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54622800000008

第8章 国共深化合作是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召开为期4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海峡彼岸中国国民党也刚完成了十九次“全代会”及一中全会。期间彼此电贺,且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轴。可以说,增进两岸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两党新的“共识”。

贺电往来 催生“共识”

去年11月8日中共召开十八大时,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即发出贺电:由衷期望两党在现有基础上,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及深化交流,提升互信,共谋炎黄子孙的福祉,共创两岸光明的前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亦回复:期望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进一步增进互信,良性互动,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11月10日,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国民党发来贺电:切盼两党继往开来,深化互信,相向而行,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则回复:在两党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期盼能持续扩大并深化两岸的交流合作,发扬中华文化,复兴中华民族,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共同为两岸和平的永续发展而努力。

循此可证,国共两党贺电往来,从共产党十八大到国民党十九次“全代会”,四封电文用辞遣字虽有所不同,但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寓意却是显而易见的。共谋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不仅是两党共识,更是两岸人民最大公约数,在经济互惠、政治互信、社会互赖、文化互动的意向上扩大与深化两岸全方面、跨领域的交流合作乃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

新的号角 新的征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领域的改革均作出顶层设计。很显然,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一轮的综合改革方案将会启动,经济、社会、行政,以及一些重要、敏感部门重构的总体部署,幅度与力度将皆创“新高”。有学者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推动意义,中国经济可实现再高速增长15—20年。

国民党“十九全”则以孙文亲笔“努力进前”为主轴,在一片团结与和谐声中,将党代表所拟的15个一般提案全数送交“中央委员会”研处或参处,并在一片鼓掌声中通过主席兼任、中常委两年改选以及“全代会”每年召开一次等三案,确立以党辅政,党政密合,呼吁精诚团结,众志成城,起身吹响号角,整军正式迎战明年底“七合一”选举。

不难看出,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已踏上新的征程,都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并面向未来作出部署。

中国共产党给国民党的贺信中,作“切盼”二字表达对“两党继往开来,巩固既有共同政治基础,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的强烈意愿,可谓荡气回肠。马英九则表示,要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和平发展及互利双赢。的确,从6月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订、10月上旬博鳌论坛的“习萧会”“张王会”、10月底第九届国共“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合拟的19项共同建议等,今年可谓是两岸发展积极推进的丰收年。两岸关系持续改善,迎来60年来最佳状态,所取得的成效,乃有目共睹,举世肯定。

深化互信 相向而行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党名之前皆冠上中国,中国是两党合作的联系脐带,第一次国共合作为肃清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对日抗战,第三次国共合作为遏止“台独”,两党皆面临新届期,迈向新起步,面向深化改革的中共体制,准备接受“七合一”选举检验的“国民政府”,两党更应相互取经借镜,优势互补,在理解、谅解、和解的理性情绪中,合谋两岸十四亿两千三百万同胞的共同利益。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国共两党曾经的敌意短暂而渺小。立足两岸人民的福祉,放眼未来,共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千秋大业、万世伟业。从这个意义讲,国共两党深化互信、相向而行,其实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原载于2013年11月18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