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道德经
54741300000006

第6章

【原文】

天地不仁[1],以万物为刍狗[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3]乎?虚而不屈[4],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5],不如守中[6]。

【注释】

[1]仁:仁爱之心。这里意为没有意志和感情,只是自然地存在。

[2]刍狗:用喂牲畜的草扎成的狗,比喻低贱。刍狗主要在古代祭祀时使用,祭祀期间备受重视,但祭祀完毕后就变得毫无用处,被随意丢弃。

[3]橐(tuó)籥(yuè):风箱,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

[4]屈:此处念“jué”,与“绝”意思相近,意为匮乏。

[5]穷:穷困,穷尽,走投无路。

[6]中:与前文“冲”同意,通“盅”,此处意为极端平静的状态。

【解析】

天地并没有人的思维,所以没有仁慈之心,将世间万物都看作祭坛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它们自荣自枯;圣人也应当效仿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百姓当作祭坛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其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是否就像为火炉鼓风的风箱?它内部看似空虚,其实并不匮乏,越是鼓动起来,内部的风反而越是向外散去。

反思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因为他说话太多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与其如此,倒不如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把话放在心里,反而能得到更多。

【名家注解】

河上公:

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任自然。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礼意。

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橐籥中空虚,故能有声气。言空虚无有屈竭时,动摇之,益出声气也。

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