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全集
5451400000059

第59章 特殊情境下的心理调适 (5)

这种总认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反社会型人格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自律神经系统缺损。这对正值青春发育期的你危害尤其严重。这种心理会让你无法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分歧,从而妨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和别人的正常交往。另外,这种心态还可能会对你的行为产生不良引导,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你很可能会做出偷窃、破坏公物、打架滋事等报复性行为。

胸襟开阔和信赖别人是克服这种心理误区的最好办法。要知道,在日常交往中,和别人发生分歧是很正常的,得不到预期的评价也不代表别人在故意和你作对。不要以为任何人都在反对你,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多听一些与自己相左的意见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它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更能增强自己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

积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也能有助于走出这种心理误区,一个不断进取、奋发拼搏的人是不会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的。同时,积极的进取还能帮你学习更多的知识,让你更有自信,更能够容纳,即使是面对最尖锐的批评,也能坦然接受。

青春期的心理综合调适

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但青少年正处于个体发育的特殊阶段,是一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的阶段,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

首先,青少年必须时时注意心理保健,让身心健康发展。

1正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大多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对一些具体事情,如求学、谋职、恋爱、婚姻等方面,常会对自己“设计”一番,然而最终能否实现却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因此,青少年必须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学习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的联系过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可见友谊在人生中的分量。确实如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3丰富业余生活

青少年平日里学习、工作紧张,其间难免会遇上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排解这些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过好业余生活,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要抽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定出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要知道,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物质基础。

青春期发展的结果是走向成熟,怎么才算是成熟呢?专家提出了十项发展任务,可视为青少年心理成熟的标准:

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

3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能发挥最大潜能。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凡事不再依赖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保护。

5有经济独立的信心。

6能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而且肯努力奋发,为从事这种职业而准备。

7认真考虑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准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标准。

9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也能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0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

中年时期是人生道路上的黄金分割点,处于中年的人,已经有了稳定的家庭和固定的事业。但是中年同样是心理疾病的多发期,因为中年人往往压力过重,负担繁多,而且生理功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于是心理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大,往往在此时,中年人因不堪重负而遭遇心理疾病的袭击。

中年人应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只要充分认识自我,接受现实的自我,才会选择适当的目标,寻求良好的方法。生活中要不自卑,不自傲,充满自信地对待一切。

中年人心理发展的特征

中年既是建树成就的时期,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进入“多事之秋”的阶段。从生理上来说,中年人的体质状况已不如青年时那样健壮,多种生理机能缓慢地出现减退的现象。与此同时,中年期又是心理负担、心理压力最重的时期。家庭是否安稳,事业是否有成就,都会给中年人心理带来某些特有的心理变化。因此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对各种社会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心理活动也较复杂,精神压力较大。特别是经历一些挫折之后,往往处事过于踌躇,顾虑重重。久而久之,会变得日间忧郁寡言,夜间千思万虑,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失调。

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也是中年人群出现的特点。过度紧张造成的疲劳也会反映在生理上甚至会使人产生支持不住的感觉。由生理功能失调与改变而引起的心理烦恼和负担,是中年人又一心理特点。

所以,中年人一定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了解中年人的心理发展历程。中年人的心理发展一般经历以下过程:

1心理发展日趋成熟

一般说来,人到30岁,已成家生儿育女,生活方式初步定型,思想也安定下来,不再像青年时期那样充满憧憬,而是满怀信心、脚踏实地地创立事业,故称而立之年。人到40岁,知识增多,见识日广,认识问题有了相当的广度、深度,不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遇事冷静,即使遭遇复杂事情也不致摇摆不定,故称不惑之年。至50岁,经验更丰富,学识愈深广,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处事更加稳重妥善,故称知天命之年。中年时期,就这样经历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的过程。其心理日趋成熟,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是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有人统计,1900~1960年全世界的1 249名杰出的科学家和1 228项重大科技成果中,科学发明者的最佳年龄是25~45岁,最佳峰值为35岁。

这一阶段的人已经能独立地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根据自己所处的客观情境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人际交往方面也逐渐完善,能把握和适应环境,并按正确的批评意见和社会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自我意识明确,能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地位,来决定自己的言行。有坚韧的意志力,一经确定目标,可坚定不移地创造条件为达到目标而奋斗。

2智力的持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

随着心理上的机能随年龄的增加而上进,中年人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做出理智的判断,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能独立进行观察和思维,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趋于稳定,自我意识明确,精力充沛,情感丰富,运动协调,感觉思维敏捷,判断力准确,智能高涨,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旺盛,能适应和把握环境等。中年人在心理能力的继续发展和成熟过程中,同时伴有生理功能的逐步渐减,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减退,其他系统如肌肉、骨骼、肾脏功能下降,特别是免疫系统能力的降低,给中年人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潜在威胁。当女性进入更年期这个多事之秋,还能出现心悸、头昏、潮热、盗汗、过敏性和抑郁特点的情绪变化等身心症状;男性虽不如女性明显,在外貌和功能上也有明显变化。

智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会给中年人带来一系列矛盾。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身心能力不足的矛盾,渴望提高工作效率与内耗的矛盾,希望健康与忽视疾病的矛盾等。

3面临着社会义务与角色的转换

中年人情绪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身体功能的减退,健康与疾病方面的困扰,个人兴趣的改变,准备扮演祖父母的角色。由于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都承担着较大责任,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扰的发生也较频繁。从家庭来说,有从对子女衣食住行、道德品质、学习工作的担心操劳,到对子女成家立业、婆媳关系处理的变迁;对老辈体迈多病不能亲自侍奉的不安、繁杂的家务和精神负担造成的心理压力。社会环境方面,有同龄人的升迁流动,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工作调动,新环境中的角色转换等,若处理不当,难免会引起角色冲突,甚至引发角色危机。

面对工作、事业、家庭、现实生活中的层层矛盾,中年人若不能正确处理,便会导致焦虑、失望、忧郁、压抑,使心身疾病增多,引起诸多心理问题。

中年“灰色”心理的调适

进入中年期的男性容易产生一种与更年期病症不完全相同的综合征。其特征是性格和心理发生突变,感到焦躁不安,郁郁寡欢,缺乏决断,而自己却否认有任何毛病。这就是“灰色”心理病。

要摆脱“灰色”心理,走出灰色的天空,以下几条方法供参考:

1韬光养晦

中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好时期,然而自身条件的成熟,不能忽视客观条件的影响。现实中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绝不气馁,没有条件的要等待时机,这样遇到挫折也就能保持平衡的心态。

2知足者常乐

中年时期也是同龄人社会地位升迁、经济收入悬殊较大的年龄。面对同龄人成为上司或时代骄子,应以坦然豁达的心理面对这一切;正确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及有利时机,避免产生嫉妒和自卑心理,社会是纷繁复杂的,有时差距是由人为的不平等因素造成的,无需让失落的情绪困扰自己,应以踏实的工作、广泛的兴趣来充实生活,取代不良情绪。

3重视家庭

在家庭里中年人处于老年人和孩子之间,存在年龄和时代造成的心理差距,需要多交流、多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缩短心里差距,以拥有融洽的家庭气氛。

4中年人在单位是顶梁柱,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回到家中既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父母,又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还有日复一日的繁杂家务。应统筹安排,劳逸结合,不要忽视娱乐活动。娱乐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又能消除疲劳,维持良好的心境。

5心胸开阔

在中年人的致病因素中,社会因素对心理的刺激居于重要地位。因此,中年人在复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培养开阔的胸怀,养成不计较小事,即使对重大事件也能保持克制力的良好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即使是重大的人生挫折,也应学会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保持一种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6多交朋友

健全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要善于同性格、爱好、脾气秉性不同的人相处,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注意不断增进对周围人的了解。记住,只有多交流、多了解、多信任、多尊重,才能缩短彼此间的心灵距离,才能减少和避免各种不愉快事情的发生。此外,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开阔眼界,扩大交往范围,这样可以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到中年,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淡、缺乏新意。这时要多花一些时间反省自己,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大胆进行新的尝试,以使心态永远保持年轻。

通过以上六条,中年人一定能够走出灰暗的天空,拥抱明媚的心情。

人一进入老年,社会角色退居其次,生理功能也开始衰退,出现视力、听力下降,思维迟缓,情绪不稳,易伤感激怒等恶化现象。其实,辛劳了一辈子,多少参悟了生活的真谛,何不继续向前看,乐观面对老年的天空,愉悦舒畅地与人同乐,安享颐年。

老年人的心理发展特征

人到中年,衰退已经出现;到了老年,衰退现象尤甚。进入老年后,首先是体态和外形的变化。脸上爬满皱纹,头发花白甚至满头银丝,胡须皆白,落发加剧,牙齿亦渐脱落。这是因为年老体迈、肝肾不足、精血亏耗,不能上升至头面肤发所致。其次,内脏器官细胞数量的减少和脏器的萎缩等,会出现脑功能、运动功能、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生理机能老化,出现脑血管病症、骨质疏脆易折、慢性胃炎、肝病等。此外,还有全身各种细胞的不断损失与功能减退,贮备能力降低和适应能力减弱。这些生理变化,使得感官衰退,智力以不同速度下降,思维迟缓,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减退,记忆障碍(对近事的记忆尤甚),言语准确性低,心理平衡能力减弱,情绪不稳,易伤感易激怒,忧郁悲观,感叹自己大不如前、力不从心,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面对老年期,要防“心衰”。所谓“心衰”,并非指生理上的心力衰竭,而是指心理衰老。

心理衰老有哪些表现呢?

1自卑。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不爱交际、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常有等死的念头。

2多疑。固执刻板、因循守旧、疑虑缠身,常以许多莫须有的清规戒律来自我约束,有的则突出表现为恐惧,怕有飞来横祸,尤其对自己的疾病所忧更甚,常将普通疾病疑为癌症等。

3敏感。心胸狭隘,嫉妒心重,他们常因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唯我独尊是其特性。

人进入老年,因为退出了生活的主角位置,离开了工作岗位,更随着生理上的衰老,人体器官的退化,致使一些老年人悲观绝望、焦虑不安、情绪紊乱、生活兴趣低迷等。因此,只有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才能使每个老年人都走上幸福之路。

老年期的心理保健

据医学专家通过测定表明,人到50岁以后,在生理上日渐趋向沉默寡言的性格,遇事多愁善感的心理意识加重。这种生理退化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扼制,会逐渐酿成老年心理压抑综合征,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急躁、易怒、健忘和所答非所问的现象。

改善老年心理压抑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便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一点“自作多情”的行为。如闲暇无事或散步时养成自哼自唱的习惯,别人唱歌时,自己也随声附和,与人交往中,巧借别人的话题幽默一二。在晚辈面前,也可时不时地露一手年轻时代的“招数”。

应主动热情地参与社会交往,如跳舞、演唱、扭秧歌等文体活动等,这可焕发青春,解除胸中积淀,达到身心爽快的目的。

老年人应该掌握心理保健的十个要点:

1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

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2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灵,又能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3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过度操劳,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4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5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

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结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6正确对待环境刺激

老年人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应力求安静,但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完全保证,例如,环境中的噪音等不利因素时常存在,老年人如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这些刺激,则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是保护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老年人要善于在刺激中保持和调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