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治大国若烹小鲜: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
54365500000002

第2章 前言:掌握火候管好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

关于这句话是有典故的:商汤时期,汤向身为陪嫁厨师的伊尹询问饭菜的事。伊尹回答: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从此重用伊尹。

老子因此典故提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论。自此之后,古今中外众多成功的执政者皆从此语中汲取了治政的营养。

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可以说民间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笔者认为没讲到“妙”处。

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延伸到管理上也是如此,人心也如“小鲜”,是最脆弱、最敏感的,也是最难以驾驭的,所以说,管人也要掌好火候,用对方法,管到点上,才能安人心,聚人气,共同为企业谋发展。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说其高超并非是说它有多么深不可测,而是说掌握好这种分寸,运用好这种方法,将带来不可思议的管理效果。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不要把这种“治理”之法想得太过复杂,过去有很多讲管理之道的所谓“著作”,长篇幅、大部头,将本来简单的管理之法夸张得复杂高妙,让人看起来望而生畏,觉得难以掌握,更不能灵活运用。事实上,真正有效的管理之法都是简单而实用的。余秋雨先生在其博客中做过这样的论述:

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的确,”构思过度则产生畏惧,产生畏惧则难于实践,难于实践则不能收获。在管理上也正是如此,不必迷信于长篇的管理理论,它很可能让你迷失在复杂的文字里。

笔者有多年的管理经验,对“烹小鲜”的治理理念若有所悟,遂将自己多年来的管理感悟落于笔端,以最简短、最直白的语言,将最让管理者头痛的管理问题一一解开。

本书内容通俗、简洁、实用,含330则管理感悟,每则仅有几百字,篇幅短小但却内蕴丰富,讲的均是行之有效的管理之法,语言浅显易懂,文字直切主题,观点掷地有声,希望能给管理者们带来些许启示。鉴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若有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加以指正。

李伟

2013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