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六
5451800000109

第109章 临渴掘井

【释义】形容事到临头,才采取应付措施,但为时已晚。

【出处】佚名《黄帝内经·素问》。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昭公性格固执,用人不当,手下没有贤人倾心辅佐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不久,国内大乱,昭公只好出走齐国。

齐景公问:“你年纪很轻,就把国家丢掉,这是什么原因?”昭公回答说:“我年纪很轻,很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又不会接受,于是弄到最后无人帮助,外面也无人拥护,倒是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根茎已经枯萎,枝叶尚且美丽,可是待到秋风一起,自然就连根都被拔起来了。”

齐景公认为昭公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可以迷途知返,便与晏子商量是否让昭公回去复位。

晏子说:“不会如此,因为凡掉在水里的人,原先是不防备失足的;迷途的人,原先便是不注意路径的。一定要等到掉在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失方向之后,才会知道应该注意路径;又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等到口渴了,才急着要挖井取水(临渴掘井),虽然这时候用了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