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赤子丹心图报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54672500000010

第10章 迎春杂感

“人生易老天难老”,每年都有一个春节,今年的春节又快来到了。可是,解放15年以来,每届春节,我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心情也就不一样。年年有喜事,岁岁乐满怀,而且是一年比一年乐。

今年春节我的心情怎样呢?

先从老话谈起。在解放前,我曾在欧洲住过十年多。在这一段漫长时间内,我的心情一直是抑郁的;因为,随时随地,我都被提醒我是一个中国人,而“中国人”这个词儿在当时是并不光彩的。租房子,会碰到困难,在英国尤甚。旅行,会碰到困难。甚至走在街上,坐在饭馆子里,也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横祸”。见到人,人家总问我:“你是日本人吗?”第一次这样问,我没有在意。第二次,第三次又这样问,这就引起了我的疑心。我问:“你为什么不问我是不是中国人呢?”对方说:“我这样问曾碰过日本人(当然是那些法西斯分子)的钉子。”于是我的心头投上了一片暗影,沉沉地压在那里,一压就压了十年多。

解放以后,我又曾多次出国。每一次出国我都有新的感受。我觉得,新中国在日新月异地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也在随着变。“中国人”这一个词儿越来越增添着光辉,它已经走向它解放前涵义的反面了。

去年夏天,我参加中国教育代表团访问非洲。从开罗到卡萨布兰卡,从阿尔及尔到巴马科、科纳克里、阿克拉。所到之处,迎接我们的都是亲切的笑容、温暖的双手。从政府领导人,一直到工厂里的工人,农村的农民,学校里的大学生和小学生,都把我们看成是亲密的朋友,有的人甚至把我们称作“兄弟”。我们随时随地沉浸在真挚的友谊中。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到过中国,有的人甚至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但是他们向往新中国,热爱新中国,感觉到同中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他们有一些人读过毛主席的书,对这一位伟大人物有真诚的尊敬,他们说毛主席是“革命的灯塔”。

最使人感动的是这些国家的小孩子们。这些天真无邪的儿童们对于世界大事不一定很明了,对于自己祖国同中国的关系不一定很清楚。他们可能只是从父母和老师的嘴里听到了一些关于中国的情况,于是就在小小的心灵里埋上了一颗向往和热爱中国的种子。见到我们,眼前总算是看到中国人了。这种子就开了花、结了果。他们向我们欢呼鼓掌,有的也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一句中国话:“你好”,这时也搬了出来。有的甚至喊:“北京——毛泽东”、“北京——周恩来”。有的什么也不说,只用自己的语言说:“中国人,中国人!”这个词儿是我当年住在欧洲时听惯了的。然而,今天听起来,味儿却同当年大不相同。我只觉得它异常顺耳,异常亲切,异常甜蜜,异常动人;我感到自豪。

还有一件使我感到自豪的事情,这就是,我在许多国家都遇到中国的专家。这些人背离乡井,来到迢迢几万里之外的地方,在同祖国迥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活条件下,同当地的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创造出许多奇迹。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的生活问题,只是一心一意地为当地人民服务。当地人民也不把他们当成是外国人。这同其他一些国家的所谓专家一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人一下飞机,就提出不知道多少条件:要冷气设备,要电气冰箱,要延长假期,要带家眷,要汽车,要洋房,要外汇,要这要那。这不能不使我想到,如今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值得自豪啊!

在历史上,我们同许多国家互相学习。今天,我们把这些国家的人民看作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兄弟,彼此血肉相连,休戚相关,为一个共同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今年,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我心里想到的就是这一些事情。春天是刮东风的。虽然“东风压倒西风”是一句象征性的话,但是,在这个春天开始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一句话,而且了解到这一句话的真正涵义。瞻望前途,快乐满怀。

选自《迎春杂感》,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