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结果,以脚做梦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我们都知道。故事里那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罗文也不知道加西亚在哪里,但他知道只有有了行动,目标才有意义。没有行动,目标有什么用?他行动了,他以他的努力创造了一段传奇。
正如中国古代先哲那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管多长的路,只要你肯走,总会有走完的一天。“以脚做梦”的内涵是:梦用脑想,更用脚走!唯有脚踏实地地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有行动不一定有好结果,但不行动就一定不会有结果。
阿诺·施瓦辛格从一个普通的瘦个儿成为健美明星,并不只是在脑中演示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力士柏加这样的人物而已,而是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超乎常人的代价。在他所著的自传中,他阐述了并不神秘的“秘诀”:“要肌肉增长,你必须有无穷的意志力,你不能可怜自己;你要跨越痛苦,甚至爱上痛苦,人家做10下的动作,你要加倍,做足20下。不要松懈、不要懒惰,否则你是不会成功的。”
曾经有一位老太太拿着一本旧作文本,请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判断一个小学生将来能不能当作家,结果受到巴尔扎克的否定。老太太大笑,因为这正是巴尔扎克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对此,巴尔扎克给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我并没说错,我所以有今天,全靠苦熬苦写,而并不是靠天赋和灵气啊!”
这就是“以脚做梦”,它意味着愿为梦想付出血与汗的代价。
而且,人生是短暂的,要做就要立即做,“以后再做”经常是不做的借口,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时不待我”是回响千年的慨叹。
因此,请记住《福布斯》杂志创立者福布斯的名言:“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好,立即做!”
员工不执行任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拖延,而拖延是最具破坏性、最危险的恶习,它会使人丢弃积极的进取心。令人可悲的是,拖延的恶习有一定的累积性,而行动正是唯一的解决良方。
事实上,我们不是用上班来交换工资的,上班的结果才可以交换工资。这就像睡觉一样,睡觉没有价值,睡着了才是有价值的,想睡觉但睡不着叫失眠。失眠不但没有价值,而且还是一种病。
在忙于工作时,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对工作的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忙碌的价值负责;而对某项任务负责,是对忙碌的过程负责。忙碌不等于结果。
三星公司开发笔记本电脑要比索尼公司晚得多,但是现在三星的新产品活力十足,新品不断,而索尼的新产品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当年,索尼的笔记本电脑因为设计精巧而在市场上很畅销。三星公司为了与索尼公司的经典产品一比高下,决心开发出比索尼产品更轻、更薄的新款笔记本电脑。
于是,三星高层要求研发人员按照比索尼公司同类产品“至少薄1厘米”的高标准来研发新产品。尽管,这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三星的研发人员经过8次反反复复的实验与提高,还是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当时主攻技术创新的陈大济(2003年3月被任命为韩国信息通信部部长),带领研发团队接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当时,也正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其他企业纷纷缩减研发经费之际,陈大济和研发人员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并没有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放弃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研发不出比索尼产品“至少薄1厘米”的产品,三星笔记本电脑就赶不上索尼,三星就不会变强大!对结果负责,对公司的责任感,使三星的研发人员不断克服技术难题,成功地完成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戴尔看到三星的这些产品后大吃一惊,赶紧派人到三星采购。为此,三星顺利地从戴尔手中得到了160亿美元的采购合约,使三星一下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笔记本生产企业之一。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创造结果。如果我们要一个满意的“商业结果”,那么我们首先要树立一种能够激发行动的“商业心态”。“结果心态: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姜汝祥在《请给我结果》一书中解释道,“既然锁定了目标,锁定了结果,那么我们对于结果,就不是要,而是一定要。在结果面前,你需要一个‘一定要实现’的决心!”
任何企业购买的都是结果,也就是忙碌的结果,而不是忙碌。忙碌是不值钱的,只有忙出的结果才值钱。所以我们要永远看重结果这个“目标”,而不是忙着完成任务这个“程序”,因为完成任务不等于得到结果。
放眼望去,那些在工作中关注结果的人,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那些忙出成效的人,人生价值更是得到了提升。所以,从现在开始,树立“结果心态”,让自己忙出成效吧!
要努力工作,更要创造性地工作
当每日你在为工作奔波劳碌,身心俱疲的时候,当你在抱怨工作得有多辛苦的时候,你有没有反思过这样的问题:“我到底在忙些什么?我忙出了什么成果?我要怎样才能更卓有成效?”你是否意识到,不仅要努力地工作,更要创造性地去工作,
刘宁和王楠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并同时进入一家公司。
刘宁工作努力认真、踏实肯干,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他好像总有忙不完的事,而且还常常自动留下来加班,天天工作到很晚才下班,但遗憾的是工作业绩平平。
王楠呢?他的想法和做事的方式总是与众不同,从不墨守成规。他总是琢磨一些“懒办法”——别人两小时完成的,他就要想办法争取一个小时完成;相同条件下,别人做到10分的效果,他要努力做到12分……老板交给他的任务,他不但完成得干净利落,而且结果也能令人满意。
一年后,王楠被委以重任,刘宁只获得象征性的加薪鼓励。
这让刘宁心里非常不平,认为王楠没有自己工作认真,也没有自己工作的时间长,凭什么业绩反而比自己好?而且还受公司的重用?自己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反而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他越想越觉得不公平,于是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在我们的周围,类似刘宁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人们习惯地认为“老黄牛”式的员工就是好员工,但事实上,“努力”工作的人并不一定会受到上司的赏识。即使你付出了200%的努力,如果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要想得到老板的赏识也是不太可能的。在这个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的时代,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脑子。
从前有个小村庄,村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艾德和比尔都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艾德在得到合同后,立刻行动了起来。每日奔波于1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运回村子,倒在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起得比任何人都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挣钱了。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满意。
而令人奇怪的是比尔自从签订合同后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他。这点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
比尔干什么去了?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一起开了一家公司。6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比尔重新制订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钱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多年来,比尔和艾德的故事一直指引着人们。每当要做出工作决策时,这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帮助,所以我们应时常问自己:“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运水?”“我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
不可否认,勤奋和韧性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运用自己的智慧,行动前积极思考,在行动之中及时调整用以实现目标的手段。很多人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一个大问题里面的一小部分。比如,工厂的某台机器坏了,负责维修的师傅只是做一下最简单的检查,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了,他们就停止对机器做一次彻底清查,只有当机器完全不能运转了,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这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态度如果不转变,将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正确的做法是把问题想透彻,找出合理的方案,将问题一次性地彻底解决。
同样是解决难题,思想老化的人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着手边的工作,没有创意的工作让人生乏味无比。相反,会动脑子的人会借着问题,将工作上升到更高效的层面,自己也可“一劳永逸”。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管理学家博恩·崔西认为,工作中第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做事。“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换句话说,效率重视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效能则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这包括做或是不做某一项工作。
“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失去目的性,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要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在《赢在中国》节目里,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正确地做事。如果你做的不是正确的事,那么你做得越正确,走向失败的速度就越快。”
有时候,上司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并没有对人员做到最佳的配置,没有把你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时,你就要主动与上级沟通,要求自己做更合适的事,这样才能够做到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安妮是微软公司的一名销售主管,她就是一个能够主动去做正确的事的员工。有一次,安妮被公司派去参加一个销售专题讨论会,她很清楚自己的专长,她计划在会上与业内精英做一个很好的交流并使自己有所提高。
但是,第一天她就遇到了麻烦,公司额外要求她来协调与会者的傍晚活动,这样可以更深层次的履行公司作为东道主的职责。本来为这次讨论会的成功作出贡献也是安妮的心愿,她越想越觉得这是她应当做的。
于是,她就接受了,但她发现自己处于巨大的压力和忧虑之中,来回奔忙,试图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但由于抽不出时间来做原来想做的事而使自己变得很沮丧。
就在这种沮丧中,她突然停下来,问自己:“等一等,我为什么要去做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呢?我有义务去执行公司派给的任务,但我不必去做我不擅长的事啊?再说公司并不是不明白我的长处,我向他们说明我的处境,他们应该会派一名适合做这个工作的人来接替我的,难道不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