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54365800000003

第3章 道家:人性自有大陷阱在

人性严林里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强与弱,只有一时的强与弱。因此强者与弱者,最好维持一种平衡,均势,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此点,但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你愿意,也不论你是弱者或强者,“遇强示弱,遇弱示强”只是其中一个方法罢了!

我们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参悟出一些修身养性的方法、为人处世的艺术、做人做事的智慧、克敌制胜的谋略和管理方面的心得,其中既有精深的思想理念,又包含许多具体形象的事例,有助于读者理解接受。

虚名嚼破无滋味

【道家语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心语雅说]

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就不是恒常的道理;可以用文字表白的概念,就不是恒常的概念。无法用言词表述的原初状态,那是鸿蒙宇宙的本源;已经用言词表白了的概念,那是自然万物生长的母亲。经常保持恒常而无分别的状态,便可以观察世界的幽微本质;经常保持有分别的状态,便可以观察世界的明显表象。无分别和有分别,这两种事物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可以说的是玄秘的现象。玄秘中的最高玄秘,那就是一切奥妙产生的根源。

老子破天荒地提出的“道”的概念,其涵义博大精深,不仅可以从哲学角度思维,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从文学的方面理解,从美学原理探求,还可以从人生的角度来解读……

老子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老子说“道”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所以给它定“道”这么一个概念,附加上这样一个名称,那是为了称述的方便和交流的需要。所以,如果人们常执著于语言文字的表述,执著于某个概念,并把概念看作是事物本身,这就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

事实上,概念也好,名称也好,都只是事物的代号而已,名称可以用来指代事物,但名称并不等同于事物本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比如一个人的名字叫李四,其实他还可以叫王五,即使他认为自己非叫李四不可,但李四也并不一定是他,因为普天之下叫李四的人还可能很多。

在这里,老子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看待“名”、“实”关系的问题。“名”和“实”是不能划等号的,名不副实的现象常常会有,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有名无实的情况。世上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往往执著于某个可有可无的“名”,比如职位、名誉、荣誉、头衔等。

有一位姓王的小伙子,很在乎头衔,他最先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他的专业水平比较高,业务能力也比较突出,老板很赏识他,给了他单独一间办公室,工资待遇仅次于业务部经理,但就是没有给他副经理之类的头衔。虽然老板很器重他,经常邀他一起吃饭,一起出去休闲,但他总觉得心里缺点什么。

于是,他有了换工作的念头。在一次招聘会上,他和一家公关公司老总聊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老总当即表达了希望他能加盟公司,并许以副总的头衔。小王非常感动,没几天就向原来的老板提出了辞呈,老板再三挽留,并说正打算给他加薪,但他去意已决。

就这样小王加盟了那家公关公司。他不仅得到了副总的头衔,被安排进一间豪华的办公室,还得到了一位漂亮的女秘书。总经理让他主管业务工作。

小王非常感激老总的知遇之恩,工作特别努力,到处跑业务,拉单子。可是半年下来,不但没有领到足额的工资和奖金,手里还捏着一大把差旅费的报销凭证。而他每次去财务室报销,会计都说账上没钱;去找老总,老总每次都说眼下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只能维持原材料采购方面的开支,等回款到位后,一切不成问题。

就这样过了半年,小王实在没有办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辞职。他又要重新找工作,从头再来!

辞职时,老总还说等资金到位后,一定把欠他的工资、奖金和差旅费给他打到卡上,可他最终也没有再拿到一分钱。他由衷感叹:都是头衔惹的祸,做人要务实,不要太看重名。

正如《红楼梦》开头所写道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为虚名忙碌,为虚名奔波,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一个聪明人就不应该有出名的念头。他惟一必须要做的,就是立足现实,培养自己的本领,顺其自然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发展自己的事业。甚至在许多情况下,为了自保,还要作贱自己,有意破坏自己的名声。萧何就是这样一个用心良苦的侍君者。

西汉初年,汉高祖正带兵在外征剿叛军,在朝中,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杀了韩信。高祖闻讯,再无家中起火的后顾之忧,于是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

百官都向萧何贺喜,陈平却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快要临头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国政。皇上增加您的俸薪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对您也怀有疑心。我劝您推辞掉封赏,再变卖家产作为军费去资助皇上,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萧何认为有理,依计而行,变买家产犒军。高祖果然喜悦,疑虑顿减。

又一年秋天,淮南王英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这期间,高祖却数次派遣使者刺探萧何的所作所为。使者回报高祖说:“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财支援军队征战。”

这时候,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有被灭族危险了,您已经位极人臣,不可能再进一步了。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皇上数次派人探望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您现在何不多买田地,不再抚恤百姓,来自损声誉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解除疑心。”

萧何以前没有考虑到这些,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又依这个计策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萧何。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责罚。

难道萧何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吗?当然不是!可是,与生存相比,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在巨大的成功面前,为了自保,不惜变卖家产,并故意做出恶行来自毁名声,恰恰是非常高明的保身之道。但这还不是“名”的最高境界,“名”的最高境界应是不求名而得名。

东汉后期的法真,字高卿,扶风(治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法真自幼好学,博通各家学问,是关西地区有名的大儒。

他的父亲曾做过南郡太守,但他却性恬静寡欲,不愿参与政事。扶风郡太守久闻法真大名,请他到家里做客。太守说:“春秋时,鲁哀公虽然不是贤君,但孔仲尼却对他称臣。如今,我德薄名虚,但想委屈你任郡功曹,怎么样?”法真回答说:“因为太守您待人有礼,所以我来你家做客。如果您要我做官,那我就要躲到山中隐居去了。”

后来,朝廷举他为贤良,法真也没有应承。同乡田弱也多次举荐他。有一次汉顺帝西巡,田弱又乘机推荐,顺帝前后四次征召,法真不但没有前往,反而隐居起来,始终没有露面。

他隐逸立身,89岁高龄时寿终正寝。

他的朋友郭正称赞他说:“法真这个人呀,他不愿出名而名声却老伴随着他,逃避功名而功名老追着他跑。他真可以为百世之师了。”

法真生活的东汉后期,朝廷内宦官、外戚之争,党人之禁屡屡出现,类似丢官、坐牢、禁锢、杀身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真可谓今为人上人,明为阶下囚。而法真却视功名若粪土,具备了看透社会人生的大智慧,因此得以远离那些政治纷争的是是非非。

厚黑教主李宗吾曾说:“绶青与我同学时,常独自一人,摇头念道:‘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我听了说道:‘绶青你也太下不自量了!你我够得上遗臭万年吗?挂名青史,谈何容易!一部二十四史,挂名其中者,确数若干,无从统计,我想,至多不过一白万人罢了。我国号称四万万人,每一百年,此四万万人可以说得罄尽,请问五千年中,有若干四万万人?而挂名青史者,乃不过一百万人。此百万人中,除去因事连带书及,姓名附见者外,其经史臣详列事实者,至多不过十万人,事迹彪炳吉,不过万人,其为文人学士所共知,不翻书本,能信口举出者,大约不过千人。此千人中,无伦好人坏人,其为妇孺知名者,不过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又须假稗官官小说之吹嘘,戏台之装点,且有子虚乌有人物,参杂其间,你我有何本事,可以侧身此数十人中,为好人固难,为坏人也不易,猛虎方能噬人,小犬一张牙,巳被人踢出数步之外,虽欲害人,其何可得?你我莫说万年,要想在全国中,遗臭三日,也不可得。’”

的确如此,不管是想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都是相当不容易的。放下执著于“名”的念头,就等于放下了无畏的负担。

解除贪婪的枷锁

【道家语录】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心语雅说]

不崇尚贤德的名号,以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看重难得的珍宝,以使民众不去偷窃;不要让人看见能够诱发贪欲的东西,以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使民众的思想虚静,使民众的肚腹充实,使民众的精神柔弱,使民众的筋骨强壮。要经常使民众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制造事端。圣人实行无为而治,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了。

许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实际是主张“少私欲,视素保朴”,他的目的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他的这一主张对我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老子的人生哲学,既不讲人性本善,也不讲人性本恶,而是说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犹如一张白纸。倘若不使人们看到可以引起人的贪欲的东西,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如果社会出现贪欲的风气,肯定会挑动起人们的占有欲、追逐欲,从而导致天下大乱。

使人们无欲,当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他理想社会中的人民,四肢强健,思想质朴,没有奢侈的物质享受欲望,也没有被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文化或知识困扰的烦恼。在老子的眼里,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的社会制度,比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充满着危机、争斗、谋杀和阴谋的社会制度更契合人类的本性。

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低贱的人想变得富贵,默默无闻的人想变得举世闻名,没有受过赞誉的人想得到荣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对欲望的追求必须有一个限度,寻求欲望与正常生活之间的和谐。在欲望和正常生活之间发生严重不协调时,就得懂得抑制欲望的膨胀。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贪婪之心要不得。相信下面这一篇俄国大文豪普希金写的《渔夫与金鱼》能够在这方面给人深刻的启示。

从前,有一对夫妻,他们住在蓝色的大海边一所破旧的泥棚里,已经整整三十三年了。每天,老头儿撒网打鱼,老太婆纺线织纱。

有一次,老头儿向大海撒下鱼网,拖上来的只是些水藻。接着他又撒了一网,拖上来的是一些海草。他第三次撒下鱼网,却网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

金鱼苦苦哀求他:“放了我吧,老爷爷,把我放回海里去吧,我给你贵重的报酬:为了赎身,你要什么我都依。”

老头儿吃了一惊,心里有些害怕:他打鱼打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鱼会讲话。

他把金鱼放回大海,还对她说了几句亲切的话:“金鱼,上帝保佑!我不要你的报偿,你回到蓝蓝的大海去吧,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跟前,向她详细叙述了今天遇见的这桩天大的奇事。结果,老太婆指着老头儿就骂:“你这傻瓜,真是个老糊涂!为什么不拿金鱼的报酬!”

“哪怕要只木盆也好,我们那只已经破得不成样啦。”

于是,老头儿走到蓝色的大海边,看到大海微微起着波澜。

老头儿就对着大海呼唤金鱼,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老爷爷,你要什么呀?”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我的老太婆把我大骂一顿,不让我这老头儿安宁。她要一只新的木盆,我们家那只已经破得不能再用。”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赶紧回家去吧,上帝保佑你。你们马上会有一只新木盆。”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老大婆果然已经有了一只新木盆。

谁知老太婆却骂得更厉害:“你这傻爪,真是个老糊涂!真是个老笨蛋,你只要了只木盆。木盆能值几个钱?老家伙,再到金鱼那儿跑一趟,对她行个礼,向她要座木房子。”

于是老头儿又走到蓝色的大海边,蔚蓝的大海翻动起来。

老头儿就对着大海呼唤金鱼,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老爷爷,你要什么呀?”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老太婆把我骂得更厉害,她不让我老头儿安宁,唠叨不休地说要座木屋。”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回家去吧,上帝保佑你。就这样吧,你们就会有一座木屋。”

老头儿走向自己的泥棚,泥棚已变得无影无踪;他前面是座有敞亮房间的木屋,有砖砌的白色烟囱,还有橡木板的大门,老太婆坐在窗口下,指着丈夫破口大骂:“你这傻瓜,十十足足的老糊涂!老笨蛋,难道你只要了座木房?快滚回去,去向金鱼行个礼,我不愿再做低贱的庄稼婆,我要做世袭的贵妇人。”

于是,老头儿走到蓝色的大海边,蔚蓝的大海骚动起来。

老头儿又对着大海呼唤金鱼,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老太婆的脾气发得更大,她不让我老头儿安宁。她已经不愿意做庄稼婆,她要做个世袭的贵妇人。”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回去吧,上帝保佑你。”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儿。他看到什么呀?一座高大的楼房。他的老太婆站在台阶上,穿着名贵的黑貂皮坎肩,头上戴着锦绣的头饰,脖子上围满珍珠,两手戴着嵌宝石的金戒指,脚上穿了双红皮靴子。勤劳的奴仆们在她面前站着,她鞭打他们,揪他们的额发。

老头儿对他的老太婆说:“您好,高贵的夫人!想来,这回您总该满足了吧。”

老太婆对他大声呵叱,派他到马棚里去干活。

过了一星期,又过一星期,老太婆胡闹得更厉害,她又打发老头到金鱼那儿去,“给我滚,去对金鱼行个礼,说我不愿再做贵妇人,我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皇。”

老头儿吓了一跳,恳求说:“怎么啦,老太婆,你疯了吗?你连走路、说话也不像样!你会惹得全国人笑话的。”

老太婆愈加冒火,她刮了丈夫一记耳光,“乡巴佬,你敢跟我顶嘴,跟我这世袭贵妇人争吵?——快滚到海边去,老实对你说,你不去,也得押你去。”

老头儿走到海边,蔚蓝的大海变得阴沉昏暗。

他又对金鱼呼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我的老太婆又在大吵大嚷,她不愿再做贵妇人,她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皇。”

金鱼回答说:“别难受,去吧,上帝保佑你。好吧,老太婆就会做上女皇!”

老头儿回到老太婆那里。怎么,他面前竟是皇家的宫殿,他的老太婆当了女皇,正坐在桌边用膳,大臣贵族侍候她。给她斟上进口的美酒。她吃着精致的糕点,周围站着威风凛凛的卫士,肩上都扛着锋利的斧头。

老头儿吓了一跳!连忙对老太婆行礼叩头,说道:“您好,威严的女皇!好啦,这回您总该满足了吧。”

老太婆瞧都不瞧他一眼,吩咐把他赶跑。大臣贵族一齐奔过来,抓住老头的脖子往外推。到了门口,卫士们赶来,差点用利斧把老头砍倒。

人们都嘲笑他:“老糊涂,真是活该!这是给你点儿教训,往后你得安守本分!”

过了一星期,又过一星期,老太婆胡闹得更加不成话。她派了朝臣去找她的丈夫,他们找到了老头把他押来。

老太婆对老头儿说:“滚回去,去对金鱼行个礼。我不愿再做自由自在的女皇,我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让我生活在海洋上,叫金鱼来侍候我,叫我随便使唤。”

老头儿不敢顶嘴,也不敢开口违拗。于是他跑到蔚蓝色的海边,看到海上起了昏暗的风暴:怒涛汹涌澎湃,不住的奔腾,喧嚷,怒吼。

老头儿对金鱼呼唤,金鱼向他游过来问道:“你要什么呀,老爷爷?”

老头儿向她行个礼回答:“行行好吧,小金鱼!我把这该死的老太婆怎么办?她已经不愿再做女皇了,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她想生活在汪洋大海,叫你亲自去侍候她,听她随便使唤。”

金鱼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尾巴在水里一划,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

老头儿在海边久久地等待回答,可是没有等到,他只得回去见老太婆,他前面依旧是那间破泥棚,她的老太婆坐在门槛上,她前面还是那只破木盆。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欲望的无度的追求与满足,最终会害了自己。就像上面《渔夫的故事》中讲的一样,渔夫的妻子的欲望在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逐渐变成了一种邪恶的妄想,最后让她做出可耻的行为。

有人喜欢把自己感到很重要的很荣耀的东西拿出来炫耀,别人看见了,也就很容易产生嫉妒和邪念。所以,即使你富有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显摆,免得成为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欲望是个可怕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被欲望所蒙蔽,生活很快就会失去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导游的工作,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并从中获得了生活的乐趣。起先,他根本不知“小费”为何物,直到有一天,一位出手阔绰的游客给了他200元“小费”,他心想:这样挣钱多舒服。从此,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每次接待游客能拿多少小费上,至于工作,他已经看得不那么重要了。别人接了豪华的旅游团,他会妒忌;游客给他的小费少了,他会抱怨……就这样,这份他曾经无比热爱的工作,干起来再也没有感觉了。

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人们就不会胡思乱想。人们没有了欲望,心静如水,还怎么乱得起来呢?心不乱,行为就不会乱。

其实,人们心中的任何一种欲望,在最初的时候都好像是个乞讨者,接着就成了一个客人,最后就成了心灵的主人了。要尽力拒绝这样的乞讨者,不要对它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车夫之所以不放开缰绳,是因为要想让马停下来,只拉一下绳是不行的,要持续地拉紧下缰,马才会渐渐停住。人对待欲望也是如此,只节制一次是不行的,要持续不断地斗争,那么最终胜利的就是你,而不是欲望。

如果你暂时无法战胜自己的欲望,那么不管你失败了多少次都不要灰心丧气。每一次斗争的努力都会削弱欲望的力量,而使你最终会有机会战胜它。

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

【道家语录】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心语雅说]

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嘈杂聒耳的急管繁弦,使人震耳欲聋;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使人口不辨味;射雕逐鹿,骑马打猎,使人精神疯狂;金银珠宝,钻石玛瑙,使人犯法背德。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老子提出了的困扰人类的五大因素:五色、五音、五味、田猎及难得之货。实际上,如果深入理解了老子的思想,我们便可以知道,老子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去享受,他的意思是合理的享受是应该的,是必须的,但一定要不要有过多的欲望,追求享受要适可而止。

的确,过多的欲望不仅不能让我们真正的得到享受,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纵情欲望之中,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涩、田猎使人放荡不羁,难得之货使人贪婪。过多的欲望害人不浅,甚至还会危害生命。真实的享受应是有理性的节制,虚假的享受才是愚蠢的放纵,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前者,而抛弃后者。

原贵州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阎健宏犯贪污罪入狱。记者在监狱中采访她时问道:“在收受第一次贿赂时,你有没有想过后果?”阎健宏说:“开始确实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和收受贿金后的结果,因为知道收了就够判刑了,可不收或上交又怕得罪人,看着诱惑人的人民币,犹豫再三,还是纵容了自己,收下了这笔贿赂款。”由此可见,纵容自己的最终结果就是毁灭自己。这其中的沉痛的教训,的确值得世人吸取,引以警醒。

造化赋予我们眼睛、耳朵、嘴巴是用来干什么的?当然是为了看,为了听,为了吃。

好的东西谁不愿看?大千世界五颜六色,生来就是让人看的。能引起人们视觉美感的东西,看了能让人感觉舒服。春天来了,万紫千红,置身其中,领略无边的美景,你会感到赏心悦目。正因为色彩能调动起人的视觉美感,所以光有自然的色彩还不够,人们还要想方设法地弄出一些人工的色彩来,比如,皮球要刷红漆,飞机要穿银装,广告牌要鲜艳夺目;头发要染成金黄,衣服要五颜六色,首饰要珠光宝气;皮肤要光鲜,眼睛要明亮,眉毛要像远山……一句话,凡是能用色彩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用色彩。这既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也是为了给他人增添美感。

可是有多少人想过,有时候色彩也是一种诱惑,色彩也是一道陷阱。鲜艳的蘑菇,有可能含有剧毒,好看的玫瑰总是带刺,美好的笑容可能正包藏祸心。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没有倒在对手的刀枪之下,却倒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

所以,眼睛要看,但不要看得太多,不要看得眼花缭乱。否则,你会变成色盲,分不清赤橙黄绿,走不出花花世界,一不留神,就会掉入陷阱。

同样的道理,耳朵要听,但要听得有品味,要像孔子闻韶乐,“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经典音乐你可以晶,流行音乐你可以听,但靡靡之音不要闻,杂乱无章的音乐最好躲远些,听多了,会让你“耳聋”。还有那个随身听,不要老是戴在耳朵上,别人喊你,你听不见,还以为你是聋子。再说那东西对耳朵的健康不利,短时间用一下倒也无妨,要是没日没夜地听,你很可能真的会变成聋子。

管住你的眼,管住你的耳,还要管你那张嘴。民以食为天,有口就要吃,但要分清楚哪些当吃,哪些不当吃。“嗟来之食”不能吃,人家的请吃你要谨慎地吃,公款吃喝要少吃,否则一年吃出上千个亿,老百姓就要怨声载道了。

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最好少吃,你看有些人大鱼大肉吃腻了,偏偏要吃点猴头肉,吃什么蛇肉、果子狸,这下可好,“非典”吃出来了。古人说“病从口入”,所以,饭多吃,酒少喝,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要吃。否则胃口伤了,肥胖症来了,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纷纷不请自来,有你好受的。

现代人有钱了,于是也想到了休闲,花大把大把的钞票跑马打猎,不为别的,就为了寻求刺激。跑马打猎还不够,还要飙车,明明限速100公里,他偏偏要跑出时速200公里,不为别的,就是要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殊不知前面有个大弯道,来不及了,结果车毁人亡,留下孤儿寡母哀哀啼哭。

有的人喜欢收藏稀世珍宝,既然是稀世珍宝,就得加倍珍惜。于是捏着怕破了,放手怕飞了,放在家里又怕被人盗了,寄存在博物馆里又怕被人以假换真掉包了。一天到晚都想着它,为它失眠,为它哪里也不敢去,还为它破费,这样的生活还有意思吗?这正如老子所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因此,古时候高明的圣人治国,只求吃饱穿暖,不求声色之娱,舍弃那些对身心健康有害的东西,求取那些有利于修身养性的东西,所以,老百姓心不狂,情不躁,一心向“道”,淳朴自处,心宽体胖,幸福安康,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物自腐而后虫生”。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常怀律己之心,需要我们自觉、经常和全面。所谓自觉,就是把律己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化为自觉的行动,而不是当作外在的负担,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清廉为官。所谓经常,就是把律己作为经常性的要求,不断对照检查,而不是当作一时的摆设和点缀,要“吾日三省吾身”,时常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审视,自我反省。所谓全面,就是把律己贯穿于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既管工作又管生活,既管思想又管作风。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工作和生活都要严格约束自己。工作时间固然应严于律己,“八小时以外”同样不能放纵自己。每个党员干部要使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空间洋溢着浩然正气,充满着蓬勃朝气。

爱慕虚荣是人生的陷阱

【道家语录】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心语雅说]

踮起想要站得高脚跟的人,反而站立不稳;跨越式地往前蹿的人,反而走不远。自我陶醉的人,目光不明亮;自以为是的人,其优点反而得不到彰显;自吹自擂的人,有功劳也没人承认;自高自大的人,难以成为领袖人物。以上这些做法,从大道的角度来衡量,就像残羹剩饭和身上的赘瘤一样。残羹剩饭令人厌恶;赘瘤让人觉得丑陋。所以有道之人决不会这样做。

什么是虚荣心?

虚荣心是指一个人追求一种表面上的荣耀和光彩的心理。虚荣心是人的一种心理缺陷;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对人的危害是极大的。虚荣心严重的人常常表现为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生存;一但他人中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成分存在;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要死要活的受不了啦。“死要面子活受罪”。

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这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父母经常赞美孩子,家庭气氛和睦、欢乐;领导经常赞美下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被调动。

可是,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人往往会轻飘了起来。别人的赞扬和吹捧会使人变得虚荣,而虚荣很可能变成一把置人于死地的匕首。所以人面对赞美,不能忘乎所以,要保持清醒,不为所动。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齐威王时担任相国,他积极倡导“择君子”、“修法律”、“督奸吏”。尤其是他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用群策群力,使齐国强盛起来。

邹忌身长八尺有余,相貌俊秀,有一天早晨,他穿戴整齐看着镜子问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人长的漂亮?”

邹妻答道:“您最漂亮,徐公哪能和您比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著名的美男子,邹忌对妻子的赞美表示怀疑,又问他的小妾说:“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

小妾答道:“徐公怎能和您相比!”

这时,正好有客人来访。聊天时,邹忌问客人说:“我跟徐公比谁更漂亮?”

客人答道:“徐公哪能比得上您。”

第二天,徐公真的来了,邹忌仔细端详徐公,自认不如徐公漂亮,对镜自视,觉得差得很远。晚上他上床时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妻、妾和客人赞他美的原因:“妻说我美,是因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怕我;客说我美,是因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见齐威王,说:“臣本来不如徐公长得漂亮,然而,因为臣之妻偏爱臣,臣之妾惧怕臣,臣之客有求于臣,所以都说臣比徐公长得美。今齐国地域纵横千里,有一百一十城。宫中的妾妇和侍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廷群臣,没有不怕您的;四境之内,没有不有求于您的。这样看来,王受到的蒙蔽比我更利害了!”

威王说:“你说得很对!”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当面指责寡人的,受上赏;上书劝谏寡人的,受中赏;在公共场所批评的,寡人听到了,受下赏。”

法令刚下时,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还经常有人来进言;过了一年,正确的进谏都得到采纳并纠正错误,人们虽然想进谏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由于齐威王纳众谏、集众智,使国力日强,燕、赵、韩、魏因之畏服,都来朝见齐威王,承认其盟主的地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也就是说,身在朝廷,不用出兵作战,透过修明政治战胜了别国。

一个人如果非常虚荣,必然会盲目自大,会栽跟头。邹忌如果很虚荣,妻、妾和客人都赞他美,他便会飘飘然,真的相信自己是齐国第一美男子,那无疑将被人耻笑。但正因为邹忌不虚荣,有自知之明,不轻信,不盲目自大,才没有范这种错误。不但如此,它还把此事与治国联系起来,他现身说法,以自己被赞美的例子劝谏齐威王。由于齐威王也是个明白人,也不虚荣,不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于是一说就通,立即下令向全国臣民求谏,终于“战胜于朝廷”。

人很容易掉到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陷阱里面去,通常这个陷阱都是由虚荣心建造而成的。有些人,只要有人随便给他们一点虚荣,他们就可能像只无头苍蝇一样飞来飞去,明明自己的举动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他们还是想显示给别人看:我是个重要人物。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只是自欺欺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到一处风景美丽的山上去游玩,山上住着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他看见小男孩后,老远就高声叫喊:“啊!太好了,有一个仰慕者来拜访我了。”在这个爱慕虚荣的人眼里,所有人都是他的崇拜者。

小男孩走到他的面前,觉得这个人好奇怪,个子瘦高瘦高的,还戴着一顶很高的帽子,样子看上去有些驼背,小男孩向他打完招呼后,说:“您戴的帽子好奇怪啊!”爱慕虚荣的人觉得终于有人注意到他的帽子,非常得意地说:“这是我专门用来向人们致意的帽子,当别人向我喝彩时,我就脱帽致意,只可惜这条路从来没人走。”“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小男孩嘴里这么说着,他心里却在想:这个男人究竟在胡言乱语些什么?

突然,这个爱慕虚荣的人却对他说:“快点拍手啊,你怎么不拍手呢?”小男孩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让自己拍手,但他为了不使这个人失望,他软绵绵地拍起手来。结果奇怪的事发生了:爱慕虚荣的人立即摘下了帽子,态度谦恭、点头哈腰的向他行礼。

小男孩觉得这个人很好玩,于是他又多拍了几次手,结果这个爱慕虚荣的人又不停地向他脱帽行礼,玩了不长时间,小男孩就开始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感到厌烦。

“要怎么做,你才会把帽子丢掉呢?”小男孩问。

爱慕虚荣的人没有听见他的话,因为凡是爱慕虚荣的人只听得见赞美声。“你真的很崇拜我吗?”他问小男孩。

“崇拜是什么啊?”小男孩问。

“崇拜的意思就是说,你认为我是这座山上最帅的、最会穿衣服的、最有钱和最聪明的人。”爱慕虚荣的人说。

“可是,就只有你一个人住在这座山上啊!”小男孩沮丧地说。

爱慕虚荣的着急了,他请求道:“你就帮我一个忙,崇拜我一下嘛。”

小男孩看着他难受的样子,有些同情,就轻轻地耸了耸肩,说道:“好吧!我就崇拜你一下吧。”

说完,小男孩沿着原路回家去了。

通过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爱慕虚荣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确切地说是活在自己的想象里。在爱慕虚荣的人眼里,似乎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他的崇拜者,因此,他们往往会茫茫然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爱慕虚荣是可怕的,如果一个人全部的心思都在这里,那么这个人的前途可能就不那么光明了。但是,任何事情都会有转还的机会。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劣根,但是如果能正确的对待她们,那么消极的就能转变为积极的。

有人说虚荣是毒药,我却要说虚荣不是毒药,而是一种诱惑,它让你欲罢不能,诱惑越多,虚荣心就越强,如果一个人能够淡然地面对诱惑,那么他也就能摆脱虚荣了。

你可以通过以下15个问题测试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

1.度假回来时,我会向别人展示纪念品吗?

2.我很注重衣着打扮吗?

3.我经常停留在商店橱窗前,悄悄欣赏自己的身影吗?

4.我定期花钱保养我的指甲吗?

5.我喜欢身上戴很多首饰吗?

6.我偏爱名牌手提箱吗?

7.我偏爱名牌衣服吗?

8.我跟一个浑身邋遢的朋友走在街上,我会觉得尴尬吗?

9.我希望自己拥有一些头衔吗?

10.我曾经做过整容手术吗?

11.我曾经动过整形的念头吗?

12.我花在打扮和保养上的费用超过预算吗?

13.我喜欢找许多照片吗?

14.我喜欢欣赏自己的照片吗?

15.我每天梳头超过三次吗?

自高自大,愚昧之极

【道家语录】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心语雅说]

有种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它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约定叫它做“道”;勉强地形容它,说它是广大无边的;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深远无际,深远无际而又返归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整个宇宙中有这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学习地的厚实涵藏,然后学习天的高明宽广,进而学习道的本源创生,最后则是效法自然,顺规律行事。

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自高自大,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井底之蛙的故事。

从前,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曾国藩曾说:“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同,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一栗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之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这是何等高明的见解!芸芸众生,“不知天多高,地多厚”,只晓得一个“我”,则一切相害。一个人倘能够觉悟到此种境界,自然可以除去自私自满之见,往大道上迈进。否则坐井观天,画地自限,岂能成就大事?

命运与自然造就英雄。命运多变,反复无常,但它同大自然携起手来,协力造就了一些非凡和特殊的人物,作为后世的典范。自然负责赋予人品格;命运则专注于让这些品格得以发挥,并依据所要达到的目的,使这些品格为大众所认识。可以这么说,为了向我们提供一些它们想要表现的完美图画,命运和大自然在此时此地遵从的是画家信奉的法则,它们先选定一个人,然后严格按照原定计划,安排这个人的出生、教育、天性、品格、运势、环境、朋友和敌人;它们让人注意到这个人的德行和缺点,行为中的幸运和不幸;它们甚至能把大小环境结合起来,巧妙安排,使人的行为和动机按照自然和命运赋予的面貌和色彩显现出来。

师法自然,相对于现在(当然也包括人类的过去),只是艺术要师法自然,武术要师法自然,中医要师法自然……甚至宗教也要师法自然,但却把真正要师法自然的主体——世界上,宇宙中人类最大、也是唯一要师法自然的东西——科学给剔除在外了。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莫大的悲哀!

艺术、武术、中医等不过是科学不同程度的衍化、延伸和分支,是属于科学的一部分(宗教也是,只不过宗教与科学的发展正好相反,使之而成为了虚幻的发展——实际上却还是在原地停留而已——发展就是科学)罢了。如今却是下人占主人窝,主人反被忘怀了——主次颠倒——这真是人类的悲哀!

要改变这根深蒂固的观念,一开始当然会是艰难无比,可慢慢就……只有科学才能抓住自然的本质,只有抓住本质才能真正的、具体的予以师法自然,而象艺术等的师法自然,不过只是抽象的效法,这对于他(她)们本人(效法者本人)或内行来说,是会有着心领神会的愉悦,有着象是自己在大海里游泳的惬意(只有大海里游泳的优点,却没有其缺点的惬意);但对于外行人——大众来说,却只是模糊,甚至是连模糊都没有的茫然。

……

由而艺术等一类的师法自然不过只是片面的追求,是根据情况而就事论事的追求!由此,这大不利于推广,也根本不能推广。

所以只有科学才能真正的完全师法自然,只有科学的师法自然,在揭破自然的本质之后,这师法自然才可以推广。

一个人眼界与心胸足够高远,自然知道自己所知所悟有多么浅薄。所以只有井底之蛙才会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不能保持醒觉,自高自大,学识浅薄,就不能应付任何事物。因此,学习跆拳道的人要尊敬自己周围的人,虚心向他人学习,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

道德修养,不仅对于学习跆拳道的人,而且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个理想的目标。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能否达到这个理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精神。

中国有句话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是很多人总是自高自大,总是自我欣赏,以为自己就是天了,所以当他发现自己不是天的时候,他就会心生嫉妒,就会想尽办法去破坏自己头上的天,就像臭氧层的空洞一样,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见到天日,自己才能重新趾高气扬。

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回遇到,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这一切,记住一句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们还应向自然学习如何生活。

在自然界,没有浪费,所有的东西都在循环。因此我们应学会循环也必须循环。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所有事情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抵制社会向单一文化模式发展,而提倡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

我们向花儿学习应该怎样生活——每株鲜花都是从种子开始的,你不可能期望种下芙蓉红的种子能够长出雏菊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真实的人格是给予我们大家的一份礼物,就像一粒播下的种子一样。

我们通过观察生命中的音节,生命的连续性以及生命不可被打破的循环,可以学会从悲伤中恢复过来。

我们从动物那里看到平等和自由,正如沃尔特?惠特曼说的:“没有人会不满足,没有人会疯狂地追求一切,没有人向别人下跪,几千年来一直如此。”

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们对自然有了一份尊重,对真实的自我有了一份尊重。我们像讨厌周围虚假的东西一样反对虚假的人际关系。

自然同它无声的诉说教给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它能够认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确定任何人有权决定他们是谁。

它能更加生动,帮你寻找生活的热情,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

它能给人以启蒙——-给你的思想带去新的光亮,帮你认清虚伪和做作。

它能给人以鼓舞——-给你闯荡世界和建立功绩的精力,使生活充满热情和友爱,为正义而工作。

它能体现一种真实自我同大我相联系的信仰,一种聆听你发自内心的声音,点然生命之火,能帮你找到生活之路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