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危机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它。
当拿破仑·希尔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密苏里州西北部的一间荒废的老木屋的阁楼上玩。当他从阁楼爬下来的时候,先在窗栏上站了一会儿,然后往下跳。他左手的食指上带着一个戒指。当他跳下去的时候,那个戒指刚好钩住了一颗钉子,把他整根手指拉脱了下来。
他尖叫着,吓坏了,还以为自己死定了,可是在他的手好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为这件事烦恼过。再多的烦恼又有什么用呢?当危机来临时,我们必须接受,把它当做不可避免的事实。现在,他几乎根本就不会去想,他的左手只有四个手指头。
还有一次,拿破仑·希尔碰到一个在纽约市中心一家办公大楼里开电梯的人。拿破仑·希尔注意到他没有左手。拿破仑·希尔问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他说:“噢,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件事情来。”
许多时候,在不得不如此的情况下,人们能很快接受任何一种事实,或者使自己适应,或者整个忘了它。
拿破仑·希尔常常想起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家15世纪的老教堂废墟上的一行字:事情既然如此,就不会另有他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件,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那样。你也可以有所选择,你可以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或者你可以用忧虑来毁了你的生活,甚至精神崩溃。
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要乐于接受必然发生的情况,接受所发生的事实,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危机的第一步。
你必须接受和适应那些突如其来的危机。危机本身并不能使每个人快乐或不快乐,每个人对危机的反应才最终决定他的成功或不成功。
必要的时候,每个人都能经受得住突如其来的危机或打击,甚至战胜它们。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这样一种战胜危机的力量,只要加以利用,就能帮助自己克服一切危机。
德国一位名叫班纳德的人,就是一位懂得如何去应对那些不可避免的危机的强者。
在风风雨雨的50年间,班纳德遭受了200多次磨难的洗礼,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但这些也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他出生后14个月,摔伤了后背;之后又从楼梯上掉下来摔残了一只脚;再后来爬树时又摔伤了四肢;一次骑车时,忽然一阵大风,不知从何处而来,把他吹了个人仰车翻,膝盖又受了重伤;13岁时掉进了下水道,差点窒息;一次,一辆汽车失控,把他的头撞了一个大洞,血如泉涌;又有一辆垃圾车,倒垃圾时将他埋在了下面;还有一次他在理发屋中坐着,突然一辆飞驰的汽车驶了进来……
他一生倒霉透底,在最为晦气的一年中,他竟遇到了17次意外。
但更令人惊奇的是,班纳德老人至今仍旧健康地活着,心中充满了自信,因为他历经了200多次磨难的洗礼,他还怕什么呢?
我们在埋怨自己生活多磨难的同时,不妨想想这位老人的人生经历,或许还有更多多灾多难的人们,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困难和挫折算什么呢?自强起来,如藏獒一样坦然接受人生中难以避免的危机,并想办法予以解决,这样你的生命就会屹立不倒,你才有可能重新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再红的人也会“折旧”:不断学习,告别“本领危机”
一只幼小的藏獒,不断扑向一块大石头,它在学习跳跃——在它以后的道路上会有很多这样甚至更大的石头。它一次次上冲,又一次次摔下来,这是成长的代价。只要拥有了一种渴望优秀的学习精神,这一代价它是付得起的。
也许在我们人类看来,一只藏獒突然就“强大”起来了,这种成长速度有些“不可理喻”,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艰难的“学习”过程罢了。无论你承不承认,你一辈子都在学习中度过,因为生活中没有永远的红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折旧”。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两个乡下女孩来到大城市寻求发展,她们合租了一间房子同住。这两个女孩都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但她们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虽然两人的条件都差不多,但让人吃惊的是,她们后来的遭遇却迥然不同。
其中一个女孩,一来到这座城市就感觉到自己未来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她既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或者什么出色的地方,在这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她明白机会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于是,她早早就开始为她的未来做准备了。最初,她只是在一家宾馆做清洁的工作,但她非常认真,而且利用业余时间到附近的培训学校选修了酒店管理的课程。她还注意矫正自己的乡下口音和一些都市人难以接受的习惯。现在,她已经成了这家宾馆服务部的经理,后来还与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结了婚,她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
另一个女孩却只是安于平凡的现状,虽然明白自己算不上优秀,但也不愿意去提升自己,相反却一直沉溺在自己的梦想之中,整天幻想着能突然遇到一个白马王子来使自己过上向往的幸福生活。虽然中间也曾有一些不错的小伙子对她产生过好感,但毫无准备的她却都让这些机会擦肩而过。一直到现在,她还生活在这个都市的最底层。
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像第二个女孩一样,很容易被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所吸引,看不到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缺乏一种危机感,不懂得未雨绸缪,等压力来的时候,只能是束手无策,而生活也必会在这种安于享乐的心态中流于平庸。
《一千零一夜》里讲述了一个勇敢的航海家辛伯达的故事。辛伯达每次航海归来,都可以放弃冒险事业,过上安逸的生活,但他却执著地去寻求那种与大自然抗争、与海盗搏斗的惊险旅行,而恰恰是这些经历使他抵抗挫折的能力大大增强,使他一次次大难不死,在航海中安全抵达目的地。
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著名的排球教练袁伟民曾指挥中国女子排球队,分别于1981、1982和1984年,历史性地取得第3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冠军,使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上首次取得“大满贯”、“三连冠”的历史性突破。袁伟民训练中国女排,让主力阵容在10∶14,只输一球就要丢掉全局的危急情况下进行练习,一球一球往回扳,这就使中国女排多次在世界大赛出现类似局面的关键时刻,心理稳定,临场不乱,技术、战术发挥得好,从而反败为胜。
特种部队对士兵进行的应付突发事件、复杂情况以及在孤岛、密林、荒漠、高原等特殊条件下的生存和战斗训练,是为了他们一旦遭遇类似情况,能够从容自如,锐不可当。
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了时代的伟人。世界“创价学会”的会长池田大作先生说过:“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只有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让人感到生存的意义。”一个人要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成就卓越人生,就不应当满足于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为自己的人生定下平庸的基调。
2002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经济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的林晶,怀着无限的梦想与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进了青岛国运。由于林晶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成绩优异,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国运决定把林晶安排在新生部门——人力资源部。
此时,正是国运集团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大量专业人员远远超过了往常。林晶是学经济管理的,现在突然要转型干人力资源,陌生的环境、全新的工作、超负荷的用人需求,使初来乍到的林晶马上陷入了被动。
由于工作的滞后,人才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心急火燎的领导对林晶提出了严肃的批评。面对压力,林晶委屈,但永不退却的上进心马上占了上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工作没做好,得从自身上找原因。”林晶暗暗给自己鼓劲。
从此,每当晨曦刚刚照进办公室的时候,林晶已经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开了;每当傍晚的路灯照亮回家的路时,林晶依然在堆积如山的文件里进行着她的工作;即使是回到家里,林晶也没有放松,在她的床头,堆满了各种专业管理类书籍,每晚睡前,她至少读一小时专业书籍,然后回顾一天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第二天的工作作出计划。
她给自己定下了“四个不让”: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自己的手中延误;不让急需办理的工作在自己手中积压;不让自己分内的工作出现一点差错;不让公司的形象因自己的失误受到影响。林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终于换来了成果,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蒸蒸日上,公司领导对她的工作也给予充分的认可,在这样的基础上,林晶被任命为人力资源部的部长。
担任人力资源部的部长,在外人看来是件轻松、荣耀的事,林晶却不这么认为:职位虽然提升了,但肩上的担子却比从前重。如果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安于现状,很快就又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被继续前进的企业淘汰,最后落得一事无成。
想到这里,林晶浑身上下就蓄积着力量,准备进行第二次的飞跃。2004年,林晶成功考取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使自身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国运集团“尊重人格,重用人才,凝聚人心,激发人气”的人才战略指引下,林晶迅速依据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性质,制定出相应的工作准则,即“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关爱人才”。
她通过网络、报纸、招聘会等载体,通过猎头公司、直接与大专院校联系等渠道,广泛获取各方面人才信息,并通过面试询问内容、公司情况简介、限时回复等工作方法,使人力资源部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让人才与企业的交流更加畅通,简洁有效地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盟。
同时,由于国运集团的发展,公司内部员工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林晶以身作则,积极投身争做学习型员工的行列中。她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第二学历教育,积极参与主管部门的培训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为正确作出领导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晶的成功固然令人羡慕,然而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她工作中的危机感和“饥饿意识”,从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善于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弱项和不足,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内克服自己能力上的薄弱环节,从而在职场晋升中赢得主动。这种精神,也是一名优秀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具备的优良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