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5448800000078

第78章 赵一曼—红枪白马女政委

【英雄档案】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字淑宁,中共党员,抗日烈士。

籍贯:四川宜宾。

英雄历程:

1926年10月,考入武汉黄埔军校;

1927年9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8年4月,赵一曼与陈达邦结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前往东北进行抗日活动;

1932年,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

1933年10月,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

1934年7月,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铁北区委书记;

1935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

1936年8月2日,被杀害。

【英雄荣誉】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一个坚决反封建习俗的少女

赵一曼生长于封闭的四川农村,当地的习俗是不让女孩子读书识字,而她却走了一条冲出封建家门、入校接受新思想、到国外学习、回国搞革命活动的道路。

赵一曼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情结,非常敬仰抗金的女英雄梁红玉,同盟会的秋瑾女烈士。赵一曼10岁那年,母亲按当地旧俗要给她裹脚、穿耳眼,但任凭母亲如何呵斥责打也不肯裹脚,并用菜刀剁烂了裹脚布和小尖鞋。

在宜宾女子中学读书期间,校长按照封建当局的要求,特别规定女校学生必须一律挽髻。赵一曼带领几个女同学去找到校长说:“我们梳不来头,挽不来髻,请你给梳、给挽吧!”以道学著称的校长一时尴尬不堪。随后,赵一曼和同学们拿出了准备好的剪刀,为自己剪了短发。后来,赵一曼还组织了“妇女解放同盟会”,会员很快达到180多人。她们在闹市街头贴标语,画漫画,把乡绅们画成了狐狗、魔鬼。

赵一曼等反抗封建习俗的活动在家乡闹得轰轰烈烈,当地封建势力对赵一曼等人恨之入骨,扬言要报复她们。母亲怕赵一曼闯出大祸,就把她关在家门做女红,以此来收敛赵一曼的心。母亲还让她学挑花(绣花),然而她9个月内没挑出一朵花,却读了很多革命的书籍。

父亲去世后,为了少惹是非,哥嫂将赵一曼她收集的进步书刊付之一炬,并准备把她嫁出去了事。赵一曼赶走了前来提亲的媒婆后离家出走,并于1924年8月6日在《妇女周报》上用“一超”的名字发表了要求脱离家庭的宣言。

在大姐夫郑佑芝的介绍下,赵一曼于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共产党。赵一曼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成民永忆女先锋

赵一曼为了民族的独立,她离家别子,毅然奔赴抗日疆场。她成为一个日寇眼中的红装白马的“女匪首”,一个被郭沫若誉为“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女英雄。

1935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赵一曼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人激战数日。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在赵一曼和战友们的努力下,大部队顺利突围。但赵一曼却在完成掩护任务撤出时与敌人相遇,并在战斗中负伤,后在一个农民家中养伤时被俘。

赵一曼被押解到哈尔滨后,日伪军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浸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昏死过去。医护人员和看守的警察无不对她产生敬佩。

日军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英雄无悔】

战争中的女人,一直被当做弱者,成为敌对双方或凌辱或保护的对象。但是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总有一些女性,用她们的鲜血与生命,展示着女性的坚强与勇敢。赵一曼以女人特有的坚强和对革命的无比忠贞承受了最大的侮辱与磨难,挫败了敌人,战胜了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