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小聪明不如傻坚持
随着《士兵突击》的热播,关于“许三多”和“成才”之间的对比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刚开始,外号“一根筋”的许三多被很多人不看好,精明灵活的成才PK“一根筋”的许三多,一对一,成才明显胜算大,明显能力强。但最终,这两个人都成功了,但综观他们的成长历程,许三多的成功可谓“顺风顺水”,而成才的成功却颇费周折。
许三多:新兵连→红三连五班→钢七连→参加老A选拔→进入老A特种部队。
成才:新兵连→钢七连→跳槽到红三连→红三连五班→参加老A选拔→因“战斗”中放弃被淘汰,回到红三连五班→再次参加老A选拔→进入老A特种部队。
成才比许三多聪明,他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目标,并时常施展自己的智慧,他的能力要比许三多要高出一截。但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成才走了太多的弯路。看似造化弄人,实则规律使然:
许三多与成才比显然是一个“傻子”,可正是由于他拥有对任何事都全心投入的傻劲,使得他做每一件小事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投入自己所有的能量和智慧,把事情做到最好,而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旁人的赞赏与关注,只是因为这是有意义的。他面对困难从来不说“放弃”,而是默默地承受,慢慢地解决,毫无抱怨,绝不气馁,不异想天开,也耐得住寂寞,当一个又一个问题被他以一根筋的劲头解决之后,他俨然成长为了一个巨人。这样的人不会被诱惑击倒,“许三多”式的员工给人一种安全感,与这样的人共事,人们心里觉得踏实。企业有了这样的人,有了这种责任的精神,就没有问题不能解决,没有市场不能开拓,没有技术不能攻关,没有企业不能健康发展。
戏中的许三多这样,戏外的王宝强更是如此。王宝强不是帅哥,家又在农村,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进过大学学习表演,为什么他就能大红大紫起来,并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呢?难道仅仅是他运气好吗?
娱乐圈是个名利场,拥有很多潜规则,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多少演员为了出名,不是用心地去工作、用心演好角色,而是不惜用各种手段去炒作,制造绯闻吸引眼球。但是王宝强不是这样的人,他不是靠这些获得成功和出名的。在拍摄电影《盲井》的时候,由于一些人为原因,剧组不得不停止拍摄,甚至连女主角都不辞而别,但是王宝强没有走,他坚持拍完了。为了真实,剧组要冒着塌方和瓦斯爆炸的危险在三百米深的井下拍摄三十多个小时,王宝强没有退缩,他认真地演戏,坚持到拍完。他的努力,他的汗水,他的这些在别人看来很“傻气”的老实,带给了他成功,使他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盲井》导演李杨对王宝强的印象很好,王宝强在2003年台湾金马电影节靠《盲井》获得最佳新人奖时,李杨送了他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王宝强一直按着这句话去做,无论是在《天下无贼》里演配角,还是在《士兵突击》里当主角,他都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对白。王宝强回忆,他在当群众演员的时候,经常给别人当替身,有一次需要替主角从梯子上“摔”下来,他不知道什么是假摔,就老老实实地摔下去,结果收工时,副导演就拍拍他的肩膀:“演得不错,很真实。”如此认真、老实的王宝强,他的成功自然毋庸置疑。
我们现在的社会,充斥着焦虑、不安分,整天什么都不干,只是异想天开的大有人在。正如阿里巴巴CEO马云所说:“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就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同样,最想发财的人,往往也发不了财。”马云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在上海五星级波特曼酒店宴请一位重要客户。当时一位很高很帅的服务员小伙子端着盘子进来,看到我说,啊呀我认识你,我用你们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分期付账,仔细算了一下,可以省下一毛二分钱的利息呢。当时我就想,这种人就是太小聪明了,如果今天他不这么‘聪明’算计,也许已经是总经理了。”
马云说,那些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人。他以前跟同事玩过当时很流行的“杀人游戏”,当时同事们串通好让他做“杀人者”,表面上大家还装不知道,看他一个人在那儿自鸣得意地表演,以为大家都不知道他是“杀人者”。这次出丑让他明白了,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做傻子。别人不会因为你不懂而看不起你,但会因为你说的和做的不一致而看不起你。 当年阿里巴巴刚刚起步时,很难招到员工,马云开玩笑说,“是把大街上能走路的都招进来了”。后来这些人中很多“聪明人”离开公司去创业,真正成功的也没几个,倒是一直留在公司“没地方去的那些不聪明的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收入越来越高。所以马云感慨地说,有时候小聪明还真不如傻坚持,守得住寂寞才能成大器。
由此可见,老实人的“傻子精神”其实是一种对己、对人负责的精神,也是干大事必备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才能克服挫折,踏踏实实、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与机遇。
就此而言,我们都应该做许三多似的“傻子”,因为“傻”是一种境界,“傻子”其实不傻,而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一直坚持着的“傻子”。
做事是术,做人是道
皮鲁克斯说:“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
什么是道?什么是术?
通俗地讲,道就是事物的本质规律,而术则是在这个本质规律指导下的行事方法。“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体。”道是本,术为用。放在本节来讲,做人就是道,是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做事则是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变,但前提必须是不违背道的本旨。
李曦是一个典型的事业型人才,他一直都希望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全心全意地工作。自从他进入这家著名500强企业以来,确实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是他们的副总经理为他营造的。李曦在感谢副总经理的同时,却不知道他正悄悄地被卷入一场风波中去。
李曦所在的技术部总经理是外方经理,副总则是本地人,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员工,副总一直希望能够转正,成为该分公司的总经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一直在悄悄地拉拢员工,想方设法地对付外方总经理。李曦知道这些情况的时候,他已经是副总手下的骨干分子了。在他刚进入公司时,副总以老乡情谊拉拢他,并在他与老总意见相左时不断暗示外方老总是多么的不了解国情,多么的独断专行。这些话都让李曦倍感亲切,很快对副总深信不疑。他虽然明白副总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但出于对副总的感激,副总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的还是会鼎力相助。
一年后,李曦升任公司高级工程师不到一个月,副总被总部查出涉嫌经济犯罪、贪污公款、诽谤上级等,与副总相关的人员都被不同程度的“波及”,李曦也被撤了职,好在由于不知情,只是处以罚款,免除了牢狱之灾。
在职场中,有不少这样的员工,他们在工作中爱耍小聪明,企图得到一些不义之财,那么,在短时期内或许可以获利,但长远看来受损的终将还会是自己。做事是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了道——做人的轨道,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体。”道是本,术为用。二者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做人的成败与做事成败也紧密相关。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做事先做人,是因为人格在空间上决定了做事的空间;做人先做事,是因为人的各种素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展开;人的潜能,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开发;人的能力,只有做事中才能发挥;人的成就,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取得;人的梦想,只有做事中才能实现。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是因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没有先后之分,并不是说没有高下之别。做人是主导,做事是基础。这就是要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做事先做人,一个人的人品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有一华侨,在国外事业做得很大,但思乡情重,想出资在家乡办厂。消息传开后,很多人纷纷与他联系,愿意与他合作在家乡开办工厂,因为大家都看到此事有利可图。这让老华侨在挑选合作者上面犯了难。最后,他在众人之中挑了两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想在他们二人中挑出来一个与自己合作,并把他在国内投资的所有经营都交给他管理。有一天,他叫来那两个人说:“我本人没有什么爱好,唯独酷爱下棋,今天,你们谁下棋赢了我,我就会与谁合作。”
那两个人也是下棋高手,棋都下得极好。第一个人与老华侨下了起来。最后老华侨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那个人。第二个人很精明,在下棋当中,老华侨转身去倒了一杯水,第二个人以为他不在意,偷偷换了一个棋子,其实这一切全被老华侨从玻璃的影像上看到了,最后,第二个人赢了那盘棋。
后来,老华侨选择了下输了棋的那个人来管理自己在国内的事业。
他说,第一个人虽然没有赢我,但是他却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没有想着去耍小计谋,诚心诚意地与我对弈。这也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他是可信的。而第二个人却偷换了一个棋子,虽然这是一个小事情,但是却可以看出他的品质低下、为人不诚,与这样的人合作是不能让我放心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只学做人不学做事。做人是做事的指导思想,做事则又促进了做人,人生的价值通过他所完成的事显现出来,它是做人的根基,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懂得做事,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做事越多,付出越多,收获越大,越能从收获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古语所说的“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
做人和做事虽然都只有两个字,却是需要用一生去认真做的两件事。只做人不做事,只能华而不实;只做事不做人,也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