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效能人士的50个习惯
5449000000053

第53章 遇到困难找方法 (1)

一个高效能人士,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一个高效能人士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为自己找借口,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外界的困难,不如意的条件,一个接一个的压力与挑战,是不能难倒高效能人士解决问题的雄心和壮志的。

李达是香港某跨国集团公司的董事长。25年前,他带着仅有的30元港币、穿着一双拖鞋来到香港,先从街边小贩做起,越做越大,后来创办了两家上市公司。

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他说:“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源于我凡事都愿意找方法解决。我认识很多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做事高效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一、寻找突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一名高效能人士在做事的时候,应当主动寻求突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一名高效能人士在困难来临时,总是努力寻找方法,寻求新的突破,这样的人在人生中会比别人达到更高的高度。

在一家名叫天宇的天线公司。有一天总裁来到营销部,让大伙儿针对天线的营销工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营销部经理老王摇着胖乎乎的脑袋,无可奈何地说:“人家的天线三天两头在电视上打广告,我们公司的产品毫无知名度,我看这库存的天线真够呛。”部里的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总经理脸色阴沉,一语不发。扫视了大伙一圈后,把目光驻留在进公司不久的一位年轻人身上。总经理走到他面前,让他说说对公司营销工作的看法。

年轻人直言不讳地对公司的营销工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个人意见。总经理认真地听着,不时嘱咐秘书把要点记下来。

年轻人告诉总经理,他的家乡有十几家各类天线生产企业,唯有001天线在全国知名度最高,品牌最响,其余的都是几十人或上百人的小规模天线生产企业,但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品牌,有两家小公司甚至把大幅广告做到001集团的对面墙壁上,敢与知名品牌竞争。

总经理静静地听着,挥挥手示意年轻人继续讲下去。

年轻人接着说:“我们公司的老牌天线今不如昔,原因颇多,但归结起来或许就是我们的销售定位和市场策略不对。”

这时候,营销部经理对年轻人的这些似乎暗示了他们工作无能的话表示了愠色,并不时向年轻人投来警告的一瞥,最后不无讽刺地说:“你这是书生意气,只会纸上谈兵,尽讲些空道理。现在全国都在普及有线电视,天线的滞销是大环境造成的。你以为你真能把冰箱推销给爱斯基摩人?”

经理的话使营销部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年轻人,有的还互相窃窃私语。

经理不等年轻人“还击”,便不由分说地将了他一军:“公司在甘肃那边还有5000套库存,你有本事推销出去,我的位置让你坐。”

年轻人提高嗓门朗声说道:“现在全国都在搞西部开发建设,我就不信质优价廉的产品连人家小天线厂也不如,偌大的甘肃难道连区区5000套天线也推销不出去?”

几天后,年轻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甘肃省兰州市天元百货大厦。大厦老总一见面就向他大倒苦水,说他们厂的天线知名度太低,一年多来仅仅卖掉了百来套,还有4 000多套在各家分店积压着,并建议年轻人去其他商场推销看看。

接下来,年轻人跑遍兰州几个规模较大的商场,有的即使是代销也没有回旋余地,因此几天下来毫无建树。

正当沮丧之际,某报上一则读者来信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信上说那儿的一个农场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买的彩电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看到这则消息,年轻人如获至宝,当即带上十来套样品天线,几经周折才打听到那个离兰州有100多公里的金晖农场。信是农场场长写的。他告诉年轻人,这里夏季雷电较多,以前常有彩电被雷电击毁,不少天线生产厂家也派人来查,知道问题都出在天线上,可查来查去没有眉目,使得这里的几百户人家再也不敢安装天线了,所以几年来这儿的黑白电视只能看见哈哈镜般的人影,而彩电则只是形同虚设。

年轻人拆了几套被雷击的天线,发现自己公司的天线与他们的毫无二致,也就是说,他们公司的天线若安装上去,也免不了重蹈覆辙。年轻人绞尽脑汁,把在电子学院几年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重温了数遍,加上所携仪器的配合,终于使真相大白,原因是天线放大器的集成电路板上少装了一个电感应元件。这种元件一般在任何型号的天线上都是不需要的,它本身对信号放大不起任何作用,厂家在设计时根本就不会考虑雷电多发地区,没有这个元件就等于使天线成了一个引雷装置,它可直接将雷电引向电视机,导致线毁机亡。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切都变得迎刃而解了。不久,年轻人将从商厦拉回的天线放大器上全部加装了感应元件,并将此天线先送给场长试用了半个多月。期间曾经雷电交加,但场长的电视机却安然无恙。此后,仅这个农场就订了500多套天线。同时热心的场长还把年轻人的天线推荐给存在同样问题的附近5个农林场,又给他销出2 000多套天线。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半个月,一些商场的老总主动向年轻人要货,连一些偏远县市的商场采购员也闻风而动,原先库存的5 000余套天线当即告急。

一个月后,年轻人筋疲力尽地返回公司。而这时公司如同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将他披红挂彩并夹道欢迎。营销部经理也已经主动辞职,公司正式下令任命年轻人为新的营销部经理。

这位年轻人的成功除了他背后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做支撑之外,还得益于他遇到困难找方法,不找借口,敢于突破困境的精神。

二、学会逆向思维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办人。在普通人的眼中,他是个财富的“宠儿”。“白手起家,短期发迹”,“鸿运高照,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等,这些议论让霍英东的成功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霍英东的发迹真的有秘诀吗?或者是一时走了鸿运?事实上,他的成功得益于他遇到困难找方法的良好习惯。例如他的起家主要就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高招。

霍英东的成功有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朝鲜停战以后,霍英东慧眼独具,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如果说霍英东早年经营航运业是他创业初期练兵的话,那么他超人的经营理念则在经营房地产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他以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而他则“变了个戏法”,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房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却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霍英东的戏法真是高招,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

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东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的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做其他小生意胀满荷包的商贩,都可以来投资房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为不错。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的水上“穷光蛋”,用不长的时间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的大富豪。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经营着香港70%的建筑生意。

霍英东善于逆向思维,主动向自己提问,成就了成功创富的大业,其遇到困难找方法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下面故事中老李讨账的例子也是一个善用逆向思维的好例子。10多年前,老李在一家建筑材料公司当业务员。当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讨账。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到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公司10万元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老李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磨,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

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2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他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他带着这10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这个精彩的讨账故事,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很钦佩他凡事主动想办法的精神,而且一致认为:他能有今天的发展,与他这种精神密切相关。

三、从日常工作做起

遇到困难找方法不只是口号,它应当是我们日常工作时时遵循的一道准则。只有将遇到困难找方法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有这样一位驾驶,在驾驶舱一切就绪后,他会在计算机上抽选一些旅客名单,亲手写些谢函,感谢他们搭乘联航。一位西北航空公司的行李员则是收集从旅客行李箱掉落的行李牌——以往这样的行李牌都被弃置在垃圾桶内。这位行李员利用闲暇时间将行李牌寄回原主,附上感谢搭乘西北航空的短笺。另一个例子是一位平面设计师,他常在给顾客的邮件中附上一片无糖口香糖,这样,不但表现了一种亲切感,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且也不会有人把他寄的邮件丢掉了。

杰尼是一家超市的打包员,他在业余时间学会了使用计算机。刚开始,他们在计算机上设定三栏,他每晚回家后,就找出“每日一思”。如果找不到他喜欢的,他会自己“想一个”!然后他把“每日一思”打进计算机,印出很多份,切割好,在每张背面签名。第二天,他帮顾客装袋打包时,就将“每日一思”放人顾客的购物袋中。把个人的心得以温馨、有趣而有创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顾客感受到生活的活力。一个月之后,那家超市的经理到结账区巡视,发现排在杰尼结账台后的顾客比其他台长三倍,他马上吼叫:“再开几个结账台!把人疏散!”

但是顾客说:“不用,不用,我们要在杰尼这边结账,我们要他做的‘每日一思’!”

有个妇女靠近经理说:“我本来一周才来一次,现在我每次经过就进来,因为我想要‘每日一思’!”

在一次部门领导的聚餐中,经理说:“你想谁是我们店里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杰尼!”

三个月之后,经理发现“杰尼真的改造了”他们的店,现在鲜花部门里,如果有受损的花或未用的胸花,他们就在店内找位老妇人,或者是小女孩,为她们戴上花。肉类部门的一位包装人员则因为喜欢史奴比,所以他买了五万张史奴比的贴纸,在每块肉的包装盒上都贴上贴纸,他们这里充满了乐趣,顾客也很喜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工作中发挥创意,创造出个人的象征,这也使得工作场所充满了爱与活力。

无论是杰尼,还是上文例子中驾驶员和行李员,他们都用自己平凡无奇的工作变得卓越而富有意义。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一名杰出的高效能人士,不妨学习一下他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