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平的守望: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扫描
54622800000026

第26章 台历史课纲回归“一中”是正本清源

日前,马英九拨乱反正、让课纲回归“一中”,这本是正常之举,岂料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姐妹淘”“不分区立委”郑丽君,在4月21日一场“独派”人士举办的记者会上竟气得跳脚,声称“8月1日起实施的高中历史课纲微调新版本,将造成台湾教育浩劫”。郑丽君如此气急败坏,恰恰反映出“独派”焦虑和无奈,同时,也说明课纲回归“一中”是正本清源之举。

民进党执政时期,陈水扁违背台湾社会核心价值,大搞“文化台独”,加紧“去中国化”,采取修订中小学课程纲要、编纂历史教科书等手段,割裂两岸历史文化,推行“台独文化史观”,凸显“台湾主体意识”,以图改变青少年对中国历史文化认同。

独派“皇民化”阴魂不散

尤为可笑的是,陈水扁执政后期修订的“98课纲”,不仅课纲中早已把“中国史”与“台湾史”“世界史”进行了区隔,形成两岸“一边一史”,而且在历史、语文、地理等科目课纲上更充斥着“皇民化”和“台独”思想。于是,台湾3952米高的玉山竟然成了“我国最高的山”。曾是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课纲修订小组委员会”成员的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说,根据此课纲编出来的教科书,说什么“中国第一大岛是海南岛”“李白是中国的伟大诗人,而不是我国的诗人”“我国国土面积是36000多平方公里”,等等。

台湾此次的“高中历史课纲微调新版本”,彻底排除了“台独”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观上回归“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今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微调后的高中历史课纲,不只是要求对“项目”进行修改,而且对用词的“性质”都作了详细规定。比如,根据微调后的课纲编写的教科书,必须写清楚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而不是海南岛;我国最高山是珠穆朗玛峰,而不是玉山;台湾慰安妇一定是“被迫”的。

按理说,马英九此次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也是一件本该早就做的正本清源之举。但民进党“立委”郑丽君竟然在4月21日一场“独派”人士举办的记者会上气得跳脚,民进党籍的诸多县市长也随着而“跳”,台南市长赖清德更是声称,将拒绝采用新课纲,并要求台南市立中学继续沿着旧的历史课纲,这反映出岛内有些人“皇民化”阴魂附身,是十足的卑躬屈膝、数典忘祖的民族败类。

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日本占领时期,殖民当局压抑汉文,关闭书院,打压书房,强迫说日语,企图将台湾人同化成日本人。但台湾传统儒学文人发起汉学运动,设立书房教授汉文化、研习汉文汉字,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从而维系了两岸文化交流。

“中国化”并非随着可去

陈仪接管台湾后,让台湾人改回中国名字,将台湾道路站牌和街巷换成中文。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魏建功担任主任的“台湾省汉语推行委员会”,致力于推行汉语运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把日本人殖民统治50年强制推行的日文日语的影响从台湾语言中齐根铲除,让台湾同胞重说汉语,实现了中华民族语言的纯洁、规范、统一,显示出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即便在陈水扁时期大搞“去中国化”时,陈水扁本人讲的依然是汉语。而岛内一些人为捞取政治资本,为反对而反对,昧着自己的良心,甚至声称自己“不是中国人”。然而,“中国化”难道是想“去”就能“去”的吗?正如世新大学教授王晓波反问郑丽君那样,没有“中国”,何来“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人不是中国人又是哪国人?郑丽君如果不是中国人,又是哪国人?凭什么担任“中华民国”的民意代表?“反服贸”、反亚投行,有如关起门来头撞墙,有谁理你?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表重要讲话,呼吁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同为炎黄子孙,理应为此自豪,为此共同努力。世新大学王晓波教授说得很直白:美国、日本加上欧洲都阻挡不了中国崛起,凭郑丽君小“台独”就成吗?因此,与其“关起门来撞墙”,不如打开窗户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须知:在当今社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者,绝对不是生活在“桃花源”的隐士,甚至连“井底之蛙”也不是,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既无知又无趣的怪物。

(原载2015年4月28日《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