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商为什么优秀
5434200000014

第14章 不成大事死不休 (1)

温州人知耻后进、不畏艰险、不怕挫折,总在不断进取,寻求创新,创造着让人惊叹不已的辉煌。毫无疑问,温州人是一个优秀的群体,因为他们不甘于平庸,总在追求着卓越。

想做百年千年品牌的休闲服大王

总有本事让人大吃一惊

从一个来自农村的小裁缝,到今天成为亿万富翁的休闲服大王;从一个欠债20万的农民,到今天成为拥有亿万资产的美特斯·邦威集团的董事长;不曾拥有一家厂房和车间,却能借鸡生蛋创造年销售额9亿的纪录,这就是中国休闲服大王周成建的故事。在了解他的人看来,周成建总有本领让人大吃一惊。

1965年4月出生于浙江青田县一个小山村的周成建,从小家里就很穷。当时,一家人只有几亩田,每年辛苦种来的粮食还不够吃。在这种情况下,少年时代的周成建就开始想办法来摆脱这种生活现状。14岁那年家里买了一台缝纫机,周成建便自学缝纫成了一名小裁缝,同时“倒卖”服装用的纽扣等一些小商品。后来,一心想做大事的周成建在17岁那年,即1982年在家乡办起了一个服装厂,身在农村的他凭着一种不切实际的自信来生产城市人的衣服,结果失败了,周成建一下子赔掉了20多万。

为了偿还债务,也为了寻求更大发展,1985年,20岁的周成建顶住巨大的压力,只身从农村来到了城市。那时的他什么脏活、重活都干,火车上三天三夜站着,一天只吃一顿饭……后来,慢慢地钱地积蓄了点钱的周成建,就进入当地妙果寺服装专业市场,干起了老本行,白天卖服装,夜晚做服装,一天劳动16小时以上。就这样经过两年的艰辛劳作,周成建终于还清了债务。这时机遇也来到了他的身边,1992年,来自福建石狮的风雪衣、夹克衫风靡整个温州市场,周成建紧跟市场行情追风似的也制作起这些衣服。一次,一个东北老板向他一下就订了300件,由于产品质量不错,客户一个接一个,订货量从300件又增到几千件,一年下来,他赚了几百万元。这是周成建挖到的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他日后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的周成建已经成为了四五百万的款爷,他创办了温州凯丽莎服装厂。这时刚刚开始运营自有品牌的周成建突发奇想,竟然一下子耗料160 多米,制作了一件长464米的风雪衣,创下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事在温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接着在1994年,周成建又做出了一大惊人之举:他将所赚的钱用来注册成立了美特斯·邦威公司,专门制作销售处于市场空白的休闲服。为了在公司的成立初期,迅速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周成建又连出几个大手笔:斥资数万元在温州市最繁华的五马路上铺满红地毯,同时买断5辆双层大客车的车身广告权,再加上他手上那件“世界第一的风雪衣”,在当时实实在在地吸引了无数眼球。

不过,在那时没有几个人相信他会成功,因为周成建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建设厂房,要想做成品牌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富有远见和想像力的周成建又想到一个惊人的决策,提出“无工厂化”经营,也就是利用社会上闲置产房完成自己跨越式的增长,这在业内实属首创,而且他的这种“借鸡生蛋”的经营谋略使人们想到了当时皮包公司的骗局,于是引起人们的一片唏嘘和质疑之声。

但是,周成建成功了,他从实践中摸索出的这条“虚拟经营”的企业运作之路,将企业的生产加工“发包”出去,10多年来,成功打造出了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形象。今天的他,总部只有几间业务洽谈室和一些电脑,虽然在2005年能做到近30多亿的年销售额,但是目前的美特斯·邦威还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全部由国内200多家服装厂代加工,同时由分散全国的1 200多家加盟店销售。

现在的周成建,已经跳出了在温州发展的小天地,将自己的目光瞄准了国际大都市——上海。在2005年初,周成建一下子在上海浦东征地160亩,总投资1亿多元,建设信息化的物流中心和休闲产业设计村,并在2005年12月一举将公司的总部迁到上海。从此,周成建开始了在大上海打造自己百年千年品牌的大计划。

品牌,从周成建到郭富城

谈到品牌,周成建的最大理想就是将美特斯·邦威做成百年千年的品牌,在这方面,周成建用尽了心思。从独树一帜的虚拟化经营到请郭富城做形象代言人,再到“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独特的管理模式,周成建一直在精心打造“美特斯·邦威”这个中国休闲服的品牌。

其实,一提到“美特斯·邦威”,人们都是会首先想到那个活力焕发、青春气息浓厚的郭富城。实际上,一个品牌找到一个合适的形象代言人固然重要,但是周成建在1994年首先运用的那种虚拟经营的模式也是成就今天“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的重要决策。

在采访中,周成建描述了当初采用这种经营模式的背景。鉴于当时资本非常有限的情况,周成建就在考虑如何将自己手中有限的资本发挥到最大化。这时他想到了只有借助外力才能达到他的目的,于是他打算将自己的服装做成品牌,把品牌的附加值提高,并设法将产品价格最优化,通过这些原有的批发商,转化为固定的、联盟方式的加盟伙伴,把他的产品推销出去,这样就形成了周成建“虚拟经营”的模式。很显然,这种经营模式,使得周成建成功地避开了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的路子,从而走上了专业化之路。 其实,这种虚拟化经营早在国外许多的诸如耐克、波音等大公司成功运用过了,对他们来说,虚拟经营的核心就是技术,在这方面,周成建认为自己的核心技术就是品牌,在他看来,“服装几乎不存在核心技术,它的最大附加值就是品牌,品牌就是核心技术”。

为了打响自己的品牌,周成建在选择形象代言人上也是让人大吃一惊的。其实,周成建最初做品牌的时候,自信的他是用自己个人的形象。当时他设计了一句广告词:自信给我一切力量。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乎没有谁懂用形象作号召,更没有经营者用自己的照片作为产品的广告。但是敢作敢为、自信十足的周成建做到了,而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们一下子获得了区域市场的认同。

但是,后来为了扩大企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周成建又一次借助外力,在2001年,邀请郭富城做“美特斯·邦威”的形象代言人,使得自己品牌很快得到了提升。

在大胆实践虚拟经营和成功聘请形象代言人的基础上,周成建重点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下工夫。

在这方面,他提出了自己的用人观,即“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对此有很多职业经理人、员工提出了质疑,甚至社会上对这句话也有质疑。但是,周成建是这样解释自己的观点的:“其实我说的这个‘疑’,是指制度,而不是怀疑的态度。”

他进一步说,“疑”是制度的完善,制度的建设绝不是单一地去约束职业经理人、企业员工,恰恰相反,最大的约束或者说最重要的约束,是对决策者的约束。因为职业经理人或者员工违反了一般制度,对企业不会造成致命的伤害;而如果作为一个最高决策者,没有受到制度的约束,就有可能在决策中导致这个企业一夜之间毁灭。所以“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句话最主要的是约束决策者。

在周成建看来,之所以中国有这么多企业新秀崛起后,却很快就失败了,不是职业经理人把它毁掉的,也不是员工把它毁掉的,而是决策者、老板自己把它给毁灭掉的。因为在企业尚小的时候,他的脑子很清晰,他了解所有一切,做的决策是正确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他可能了解的信息只是这个企业的一部分,却凭着不完全的信息,就做出了一个全局的决策,这本身就是违背了企业发展的规律。

对此,周成建已经在着手培养自己的职业经理人,他觉得一个职业经理人应有着严谨的思维,而一个老板需要的是创造性的思维,以及敏锐捕捉市场的能力,他需要有着严谨思维的职业经理去落实一系列具体的事情。

为此,在一篇《言不尽的周成建》的文章中,他坦言自己崇拜的偶像是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原因是:“他建了这样好的制度,才使美国今天能够这么发达。我想这几年把近期的战略做完了以后,我会在全球范围内邀请百年企业里的成功人士,让他们帮助我来设计企业持续发展的规划。通过一种严格方式确定的制度,才能保障企业运营百年。”毫无疑问,胸怀大志的周成建希望这个品牌最终依靠制度持续发展下去,而他,要成为那个制定规划的人。

做一只闯世界的“中国狼”

一个在十几岁就进厂当了学徒工的人,一个在三十三岁才做出了第一双皮鞋的人,第一个注册人头像商标的人,第一个把专卖店开到海外的人,第一个自称是“中国狼”的人,他就是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

郑秀康出生于1946年,16岁进机械厂当学徒,19岁做到革委会副主任,32岁做出第一双鞋,1992年创办了康奈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为温州鞋业获取了第一个“真皮鞋王”的桂冠,1999年,又为浙江鞋业争得了第一块“中国驰名商标”的金牌。企业现有员工5 000多名,固定资产4亿元,并率先在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开设多家由“中国制造”的康奈皮鞋专卖店。为此,有许多人想知道郑秀康是如何成功的。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有个人的努力,也有外界的机遇。对郑秀康而言,他的成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能吃苦;二是肯冒险;三是敢创新。

和所有的温州人一样,创业之初的郑秀康也是一个很能吃苦的人。他辞职下海的原因就是生活的压力,那时的郑秀康家庭比较困难,加之妻子生病还没有工作,靠厂子那点工资实在是不够生活所需。

就这样,郑秀康下海了。据他自己回忆说,1980年刚开始下海时最困难,“那时候我学做鞋,就在自己家的房间里。去掉一张床,也只有三四平方米吧。设计、划料、夹包,这些都是在那个小房间里完成的。标准的一个家庭小作坊”。

到了1983年,工商局发出通知,允许个体户招工,郑秀康便带了四五个人,借了1 500元办了一个小作坊,白天在里面辛苦工作,晚上就和几个伙伴在里面支起木板当床。典型的能当老板、能睡地板的人。

除了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郑秀康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也是他能够成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