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5434600000003

第3章 透视企业落实不力的缘由 (2)

军方在交涉不成功时,改变了质量检查办法,他们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往下跳。

这时,厂商才意识到100%合格率的重要性,奇迹很快就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一下子达到了100%。

在通常情况下,99.9%的合格率已经差不多了。但如此“差不多”却意味着每1000个士兵中,就可能有一个人不是死于敌人的枪炮,而是死于降落伞的质量问题。“差不多”就是“差很多”。99.9%的合格率尚且如此让人触目惊心,而对很多员工来说,根本还没有达到这一合格率。是不是到了该自我反省的时候了?我们的心中究竟还有几分责任,对工作还有几分严谨?

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去一家韩国面粉企业参观。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了他很深的感受,使他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一千五百吨,却只有六十六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国内,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而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二百五十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却仅有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二百五十吨,员工人数却高达一百五十五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十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还是管理方法有差别?当然都不是,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与中国的合资厂却是在90年代建设起来的,设备比原厂还先进。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中国负责的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佣那么多员工呢?”

那位厂长回答得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而正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在这句平淡的话背后,一定藏有许多难言之隐,一定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落实责任的态度无疑是逊了很多。韩国人做事总是能尽职尽责,把责任落实到位。而在中国人大都喜欢做“差不多”先生,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不愿意多做,不愿意把责任落实到位,所以我们的落实效率就比韩国工人低了很多。

员工工作中正是由于这种“差不多”意识在作怪,使得本该躲到100分的工作只做到90就停止了。这是导致工作中落实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到位,半到位和不到位是不可行的。任务执行时做到位,就是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要做的工作不能敷衍,要认真去办,不打折扣。无论是个人的生活层面还是职业到事业生涯上的表现,我们随时都需要100%的投人才能够有望杰出。光是投入89%、93%,甚至98%,都无法令人满意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做事做到位。

制度执行缺乏刚性,导致落实不到位

缺乏管理的刚性约束条件,是中国企业落实力低下的原因。刚性的约束机制是落实的保障,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约束机制,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凝聚力,落实力更无从谈起。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53人被困,其中有38名矿工遇难。王家岭煤矿作为一个国家级煤矿企业,在多年的运营当中,也形成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制度,在事故发生前也曾荣获过多项荣誉。

然而,在王家岭矿难后的采访调查中,煤矿工人对记者说:“这个矿井平时施工过程就存在隐患,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太大、超能力生产、赶进度,等问题。平时,我与井下一些瓦斯员也交流过,他们都说,王家岭矿碟子沟项目施工管理较差。我越来越感到心虚,却没想到灾难来得这么早。”矿井存在的安全问题,连普通工人都看在眼里,在安全监管方面却长期疏于管理。从工人的话中不难看出,矿难发生前,王家岭煤矿就存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重问题,使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

安全保证要靠制度,但落实制度本身比制度更重要,如果没有切实的落实,制度只能在文件夹里睡大觉。一些人总是靠会议落实会议,靠文件落实文件,靠讲话落实讲话,习惯于当“收发室”、“传声筒”,认为只要是会开了,文件发了,话讲了,工作任务就落实了,结果却是层层喊落实,层层不落实。没有落实,一切制度的制定都等于零,有时甚至比等于零还严重得多。所以,落实需要刚性的制度来保证,没有制度的约束,就没有理想和目标的实现。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在其所著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说:“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任何组织成员要想实现最终的目标,把工作真正落实好,就要运用制度这个约束的“阶梯”。

在制度的刚性管理上,我们可以借鉴军队的管理制度。军队纪律严明是有目共睹的,军队在纪律的约束下形成了既定的行为模式,使落实力的形成有了保障。春秋时期就有“孙武斩宠姬以示军威”的例子,那时的孙武已经明白,要想使下属富有战斗力,提升他们乃至整个组织的落实能力,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以严明的纪律和制度作为保障。在军队中令常人看来难以接受的纪律之下,产生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钢铁战士。

正是在这些制度的约束下,才有了组织内部的密切协调,才有了每一次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才有了完美的落实能力和精锐的战斗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都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要在工作中推行落实的理念,就必须设定严明的纪律,因为,落实是以纪律和秩序为前提的。如果一个组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那么再好的发展战略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落实。缺乏监督,就没有完美落实,监督是落实的灵魂。在组织管理中,没有及时的监督与控制,一旦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时机,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IBM前总裁郭士纳认为:“如果你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可见,监督不力,则落实不力。监督能够确保一个组织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不断地监督和跟进,就能够有效地发现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并促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和纠正,以期按时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

监督不力有两层意思: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企业中的各项工作,只要做了,做得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常见的如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导致有事情的时候没人负责。根本的原因就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

1997年,美国安然公司为了保证员工不断进步,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五个等级,这些级别将决定员工的奖金和命运。但是,事与愿违,这套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有位老员工说:“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和某人是竞争对手的话,我为什么要去帮他呢?”到后来,这种压力拉动型的绩效评估机制也就逐步转化为一种拉帮结派的官僚系统。有些经理开始捏造问题,篡改记录,赶走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员工,公司的衰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即使所有系统都十分完备,缺少监督也是不行的。因为按照管理学的原理:人总是认真做你要考核的事,而不是你希望他做的事。没有监督就没有落实,在落实中应该监督并控制日常的执行活动,以便及时迅速地发现差异。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监督不力的害处是非常大的。现实中,在监督方面,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系统、完善、规范的监督机制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监督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但很多还是停留在领导者的想法和做一些表面文章上,并没有具体制定系统、完善、规范的监督制度,这就容易造成“无法可依”的严重后果,只能是靠执行者的自觉、自愿和个人自发的某种积极性。

不可否认,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员工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但人的因素也是最复杂的、最难控制的,在制度的约束和有效监督体系的督促下,再加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才是执行的最佳组合。

2.缺乏合适、有效、到位的监督手段

即使有了完善的监督体系,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手段,那么有效监督也是空谈。

因为有些行为有着很强的行业特点和特殊性,而且所涉及的问题可能也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在实际的监督中,就要非常讲究监督手段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否则不但起不到有效的监督,反而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