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5433800000018

第18章 向最伟大的员工典范学习 (1)

徐虎——从平凡到杰出

解读徐虎,解读快乐,在寻找和发现身边的徐虎的同时,学习如何做一个徐虎,杰出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杰出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目标。

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徐虎,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作为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的水电修理工,徐虎发现居民下班以后正是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发时间,而水电修理工也已下班休息。1985年,徐虎在他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每天晚上19时准时开箱,并立即投入修理。

有一次,徐虎一晚上收到5张报修单。从第四户居民家出来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徐虎想,剩下的那户居民一定还在等待,不能失信。他拖着疲倦的身子,赶到第五户人家。远远地就听到吵闹声。原来,楼层中间的污水总管堵塞了,楼上不知情的居民继续用水,楼下居民家已是“水漫金山”。于是,互相指责、埋怨。徐虎二话没说,立即设法疏通了污水总管。居民们“停战”了,情绪也平静了。他们对徐虎说:“没想到这么晚了你还来,真是多亏了你。”这时,徐虎突然感到,自己这平凡的社会服务工作,也会关系到社会的安宁。许多老年人足不出户,他们从哪儿看到社会风气的好坏呢?自己虽然是个普通房修工,但天天同居民打交道,如果自己能把本职工作干得尽量完美,就会减少群众很多的抱怨,使他们感受到良好的社会风尚。

小小“报修箱”受到居民们的热情称赞,徐虎却谦虚地说:“我是平凡人,只不过努力做好平凡事。”但是,受到徐虎服务的居民不这么认为。华池路35号居民陈敬泉说:“徐虎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成绩。这平凡就是伟大。”

10年的风风雨雨,徐虎都坚持下来了。那些一开始对徐虎挂箱服务持怀疑态度的人,风言风语的人,也从中受到了教育,改变了态度。10年,时间本身就是一种磨炼。徐虎挂在墙上的小木箱已经磨出了本色。

徐虎热爱他的工作。他常常说:“只要见到管区内电通明,水不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心里就特别的高兴。”他把修马桶当做一门学问,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用灵巧的双手和高超的技术,让居民少花钱,为居民多办事。为了提高修理质量和降低维修成本,徐虎不断摸索,用8号铁丝做成一种和抽水马桶内部构造相似的钩子,不但提高了修理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减少了居民的修理费用。拆马桶率降低了70%—80%,大大提高了维修工作的效率。

徐虎爱岗敬业,十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成绩。他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被上海市委、市政府评为“上海市十大先进标兵”。 1996年中宣部将他作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劳模典型在全国进行了宣传,由此,徐虎闻名全国。

解读徐虎,解读快乐,在寻找和发现身边的徐虎的同时,学习如何做一个徐虎,杰出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杰出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目标。

徐虎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世人对水电修理工这项工作的看法,也改变了许多从事这类平凡工作的人对自己的认识。以至于现在,徐虎的名字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从徐虎那里得到启示。很多企业都在组织员工学习徐虎精神,并对那些在服务、创新和尽责上具有同样精神的员工进行鼓励和奖励。

对于正在融入世界经济思维并急切行进在市场经济道路上的中国企业来说,提高各个层面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增值服务能力已经迫在眉睫。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为此苦恼不已,因为大家似乎还找不到一个适合的方法来激发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去挖掘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就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和员工个人的目标追求与进步。也许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没有被认知而无所作为,也许每个人都需要旁人的点拨才能顿悟而有所作为。徐虎的故事恰巧从一点一滴的日常小事中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可以做到卓越,普通的工作一样可以实现从平凡到杰出的跨越。

也许,我们许多人可能都抱怨过自己因缺少资源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但当你看完徐虎的故事,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什么也不缺,唯一没有找到的是自信。作为一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徐虎拥有什么资源?一套粗布工服,一只工具箱,就这些!他走千家、进万户,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水电维修难题,虽然弄得两手污垢,却在不停地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正是这些思考使他为群众提供了超值服务,并且让自己的工作日益出色,最终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赖。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就在于他比大多数水电修理工用心多一点,创造性多一点。

李素丽——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全心全意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做到了,也就离完美更近了一步。在工作中,毫不保留,全力以赴,正是全心全意的最佳体现。

李素丽,北京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北京市第一客运分公司60路、21路任售票员,1998年到总公司及“李素丽热线”工作,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李素丽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在岗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把微笑送给四面八方,被广大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体现了公交行业“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宗旨,赢得了广大乘客的尊敬和爱戴。

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认真学习英语、哑语,并努力钻研心理学、语言学,利用业余时间走访行车路线周边的地理环境,潜心研究各种乘客的心理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乘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老幼病残孕,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尽量让他们上车;外地乘客容易上错车或坐过站,李素丽及时提醒他们;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提醒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注意交通安全。李素丽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车里人多,一挤一身汗,可她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李素丽售票台的抽屉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棉垫,那是她为抱小孩的乘客准备的,有时车上人多,一时找不到座位,李素丽就拿出小棉垫垫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她以强烈的首都意识、服务意识和公交窗口意识,在3尺票台和车厢服务中,把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传送到每个乘客的心坎里,净化了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灵,把流动的车厢变成了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她亲切、诚恳、朴实、大方、得体的服务,使平凡的售票工作升华为一种艺术化的服务。

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有些人负责一些比较重要且引人注目的工作,另外也有一些人负责的是常被人们忽视的工作。假如你正好在从事那些常被人们忽视的工作,你或许经常感到沮丧,沮丧起来或许就会忽视自己的职责,这样一来就会很容易出错,一出错就会销蚀自己的自信。从常被人们忽视的工作开始,逐渐增长才干,赢得别人的认可,赢得做比较重要且引人注目的工作的机会,日后才能成大业。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像李素丽一样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

什么是全心全意?这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整个灵魂与所从事的工作全部融合的境界。

有一个少儿刊物的编辑说过:“我的工作,是要反映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成长中小小的坎坷与悲欢。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一种境界是蹲下来和孩子们平等交流对话,另一种是要自己再和他们重新成长一次,再来做一回孩子。只有做到这个层次,工作才是一种乐趣。和读者共同成长,一起面对,像海绵浸在水里,你的每一个毛孔都沉浸在工作中;而不是像油花浮在水面上,工作是工作,你是你。那样游离的状态不是全心全意,你也就无法体会到全心全意时与工作水乳交融的乐趣。”

全心全意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做到了,也就离完美更近了一步。在工作中,毫不保留,全力以赴,正是全心全意的最佳体现。这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工作表现,要做就做最好的,如此,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完美,才可能成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在某大型机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一句格言:“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追求尽善尽美”值得我们每个人作为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这句格言来要求自己,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相信都会做得更好。

不论你的工作报酬是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在工作中享受由专注、创造所带来的深深的喜悦。

虽然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我们也会因此离完美越来越近。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

比利时有一出著名的基督受难舞台剧,演员辛齐格几年如一日地在剧中扮演受难的耶稣,他高超的演技与忘我的境界常常让观众不觉得是在看演出,而像真的看到了再生的耶稣。

一天,一对远道而来的夫妇,在演出结束之后来到后台,他们想见见扮演耶稣的演员辛齐格,并合影留念。合完影之后,丈夫一回头看见了靠在旁边的巨大的木头十字架,这正是辛齐格在舞台上背负的那个道具。

丈夫一时兴起,对一旁的妻子说:“你帮我照一张我背负十字架的照片吧!”于是,他走过去,想把十字架拿起来放到自己背上去,但他用尽了全力,十字架仍纹丝未动,这时他才发现那个十字架根本不是道具,而是一个真正橡木做成的沉重的十字架。

在使尽了全力之后,那位先生不得不气喘吁吁地放弃了。他站起身,一边抹去额头上的汗水,一边对辛齐格说:“道具不是假的吗?你为什么要每天都扛着这么重的东西演出呢?”

辛齐格说:“如果感觉不到十字架的重量,我就演不好这个角色。在舞台上扮演耶稣是我的职业,和道具没有关系。”