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54622800000006

第6章 和平局面可贵 两岸都要珍惜

“2013台美日三边安全对话研讨会”于10月15日在台北举行。会上,民进党籍“立委”萧美琴一开始就告洋状批评国民党“政府”一味倾向中国大陆,标举国际化与全球化、不顾本土化与民主化,在亟欲纳入区域安全经济整合的过程中,缺乏与民众充分沟通;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林郁方一方面承认马英九上任后两岸关系获得大幅改善,另一方面又呼吁美国售台柴电潜舰与F-16C/D战机。而不久前台湾方面出台的“国防报告书”也透出联美偕日抗中的意图,以及刚出炉的“四年期国防总检讨”中亦强调,利用台湾位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中心节点枢纽位置,欲透过二轨交流、军事采购及军事合作等方式,争取与各国进行双边或多边军事合作,“防卫固守,有效遏阻”现代化作战能力进展迅速,且正积极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相关战术的中共军力。这些言行显然与和平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

挑动军事对抗不合时宜

台“外交部”委托“中华民国”高等政策研究协会、美国企业研究院及日本东京财团共同办理的“2013台美日三边安全对话研讨会”,由美国企业研究院亚洲研究主任卜大年(Dan Blumenthal)主持。邀请了包括美国国务院前亚太助理国务卿坎贝尔(Dr.…Kurt…Campbell)、美国前联邦众议员柏顿(Dan…Burton)、日本众议员长岛昭久等人在内的共18位学者参与讨论。

会中,台“立法委员”林郁方称,新加坡不但购得F-16C/D,还买到F-15战机,“中华民国”已经够谦虚了,充实对等的军备,才有实力继续维持两岸关系和谐。林郁方还表示,马英九上任后两岸关系获得大幅改善。当中共军力大幅提升之际,基于以实力确保谈判对话的原则,他呼吁美方售台柴电潜舰与F-16C/D战机,美国如果不卖台湾需要的武器给台湾,“国防部”空编预算也没用!

需要说明的是,卜大年就是去年6月抛出题为《平衡中的亚洲:美国在亚洲军事战略的转型》的牵头人。他在那份报告中声称,由于“中国的导弹愈来愈有可能在战时封锁台湾的机场”“台湾应该在反舰导弹、陆基巡弋导弹、柴油潜舰以及布雷能力方面加强”。

台湾当局切莫误判形势

马英九上任后两岸签订了19项合作协议,两岸关系确实获得大幅改善。但是,如果林郁方认为这种难得的局面是台湾大肆购买美国军火所致,那就是倒果为因,舍本逐末了!

的确,马英九执政头4年军购便达183亿美元,而李登辉执政12年购买美国军火162亿美元,陈水扁执政8年购买84亿美元,马英九对美军购远远超过了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的军购水平。对此,大陆对美售台武器的做法给予坚决反对,但对台却基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一直给予克制和忍让,这才是两岸“风和日丽”而不是“风高浪急”的根本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前不久台湾方面出台的“国防报告书”妄言解放军将在2020年建置完成对台用武全面性作战能力,并称“近年来中共每每展现强势捍卫领土主权与争议海洋权益之意识与作为,已成为区域和平稳定之潜在威胁”。其言其行与日本如出一辙!而在军事部署上,其已投入使用的“铺路爪”雷达和“雄风-3”“雷霆2000”导弹,更是为美“重返亚洲”充当了“马前卒”的角色。

台军购喂饱美军火商

日前落幕的“两岸首届和平论坛”上,与会学者积极探讨两岸军事互信问题,表现出对两岸和平的热爱和渴望。

如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复国建议,“两岸应尽快建立海事安全合作机制”“两岸涉海机构在航运安全保障、海上搜救、海事调查、海事教育与训练等领域均可探索合作”;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王高成认为,“两岸在推动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时,应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低后高的原则”,大陆军事科学院学者王卫星则坦陈,“两岸完全可以先从维护中华民族祖产祖业做起,携手合作,共同担当起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完整的历史责任,在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方面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可以说,两岸学者的心声,也代表了两岸绝大多数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心声。

前不久习近平在会见萧万长时指出,“要珍惜历史机遇,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两岸和平发展需要两岸共同珍惜、共同努力。台湾不独、大陆不武,“在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中,那种以为“充实对等的军备,才有实力继续维持两岸关系和谐”言论,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情理上,显然都是站不住脚的。两岸进行军备竞赛,台湾地区力量本来就不对称,便宜的还是美国人,卖给台湾地区一些不需要、用不上的“劳什子”,到最后只能是赚饱美国军火商的荷包,如此而已。

(原载于2013年10月18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