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54622800000029

第29章 民进党“四大质疑”损害和平发展

5月4日在北京登场的“习朱会”,是当前两岸关系处于一个新的重要节点之时,国共两党领导人面向未来的会晤。对此次各界都给予了很高评价的国共两党高层互动,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赵天麟于“习朱会”当天提出民进党的“四大质疑”。综观质疑的内容不难发现,赵天麟“四大质疑”本质,是质疑两岸的和平发展。

“九二共识” 不容置疑

据报道,赵天麟代表民进党提出的所谓“四大质疑”,第一条便是质疑习近平总书记与朱立伦主席会晤时,朱立伦修正了马英九“历来对‘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说法,公开表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更倾向于北京‘一中框架’的内涵,形同支持对岸的主张,在主权立场上明显退让”。

对“九二共识”这个词的理解,台当局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苏起曾撰文谈到,这是“两岸自1949年以来,历经无数武装冲突与意识形态斗争后达成的第一次政治妥协”;“它的‘模糊性’反映了当时艰困的时空环境,也凸显时人解决问题的智能”。20多年过去了,国际形势和两岸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平和发展成为这个时代很“清晰”的主题,也成为两岸民众很“清晰”的共同意愿,今日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也已绝非当年“艰困的时空环境”可比拟。在此情形下,清晰地表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个铁定的事实,又有什么值得质疑的呢?

说到底,还是民进党根本就否认“九二共识”。李登辉5月2日在公开场合声言,“九二”根本没有“共识”。其实,他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九二共识”正是1992年8月由李登辉拍板定案的。可悲的是,民进党并非一人“睁眼瞎”,只是如此颠倒黑白,顽固坚持“一边一国”的分裂立场、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人们不禁要问:民进党想让两岸关系往何处去?

十年硕果 弥足珍贵

赵天麟“四大质疑”的第二条,是质疑“朱主席说他要传承‘连胡会’十年来的成果”,“等于宣称将继续在国共框架之内,经党来处理两岸关系,显示他将要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的国共化,进一步‘以党领政’”。

众所周知,2005年连战主席率团来访,国共领导人时隔60年举行了会谈,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指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正因为两岸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坚持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坚持为两岸民众谋福祉,才有了今天和平发展、硕果累累、弥足珍贵的大好局面。朱立伦传承“连胡会”10年来的成果,有什么可以质疑呢?

至于说到是“以党领政”,还是“以党辅政”,对岛内政治运作模式,大陆无意关注,和岛内民众一样,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大陆民众,关注的是继续当前和平发展的局面。同时,“国共关系”作为两岸关系的一部分,自然也希望能够多协商谈判以取得更多共识。

赵天麟“四大质疑”的第三条,是质疑朱立伦“极有可能附和对岸的主张,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去进行‘和平协议’的政治谈判”;第四条,则是质疑“朱主席多次强调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争取台湾的国际空间,显示他已背离多年来朝野坚持‘国家主权’的基本立场,将台湾的‘国际参与’限缩在‘九二共识’‘一中原则’的框架之下,无疑是退缩台湾的国际空间”。

和平发展 大势所趋

2013年10月,两岸在上海召开了包括岛内绿营人士参加的第一届和平论坛,会后发表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纪要》明确提出“针对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议题,双方应各自展开相关作为,为两岸和平的制度化预作准备”。因此,即便朱立伦“进行‘和平协议’的政治谈判”,其实也是包括岛内绿营人士在内的两岸有识之士的共识,而且这也是两岸和平发展大势所趋。至于所谓“退缩台湾的国际空间”一说,倒是这些年两岸“在‘涉外’事物上减少内耗”,才使得这些年台湾较之于陈水扁时期有了更多的国际空间,赵天麟“退缩”之说完全是颠倒黑白。

说到底,赵天麟代表民进党提出的所谓“四大质疑”也罢,“台联党青年军”向朱立伦丢掷鞋子、瓶罐等物品也罢,只是秉承了一贯的“为反对而反对”的做派,民众已习以为常。但如果质疑“九二共识”就另当别论了。此次“习朱会”上反复强调“九二共识”,实际上也是给民进党敲响一个警钟。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曾表示“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实际上是不愿意看到“地动山摇”的局面,民进党应深思。

(原载于2015年5月13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