地里干活儿,突然彤云密布,北风大作。不一会儿工夫,鹅毛大雪就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了下来。她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她在雪地里疾走了半个小时才回到家里。未进家门,她就听见孩子在屋子里哭。她急忙进屋,走到炕前,孩子向她怀里扑了过来。但是她并没有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拿起了扫炕的扫帚。
故事结束了:她拿起扫帚并不是要打孩子,而是要扫掉自己身上厚厚的雪花。她怕孩子从她身上感觉到哪怕一点点寒冷?
大道理:在爱孩子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带着雪花?一个女人只有成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才会来得这样深刻和细腻——一个人只是用心的同他人相处,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温暖。
681.别让自己跟着倒霉
8岁的儿子放学以后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进门以后使劲地跺脚。他的父亲正在院子里干活,看到儿子生气的样子,就把他叫了过来,想和他聊聊。
儿子不情愿地走到父亲身边,气呼呼地说:“爸爸,我现在非常生气。同桌以后甭想再得意了。”
父亲一面干活,一面静静地听儿子诉说。儿子说:“同桌让我在朋友面前丢脸,我现在特别希望他遇上几件倒霉的事情。”
他父亲走到墙角,找到一袋木炭,对儿子说:“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衫当做同桌,把这个塑料袋里的木炭当做你想象中的倒霉事情。你用木炭去砸白衬衫,每砸中一块,就象征着同桌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们看看你把木炭砸完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儿子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往衬衫上砸去。可是衬衫挂在比较远的绳子上,他把木炭扔完了,也没有几块扔到衬衫上。
父亲问儿子:“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他说:“累死我了,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扔中了好几块木炭,白衬衫上有几个黑印子了。”
父亲看到儿子没有明白他的用意,于是便让他去照照镜子。儿子在一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满身都是黑炭,从脸上只能看到牙齿是白的。
儿子的白衬衫并没有变得特别脏,而他自己却成了一个‘黑人’。
大道理:告诉孩子: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很多倒霉事情,结果最倒霉的事却落到自己身上了。有时候,我们的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是它们也同样在我们身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
682.先去照照镜子
有一个女孩子由小到大一直和父亲无穷尽的争执。
有一天,父女又吵得面红耳赤,怒目相对。
女孩气得像火山,都要炸了。可是这时候,风大,把窗子吹开来,正好反射出她的脸。外面的夜黑,那脸照得像镜子一样清楚。
女孩子突然吓一跳,那玻璃窗上的脸,不就是老爸的脸吗?脸色涨得红红的,眼睛瞪得鼓鼓的,那鼻子,那脸庞,都跟自己对面的老头一个样子。
女孩突然不再气了,她发现她正在欺负一个老人,父亲也正在欺负自己。自己的脾气,就像父亲的脾气;父母生了自己,就好像用他的左手,打了他的右手,父亲真可怜。
女孩子开始同情父亲,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奇妙的是,对面那个表情也缓和了,他们好像一面镜子,一起动作。
从此,女孩和爸爸一不高兴,就去照镜子,改为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发脾气,然后她就不气了。当她不再生气,出去看爸爸,他也就不气了。
大道理:告诉孩子:这世界看你,确实如同你看这个世界啊。
每个人的脸都是一面镜子,反映一切,也改变一切。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看谁,都觉得面善;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谁,都觉得可憎。当你觉得人人面目可憎的时候,先去照照镜子,是不是自己更不开朗。
683.深水无声
一天上午,父亲邀儿子一同到林间漫步,儿子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儿子:“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儿子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回答父亲:“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儿子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儿子长大成人,每当他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他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自己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大道理: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深水无声。以此来品人和品味人生,都别有一番滋味。为人父母,我们就是要教孩子成为没有声音的“马车”。
684.培养一个令你欣赏的孩子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用最得意的两位学生做实验。
他把两人找来,给每人六只白老鼠,然后说,他想要看他们能在一个月之内教会老鼠做什么事。教授对其中一名学生说:“你很幸运,因为你的老鼠是由杰出的基因所培养出来的。一个月之后,我希望你能教会它们任何狗都学得会的东西——翻身、坐下、装死等等。”教授对另一名学生说,他分到的只是普通的老鼠,要想教会它们什么,只是白费心机而已。
一个月之后,两名学生带着他们的白老鼠回来。第一位学生对他的成果感到很兴奋,教出的老鼠简直就像训练有素的马戏团员,坐下、翻身、装死等把戏都很拿手,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而第二名学生则对教授说:“你说的对,我的老鼠真是笨老鼠,成天缩在角落一边,给它们食物也不敢过来吃,我教不会它们做任何事。”
这名教授笑着对两位学生说道:“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实验而已。12只老鼠都是一样的,惟一的差别只在于你们,一个注意力在于怎样才能教会它们,而另一个注意力则在于怎样不能教它们。”
大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种注意力法则也是很受用的。人的注意力很有意思。你注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欣赏你的孩子,你将会培养一个令你欣赏的孩子。
685是什么东西限制了小虎鲨
小虎鲨长在大海里,当然很习惯大海中的生存之道。
肚子饿了,小虎鲨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他鱼类吃。虽然有时候要费些力气,却也不觉得困难。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很久,才能猎到食物。这种困难度,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越来越不是问题,猎食的挫折并不给小虎鲨带来困惑。
很不幸,小虎鲨在一次追逐猎物时,被人类捕捉到。
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一个研究机构把它买了去。放养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禽。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鱼食。
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片又大又厚的玻璃放入池中,把水池分隔成两半,小虎鲨却看不出来。研究人员又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员放下鱼之后,就冲了过去,结果撞到玻璃,疼得眼冒金花,什么也没吃到。
小虎鲨不气馁,过了一会儿,看准了一条鱼,又冲过去,这一次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当然也没吃到。休息十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又冲过去。这次情况仍未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它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鲨瘫在池底思索着。
最后,小虎鲨拼着最后一口气,再次冲了过去?但是仍然被玻璃挡住,这回撞了个全身翻转,鱼还是吃不到。
小虎鲨终于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小鱼,让他们在池子里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鱼食,却再也不敢去吃了。
大道理:是什么东西限制了小虎鲨,让那到口的鱼食都不敢去吃呢?是限制性信念、限制性指令、生活中的常规、过去负面经验总结、习惯的思维定势等限制了他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被过去的经验所限制,有时候我们的孩子会不会也像小虎鲨呢?
686.帮助孩子慢慢来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大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不要急,帮助孩子慢慢来!
687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到城里去,小儿子哭着要跟妈妈一起去。她哄小儿子说:“你别去,等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城里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
妻子说:“我不过是骗骗孩子罢了,何必如何认真呢?”
曾子说:“小孩是处处都跟着父母学的。做父母的怎么可以骗孩子呢?今天你骗了孩子,就是教育孩子学你的样子去骗别人哪?做母亲的骗孩子,孩子以后就不相信母亲的话了。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
于是,曾子杀了猪,煮肉给小儿子吃。
大道理:一诺千金,原则问题要么不说,说了就一定去兑现承诺。父母的行为和思考模式及做事的原则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孩子。作好你的表率,谨慎你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